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番茄的抗病基因Tm-22对Tobamoviruses属病毒有持续抗性.鉴于Tm-22基因在烟草(Nicotianatabaccum)上能够功能表达,我们可以应用这一体系来了解Tm-22抗ToMV反应中氧离子自由基(ROS)的产生机制.瞬间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ROS能够被外源的乙烯和ACC诱导,持续的乙烯刺激和应用高浓度的ACC能够导致细胞坏死并伴随着ROS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利用SCAR标记技术鉴定番茄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m-22的技术体系,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选育加工番茄抗病品种.[方法]以6份ToMV表现型鉴定已知的加工番茄材料为试材,选用与Tm-22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通过PCR扩增和Hind Ⅲ酶切鉴定有无Tm-22基因,并将其应用于加工番茄品种选育.[结果]抗感试材均产生950 bp和1 100bp的特异片段,纯合抗病基因型无HindⅢ酶切位点,杂合抗病基因型和感病基因型有Hind Ⅲ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为:纯合抗病1 100 bp+ 950 bp、杂合抗病1 100 bp+950 bp +500 bp +300 bp+ 150 bp、感病基因1 100 bp +500 bp +300 bp+ 150 bp.[结论]通过酶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就可鉴定出Tm-22基因,成本低,操作不受时间、地域、发育时期的限制,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加快了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1981和1982年,在哈尔滨地区11个点,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番茄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和以含抗 TMV 基因的品种为亲本所获杂种一代抗病性的表现,并对病毒病毒源类型进行鉴定。结果指出,感病程度因不同品种而异,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抗病性也不同。强力米寿(具有抗 TMV 的 Tm-1基因)有一定的抗病性,但在某些条件下发病率很高。以矮黄(具有抗 TMV 的 Tm-2nv 基因)和俄亥俄 MR-9(具有抗TMV 的 Tm-2~a 基因)为亲本的 F_1,田间抗病性显著高于对照品种6613。两年来,先后25批采集病毒标样共250个,在无虫网室内经过生物鉴定和物理抗性测定,指出在哈尔滨地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源类型是烟草花叶病毒(TMV)。研究结果指出,用含 Tm-2nv 和 Tm-2~a 抗病基因的番茄品种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番茄品种杂交获得抗病性高、经济性状优良的杂种一代或育成新的抗病品种,是解决番茄上烟草花叶病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茸毛、Tm-2nv重组基因型对病毒病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型间的病毒病抗性存在极显着差异,茸毛基因能极显着地降低病毒危害,而Tm-2nv各基因型间的病情指数却无显着差异.1993年秋季大田生态条件下,番茄病毒病危害潜力达63.48%,其中CMV、TMV分别约占67.7%和32.3%.CMV和TMV危害程度的相对大小是制订Tm-2nv和茸毛基因综合利用方案的重要依据,当CMV占主导地位时,主要以茸毛基因利用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20份高世代稳定番茄砧木自交系为材料,对番茄砧木材料进行田间主要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材料.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对5种病害抗性基因(I-2、RRS-342、Tm-2a、Mi-1、Cf-9)进行检测,进而鉴定筛选出聚合多抗番茄砧木.结果表明,Y-7-1、ZM22-1-10的青枯病、根线虫、烟草花叶病毒、叶霉病病情指数均达到抗病以上水平,且均检测到所有的抗病基因标记,是聚合多抗番茄砧木材料.  相似文献   

6.
将拮抗菌2-Q-9的1个抑菌相关基因BCCodY连接至遗传转化载体并转化烟草品种K326.PCR结果表明,该基因被成功转化.反转录PCR结果表明,BCCodY基因在K326中被转录成mRNA,说明该基因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为了鉴定BCCodY在转基因K326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叶腋针刺法将烟草青枯病菌接种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7.
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株系N14预先接种,可以诱导烟草对病原真菌赤星病菌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减轻病菌引起的赤星病.选择表现诱导抗性最强植株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增强和巩固SAR性状,获得SAR组成性表达的突变体(constitutive expresser of SAR)ces2-1.除了抗病表型,ces2-1还组成性表达多种防卫反应基因.回交实验与遗传分析表明,ces2-1是在野生型位点上的单基因显性突变.对ces2-1与野生型进行mRNA差异显示分析,得到一个ces2-1独有、在野生型中缺少的转录本,与前人报道的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一个基因片段同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这个转录本的全长序列,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的初步测定,把这个基因命名为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抗病相关基因(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1,NtHPI1).  相似文献   

8.
以20份高世代稳定番茄砧木自交系为材料,对番茄砧木材料进行田间主要病害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性材料,为抗病育种提供材料。通过田间抗性鉴定和对5种病害抗性基因(I-2、RRS-342、Tm-2a、Mi-1、Cf-9)进行检测,进而鉴定筛选出聚合多抗番茄砧木。结果表明,Y-7-1、ZM22-1-10的青枯病、根线虫、烟草花叶病毒、叶霉病病情指数均达到抗病以上水平,且均检测到所有的抗病基因标记,是聚合多抗番茄砧木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小麦酰脲转运蛋白TaUPS2.1-D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不同小麦品种中的等位变异。【方法】克隆了小麦TaUPS2.1-D基因,构建了TaUPS2.1-D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表达载体,通过转化烟草叶片阐明了TaUPS2.1-D的亚细胞定位。对TaUPS2.1-D基因在几千个小麦品种中的变异位点及其变异频率进行分析。【结果】TaUPS2.1-D基因在细胞质膜和内质网上均有明显表达。TaUPS2.1-D基因的等位变异位点变异频率均较低,可见该基因在不同小麦品种中功能相对保守。【结论】小麦酰脲转运蛋白TaUPS2.1-D是一种跨膜转运蛋白,且功能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10.
将拮抗菌2-Q-9的1个抑菌相关基因BCCodY连接至遗传转化载体并转化烟草品种K326.PCR结果表明,该基因被成功转化.反转录PCR结果表明,BCCodY基因在K326中被转录成mRNA,说明该基因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为了鉴定BCCodY在转基因K326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叶腋针刺法将烟草青枯病菌接种转基因植株,在接种后7 d内从转基因植株中分离出的青枯病菌菌落数低于非转基因植株;但接种9 d后,从两类植株中分离出的青枯菌菌落数趋于一致,病情指数也基本相同.说明转BCCodY基因的烟草植株在接种青枯菌初期能抑制青枯病菌,但后期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TuR2, a candidate disease-resistance gene was isolated from cabbage, we transformed it into mustard (Brassicajuncea L. Linshicaoyaozi) which was susceptible to TuMV through Agrobacterium tumefacine-mediated method. Transgenic plants were detected by Southern blotting and Northern blotting. Our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TuR2 gene had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mustard genome, and it showed different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primary transplants (T0). The primary transplants (T0) and the first progenies of transgenic plants (T1) were inoculated with TuMV in a greenhouse. The transgenic plants had high TuMV-resistance, whereas the serious virus disease symptom was observed in CK (no transformation plants). The TuR2 gene in the first progenies of transgenic plants (T1) showed dominant monogenic inheritance. Compared with CK, the progenies containing TuR2 gene had stronger resistance to TuMV. The TuR2 gene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cabbage had the function of TuMV-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AACC)与萝卜(RR)杂交以导入抗性基因,应用“胚胎挽救”技术在本研究中产生了133株F1代杂种株与油菜栽培品种回交的第1代杂种株,145株回交第2代杂种株.细胞学和同工酶(GPI,POX)酶谱分析表明,回交后代中萝卜的抗性R基因通过染色体工程可望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中.  相似文献   

14.
 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对刺激动物卵泡发育和促进精子生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有关牛科物种FSH基因的群体遗传特征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针对FSHβ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2,采用PCR SSCP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353头水牛(来自11个水牛群体)、30头牦牛和30头大额牛样品进行了群体变异检测,并结合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普通牛、山羊和绵羊等物种同源序列进行了群体遗传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FSHβ基因外显子1中,水牛中发现1个核苷酸替换和1个缺失,即c-49A>G和c-31delG;其中,SNP49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中均存在,等位基因c-49A为优势等位基因,而c-31delG只存在于沼泽型水牛中,且为杂合状态,基因频率为0.077。在牦牛外显子1中检测到c-37G>A和c-12T>C替换,且为连锁遗传的,而在大额牛外显子1中未检测到SNP位点。在FSHβ基因外显子2中,水牛中发现c132G>A替换,该位点在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均存在,但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类水牛间不一致。在牦牛外显子2中检测到c9C>T和c21C>T替换,该替换也存在于普通牛中;大额牛外显子2为单态,未见SNP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一些牛科物种FSHβ基因外显子2中发现的SNP位点均为同义替换,揭示了其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在牛科物种中,山羊和绵羊FSHβ基因第36位密码子编码氨基酸与其他物种不同,可作为区分它们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盐胁迫下外源基因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以同时培育的转入果聚糖蔗糖转移酶(SacB)基因、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及未转基因的美丽胡枝子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5%、1.0%、2.0%)NaCl处理对3种试验材料的耐盐性及盐胁迫下的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进行盐胁迫时,3种试材的这几项指标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两种转基因的美丽胡枝子在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能力方面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转入BADH基因的美丽胡枝子在积累甜菜碱上要强于非转基因植株及转入SacB基因的植株;尽管在盐胁迫强度增大的情况下,3种植株的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了,但两种转基因植株的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没有明显大于非转基因植株;两种转基因植株可明显抑制丙二醛在植物体内的快速积累。   相似文献   

16.
CYP71AV1和CPR基因在转基因青蒿后代中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CYP71AV1和CPR基因在转基因青蒿后代中的遗传及表达特性,在获得共转CYP71AV1和CPR基因青蒿(GYR)T0代的基础上,对其T2代用普通PCR和Southern Blot分别检测了目标基因分离比及部分植株中目标基因拷贝数;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部分植株中目标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HPLC-ELSD测定了其青蒿素含量;对其关键农艺性状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虽然目标基因在世代间可以顺利遗传,但其拷贝数则有一些不规则的变化,转基因位点的纯合较难实现;目标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基因组的修饰限制系统影响。T2代青蒿素含量最高的一组平均含量比对照提高46.9%,植株鲜重和叶片干重则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获得遗传稳定的转基因青蒿株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AFLP标记研究银白杨×白榆的亲子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形态性状上看,银榆杨是银白杨×白榆的科间杂种.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搞清楚银榆杨与其亲本银白杨及白榆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AFLP技术,用20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银榆杨、银白杨、白榆等10个样本进行了亲子关系分析.共获得2 040条可统计的谱带,其中1 470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带百分率为72.06%.结果表明:①银榆杨中既含银白杨的基因又含有白榆的基因,且出现了双亲不具有的新谱带;②银榆杨含有的银白杨基因成分比白榆基因成分多,从聚类分析(UPGMA)结果看出,银榆杨属于偏母本型的杂种;③辽宁产地的银白杨是银榆杨杂种的母本得到进一步证实.在所有白榆样本中,尽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对银榆杨杂种子代的遗传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但辽宁产地的白榆2号(LP-2)与银榆杨杂种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最小,它是银榆杨父本的可能性最大;④银榆杨中白榆的基因在4个白榆样本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相对于辽宁产地的白榆而言,北京的白榆与银榆杨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该文还对银榆杨杂种的形成与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石斛属植物具有兼性景天酸代谢植物特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是该类植物碳代谢的关键酶。本研究选用3种石斛为材料,测定了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报春石斛晚间黑暗条件下酶活性较强,凌晨高达25μmolCO2/(m2·s),而在中午光照最充足时,酶的活性相对较弱;金钗石斛酶活性日变化特点与报春石斛相似,但是活性比较弱;鼓槌石斛的酶活性很弱,通常在8μmolCO2/(m2·s)以下,昼夜变化幅度很小,表现为黑暗状态下比光下更强。  相似文献   

19.
 以水稻品系5173为抗性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和MAS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Pi-2导入优质低温敏核不育系金山s-2的遗传背景中。在各世代皆利用与Pi-2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RM24对目标基因进行“前景选择”,并结合形态性状进行“背景选择”,直至BC3F 2, 获得抗病标记纯合且其它性状与金山s-2非常相似的植株9株。在BC3F 1,对中选的4个单株利用SRAP标记进行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它们与受体亲本金山s-2具较高的遗传相似系数;对选育出的株系的温敏不育性特性观察表明,获得的4个近等基因系,它们保持了亲本育性稳定、临界温度低和可繁性好的特性;对BC3F 1∶2株系抗病鉴定结果表明,通过标记选出的单株均表现抗病,说明利用SRM24对Pi-2基因进行选择是可靠的,能够满足需要。因此,在BC3F 1决选出4个单株可望替代不抗病的金山s-2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因枪法获得可遗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植株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利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将含有由CaMV35S启动子启动的bar基因的转化质粒pCB1导入水稻幼胚,经筛选、再生得到3株抗除草剂Basta的转基因植株。经PCR及Southern分析,在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经RNA点杂交分析,检测到了bar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RNA水平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JY119-2的总计321株T#-1代自交后代中,有274株表现出除草剂抗性,47株敏感。从该274株抗性植株中随机选取8株进行Southern分析,结果均检测到了bar基因的整合,表明bar基因已遗传到了T#-1代植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