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梅的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繁殖栽培、分子生物学、内含物质、梅花文化及产业化等方面主要对2009年以后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该文重点对2004—2006年的梅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侧重于种质资源、育种、繁殖栽培技术与生理、分子生物学、梅文化和产业化等方面。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梅系中华传统名花与嘉果,深受广大地区人民所喜爱。近年梅发展甚快,栽培地区也扩展不少,尤以南梅北移,成效极为卓著。过去欧美引种中华花卉种质资源时,一向忽略香花小花种类。因此梅花及梅果之开发,包括国内外之规模推广与销售,现都提到了日程。梅花可以梅苗、大苗(含高接苗和行道树苗)、蕾期切枝、小盆景等大规模产销为重点,果梅有各种加工品,尤其是以梅酒、脆梅、话梅、陈皮梅等为重点。重视新形势下至经营、销售、出口要求与推广渠道并寓产业化于文化旅游等,实为梅产业化过程中应予重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邓晓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54-17055
阐述了贵州省黔南州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化进程的概况,并以贵州省黔南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为实例分析了推进茶业种产销一体产业化的主要做法。对都匀毛尖茶种产销一体产业化模式推进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露地梅花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露地栽培梅花(PrunusmumeSieb.EtZucc.)的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着重对辽梅杏、丰后梅、绿萼梅、玉蝶梅、美人梅、垂枝梅形态的特征,叶片解剖构造及梅花物候等进行了观察,并且探讨了温度对梅花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梅花远缘杂种及其亲本的抗冻性进行了连续4年的露地越冬实验,同时用组织变褐法,原生质膜透性测定法对梅花杂种及亲本的抗冻性潜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粉红梅’×杏、杏ב粉红梅’等梅与杏杂交种抗冻性最强,幼苗在北京地区露地越冬完全无冻害或基本无冻害;梅与山桃杂交种抗寒性高于梅但比山桃弱;而梅花对照苗,地上部分全部冻死。文中对在不同低温及低温持续不同时间处理条件下梅亲本与杂种的抗寒性进行了回归分析。文末比较了几种测定植物抗冻性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直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对梅分类系统产生的发展简史和梅树品种分类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介绍了7种梅品种分类学研究方法,提出梅品种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巍山县梅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自然资源优势进行阐述,并从营养、加工、药用3个方面分析及预测了巍山县梅果市场发展前景,以期促进巍山县梅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豆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的新兴产物,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产业化组织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大豆产业化的发展进行论述,并阐述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及科技创新对大豆产业化的重要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梅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梅花种质资源、繁育、化学成分、梅文化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自高句丽大武神王24年(公元41年)于《三国史记》记载"盛开梅花"以来,在许多诗、书画、建筑和工艺品上均能发现有关梅花的记录,但却很少发现有关亭梅和野梅的记录。韩国梅花研究院经过8年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了5株很有保存价值的梅花,并向政府提议将这5株梅花列为国家级文物。本文内容选自上述书籍,主要介绍国家级文物的古梅和名梅。  相似文献   

13.
南京梅,尤以钟山梅,始盛于六朝。今日梅花山以"天下第一梅山"的面貌饮誉于世。钟山梅可应用于观赏、食用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挖掘钟山梅资源,高度发展梅切花、微型盆景、梅食品等的生产,并选育优质的花果兼用型、行道树等品种,尽可能满足消费市场及城市绿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花之一,古典专类梅花名园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文化渊源。本文简要综述了前人对我国古典专类梅花名园胜地的起源、历史与梅花文化等研究进展。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发展对我们传承梅花文化精神以及营建现代梅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提出梅州命名来源路径为"梅花—梅溪—梅口—梅州";依史实否定"梅鋗说",并指出梅鋗与梅花的关联;"嘉应州"的名字也与"梅"相关。激励人们发扬梅花精神,建设美好梅州。  相似文献   

16.
梅友二三事     
陈俊愉和赵守边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梅花专家。为了摸清我国梅花的家底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为了让梅花开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跋山涉水,为了让梅花走向世界服务世界他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为我国和世界梅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二人是生活中的挚友,更是工作中的诤友。  相似文献   

17.
2009至2010年,武汉东湖从全国各地搜集移植大梅花树169株,建立了"古梅园"。经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养护,目前成活率达到98%。本文以东湖古梅园为例,对梅花的大树移植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了梅花大树的选择原则、带土球移植的关键技术措施、移植地的准备和移植后的管理措施,以及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湖"古梅园"的设计理念、建设内容和管理经验。同时对梅花大树移植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灵峰与西溪、孤山合称为西湖三大赏梅地,历史上先有寺庙后有梅花。宋、明时期灵峰青芝坞一带已有梅花的踪迹,但有关记载较少,而灵峰真正意义上的首次种梅被确定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844—1846年),后毁于战火。宣统元年(1909年)周庆云在灵峰补梅300株。1988年灵峰探梅景点重建后开放,目前梅园占地3750hm2,共有5000株梅花,1200丛蜡梅。  相似文献   

20.
梅花是中国传统园林喜用的主题植物之一。传统梅园所追求的赏梅意境是一种以传统文人的赏梅意趣为导向的、浪漫的梅园境界。传统文人所追求的"物我交融"的梅花审美取向在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中仍然起到指导梅花种植和造景的作用。通过解析传统梅园美感生成机制,并以现代环境美学观点研究传统梅园的美感生成机制,指出梅园的环境美感是由感觉价值、形式价值和综合价值构成,并据此启发当代梅花专类园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