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 模式· 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利用模式,分析了我国沼气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沼气生产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沼气为主,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和农业工程沼气,工业工程沼气在我国沼气产业中的比重极低。介绍了与沼气生产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包括户用模式(包括"三合一"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五配套"模式)和大中型工程模式,其中大中型工程模式着重介绍了"德青源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巨大,但资源浪费严重;沼气池废弃率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多样化,但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政策亟待完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2.
将农业废弃物分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两大类。在参考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安徽阜阳和上海崇明城桥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绘制出区域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全产业链物质流梯次循环利用和农作物秸秆还田资源化循环利用2个低碳模式图。前者以农业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为核心,形成生物天然气能源产业系统,系统内碳、氮、磷营养梯次回收利用、种养结合能肥联产物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后者综合考虑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以稻麦轮作秸秆适当还田资源化梯次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但乡村产业废弃物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乡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亟需重视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在乡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演变,并探讨乡村产业废弃物类型、产生机制及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模式。结果表明:我国乡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可以划分为利用方式探索、关键技术研制、绿色循环发展3个阶段;乡村产业废弃物类型主要包括种植业的作物秸秆、废渣废料、农膜、包装物等,养殖业的畜禽粪污、病死畜禽等,加工业的废渣、废水等,以及旅游业的塑料制品、食物残渣及污水等;废弃物产生过程可划分为种养分离、种养部分结合、种养加旅分离、种养加旅结合4个阶段;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家庭初级种养循环、企业种养加循环、多村产业联合体循环、县域产业融合循环等模式。未来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资源化技术和循环模式研究,激发农民的主体参与意识,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变革,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义乌市某有机茶园有限公司在源头种植、过程加工、终端废弃物处理利用等环节, 践行农业生产过程投入清洁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产业链条循环化的生态循环理念,在有机茶种植过程中 实施了“三改一绿”肥培管理、“五法并举”的病虫害控制、“三除一免”的杂草处理等技术;在废弃物利用 和产业链延伸上,通过增办某休闲山庄,增加养殖湖羊,增建沼气工程,保护自然生态链条等方式,形成了 多业互补互生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有机茶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设计板栗废弃物与畜禽粪便不同配比处理,同时研究生物腐植酸发酵剂、调理剂的用量,制肥过程发酵温度、水分、时间控制技术以及有益菌剂加入方法及菌量。通过确定最佳配方比例,制作板栗专用生物有机肥,形成闭合的生态循环,实现板栗生产废弃物和畜禽养殖排泄物的科学合理的循环利用,改善生产生态环境,变废为宝,开辟肥源,促进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永宁县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现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功模式,从政策扶持环节、利益链接机制、产业支撑等方面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无害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仍然较低,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分析总结我国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途径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理清了支撑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装备体系,明确了技术装备支撑体系中的"短板",从而进一步明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发重点,以期支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推动城镇闭环式循环农业发展为目标,讨论当前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的建设。总结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认识到餐厨废弃物产生对环境质量的危害。分析垃圾处理技术、城镇闭环式循环生态农场模式的应用,并提出优化主体协调制度、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机制、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与再利用、完善废弃物循环资源再利用发展方案、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宣传范围与途径、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积极创新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管理模式等建议,发挥生态农场优势,打造闭环式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肥一体化集成推广应用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绿色发展产业发展、推进循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模式下,开展“商品有机肥+水溶肥”不同组合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筛选验证商品有机肥与化肥最佳用量组合,努力创新集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农业生物质能源低碳利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学原理,对杭州市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禽畜粪污和秸秆有很多利用途径,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产业化的不多,利用"动物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和养殖蚯蚓"这个循环利用模式,不仅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符合低碳农业的产业循环,可以考虑在杭州市郊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对农业产业的意义及生产循环模式,指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循环经济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次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它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效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稻草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肥(O)和纯施化肥(CK)为对照,设置稻草、菌渣、牛粪、沼渣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NPK+S、NPK+FD、NPK+CD和NPK+BD),研究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均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及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有机废弃物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与CK处理相比,早稻略有减产,晚稻略有增产且实际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产投比却明显高于CK处理;有机废弃物还田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增大稻田CH4排放,其中NPK+S处理增幅最大,NPK+FD、NPK+BD处理较小,但均能显著降低N2O的排放;有机废弃物还田可以减少10%—20%氮、磷、钾化肥用量,同时处理有机废弃物6250—22500kg·hm-2,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减小了环境污染威胁。【结论】兼顾生产、经济、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南方双季稻种植区采用稻草循环利用后的菌渣、沼渣与化肥减量配施还田。  相似文献   

14.
张广裕 《甘肃农业》2012,(12):52-53
农业废弃物既是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加以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作者定义了农业废弃物的概念并对农业废弃物作了分类,介绍了中国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以及秸秆还田、秸秆固化与炭化、制备食用菌培养基、制备复合材料、畜禽粪便制肥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了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论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特点和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发展重点。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三环循环模式,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手,发展生物质产业对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明房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现实意义及循环农业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其次,以房山区庙耳岗村食用菌产业模式为例,对模武的基本原理、结构特征、三大效益进行深入剖析,印证了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是京郊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选择.第三,针对庙耳岗村食用菌产业模式特点及成效.提出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即开辟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采取农民专业协会的组织方式和选择生物质能转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农业废弃物既是受技术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未能加以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又是农村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作者定义了农业废弃物的概念并对农业废弃物作了分类,介绍了中国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以及秸秆还田、秸秆固化与炭化、制备食用菌培养基、制备复合材料、畜禽粪便制肥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了中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变革,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义乌市某有机茶园有限公司在源头种植、过程加工、终端废弃物处理利用等环节,践行农业生产过程投入清洁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产业链条循环化的生态循环理念,在有机茶种植过程中实施了"三改一绿"肥培管理、"五法并举"的病虫害控制、"三除一免"的杂草处理等技术;在废弃物利用和产业链延伸上,通过增办某休闲山庄,增加养殖湖羊,增建沼气工程,保护自然生态链条等方式,形成了多业互补互生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有机茶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爽 《云南农业》2016,(4):11-13
正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可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我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分为产业整合型融合模式、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产业交叉型融合模式及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1产业整合型融合模式产业整合型融合模式是指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依据产业链基本原理在经营主体内或主体之间建立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关联,采用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该模式产业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  相似文献   

20.
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蔬菜废弃物来源及特点,介绍了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菜-饲-肥”和“菜-虫-饲-肥”种养结合、“菜-炭-肥”还田改土、“菜-沼-肥”能源利用和“菜-菌-肥”综合利用等全量资源化利用模式,探讨了蔬菜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蔬菜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