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不同外源激素及培养方式对甘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固体,液体和固液双层3种不同培养方式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甘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以建立优化的甘草试管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是甘草试管苗快繁的最佳培养方式,试管苗全长、根长、株重、根重、根直径以及叶片数均明显优于液体及固液双层培养方式。不同外源激素对试管苗具有显著的影响,甘草试管苗在1.0 mg/L IBA外源激素下的各项生长指标明显强于1.0 mg/L IAA,并在MS+1.0 mg/L IBA+13.5 mg/L KH2PO4培养基中表现最好。而13.5mg/L KH2PO4更有利于诱导试管苗快速生根。  相似文献   

2.
不同苜蓿品种再生体系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陇东野生紫花苜蓿、阿尔冈金、甘农1号、游客4个苜蓿品种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比较不同苜蓿品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再生能力的差异,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及配比对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下胚轴诱导率依次为阿尔冈金甘农1号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游客;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0 mg/L 2,4-D+1.0 mg/L NAA上诱导率最高;MS+0.5 mg/L KT+0.3 mg/L NAA为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率在84.5%~93.5%;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附加1%蔗糖,各品种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为100%。  相似文献   

3.
以甜叶菊种子为外植体,成功建立了快繁再生体系。基本培养基为MS,在添加了6-BA1.0mg/L和NAA0.5 mg/L的培养基上最适于丛生芽诱导,诱导率为98.6%;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6-BA0.5 mg/L+KT0.5 mg/L+GA0.2 mg/L+NAA0.1 mg/L;试管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 mg/L,生根率达到99.5%;生根的试管苗移栽到装有田园土的土盆中,其存活率达到82.4%。本试验为甜叶菊快速繁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外防雨网室盆栽营养液砂培法,以混合氮NO_3~--N:NH_4~+-N1:1为氮源,研究了5个供氮水平0、105、210、315、420 mg/L对紫花苜蓿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NO_3~--N/NH_4~+-N混合氮能够促进紫花苜蓿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氮素浓度为315 mg/L最能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该浓度下,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最高可分别增大169.39%和333%。根系的最适浓度在氮素浓度210 mg/L,根重、根长和根尖数最高可分别增大570.83%,161.79%和343.82%。NO_3~--N/NH_4~+-N混合氮素浓度105 mg/L处理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和株高的促进作用高于氮素浓度420 mg/L处理,对地上生物量累积的促进作用则相反。苗期供氮主要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现蕾期供氮主要促进株高和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生长最适NO_3~--N/NH_4~+-N混合氮浓度为210 mg/L。  相似文献   

5.
以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比较研究了NH4+-N 0、105、210、315、420mg/L 5个水平对紫花苜蓿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处理下2个品种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并随供氮水平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210mg/L达到最大。紫花苜蓿胞间CO2浓度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N210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性能调节作用最大。2个品种对N210氮素水平的敏感度最高,且在N210处理下,甘农3号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陇东苜蓿;而陇东苜蓿叶面积和胞间CO2浓度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甘农3号。  相似文献   

6.
选取五年生健壮费约果树为母株,采用L9(33)正交设计法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对三个品种费约果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处理的生根的影响呈显著性水平。影响费约果扦插枝条生根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基质;影响根长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影响插穗根数的因素主次顺序品种>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Gemini品种经1000 mg/L ABT浸泡两分钟,以腐叶土+珍珠岩为基质,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0.00%,平均根长为8.85 cm,平均根数为10.22条/穗;Unique品种经1000 mg/L ABT浸泡两分钟,以腐叶土+蛭石为基质,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56.67%,平均根长为9.32 cm,平均根数为12.33条/穗;Coolidge品种生根率低,均≤20 %。  相似文献   

7.
以盆栽驱蚊香草的带腋芽茎段为材料,通过无菌操作得到其试管苗,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驱蚊香草的株高、茎粗、叶片数、生根数和根长为考察指标,研究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温度、pH值、蔗糖浓度、吲哚-3-乙酸(IAA)浓度和吲哚-3-丁酸(IBA)浓度对驱蚊香草试管苗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其试管苗的最佳快繁条件为: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温度、pH值、蔗糖浓度、IAA浓度、IBA浓度分别为16 h/d、1 800 lx、27℃、5.8、2.5%、0.2 mg/L、0.05 mg/L。  相似文献   

8.
以菊苣(Cichoium intybus L.)幼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BA、IBA、NAA、IAA)对菊苣分化的影响,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NAA、IBA)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对菊苣再生有显著影响(P0.05),6-BA对分化影响极显著(P0.01),IBA对分化影响显著(P0.05),在MS培养基中添加2mg/L 6-BA和0.2mg/L IBA组合中,菊苣再生频率最高,达94.39%。NAA对生根有显著影响(P0.05),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 NAA组合中,生根率高达97.07%。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扦插饲料桑生根的影响,开展了为期60d的试验。结果表明:浓度100mg/L生根粉NAA浸泡后扦插饲料桑的根部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其他浓度生根粉NAA浸泡。扦插后自然生长60d后,其平均生根数最高达到了8.20条,平均根长8.4cm;而存活率则达到了94%。试验为饲料桑的推广与提升存活率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兰州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兰州百合的内层鳞片为外殖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不同配比生长调节剂,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MS+1.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对初代培养形成不定芽最佳,低温有助于外殖体分化;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5 mg/L NAA;1/2 MS+0.2 mg/L NAA+蔗糖60 g/L适宜苗的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且结鳞茎率达73.4%。  相似文献   

11.
生长调节剂和基质对紫花苜蓿扦插繁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异花授粉植物,其有性繁殖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失去原有的遗传完整性。扦插克隆作为一种无性繁殖手段,对苜蓿保优传代、快速获得制种群体和培育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苜蓿雄性不育突变体ms1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栽培基质对苜蓿扦插繁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苜蓿插穗再生性能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生根粉(ABT)最好,萘乙酸(NAA)次之,吲哚丁酸(IBA)最差,且150 mg·L-1 ABT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佳,成活率达88.3%,比对照高71.0%,并具有较高的生根数(3.94条)、根长(8.96 cm)、根系效果指数(0.75)和叶片数量(10.46枚)。不同栽培基质对苜蓿插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插穗的生根数、根长、叶片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混合基质优于单一基质,以M4(园土+蛭石+珍珠岩)和M5(园土+河沙+珍珠岩)诱导再生效果最好,而单一园土的扦插繁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各生育期氮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刘晓静  郝凤  汪雪 《草地学报》2021,29(11):2461-2469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各生育期氮利用特征,本研究采用室外营养液砂培试验,选取4种不同氮效率类型的紫花苜蓿品种("LW6010""甘农3号""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设2个氮水平(210 mg·L-1和21 mg·L-1),以研究其在各生育期的生长特性、根系特性、结瘤特性、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积累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生长特性、根系特性和氮积累量在成熟期达到最大,结瘤特性在结荚期达到最大,氮代谢酶活性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低氮处理,"LW6010"和"甘农7号"的生长特性、根系特性、结瘤特性、酶活性及氮积累量高于"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高氮处理,"LW6010"和"甘农3号"的生长特性、根系特性、结瘤特性、酶活性及氮积累量高于"甘农7号"和"陇东苜蓿"。综上,氮高效型紫花苜蓿品种"LW6010"对氮素的固定、吸收及转化能力高于氮低效型"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13.
以强抗旱陇中苜蓿、中抗旱陇东苜蓿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胁迫时间(0、3、6、9、12和15 d)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陇中苜蓿的根尖数、根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木质部面积不断增大;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均不断增大;甘农3号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及皮层占根系直径比例不断增大,而其根系干重、原生和次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维管束直径及维管束面积不断减小。胁迫6 d后,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高于甘农3号;胁迫9 d后,陇中苜蓿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干重、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和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均显著高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供试苜蓿均可通过增加根系总长度及次生木质部导管数目响应干旱胁迫。此外,陇中苜蓿可通过增加根体积、根尖数和改善根系解剖结构来适应干旱;陇东苜蓿通过增加维管束直径、维管束面积和韧皮部面积来适应干旱。相比之下,胁迫时间超过9 d时,甘农3号内部输导组织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其输导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生根剂对电热温床培养无核紫葡萄的扦插效应。结果表明,萘乙酸(NAA,300 mg/L)、国光生根粉(100 mg/L)、阳光生根胶囊(300 mg/L)均可促进葡萄插穗地下部分形成愈伤组织和生根。插穗生长20 d时,3个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87.5%、77.5%、82.5%,比清水对照(60%)提高了27.5、17.5、22.5个百分点;生根率分别为75%、65%、55%,比对照(15%)提高60、50、40个百分点。插穗生长20 d时,3个处理的萌芽率分别为45%、50%、57.5%,比对照(75%)降低了30、20、17.5个百分点;插穗生长40 d时,各处理均可提高葡萄插穗成活率,3个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82.5%、92.5%、87.5%,分别比对照(77.5%)提高了5.0、15.0、10.0个百分点。NAA有利于促进插穗生根,而国光生根粉更利于插穗成活。插穗生长40 d时,与对照相比,3种生根剂均对新梢长度和叶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阳光生根胶囊和萘乙酸对新梢长度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由于生根粉的作用使苗木根系生长迅速,成苗时苗木质量较高,建议在无核紫葡萄苗木生产中采用国光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及苗木长势。  相似文献   

15.
氮素对紫花苜蓿根茎叶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cv.Longdong)为材料,比较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 mg/L)对现蕾期紫花苜蓿各部位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素形态均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根茎叶中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且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10 mg/L处理达峰值。从氮素形态分析,铵态氮肥有利于铵态氮含量的增加,且根茎叶中铵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在铵态氮210 mg/L处理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态氮肥有利于硝态氮含量的增加,且根茎叶中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在硝态氮210 mg/L处理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部位中,相同氮素形态下,根茎叶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及NR活性均表现为叶片根部茎部,且甘农3号表现优于陇东苜蓿。基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铵态氮210 mg/L是培养紫花苜蓿较好的形态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完全营养液条件下,采用砂培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NO-3-N,NH+4-N)和5个氮素水平(0、105、210、315、420mg/L)对紫花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幼苗各部位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下各部位NO-3-N含量、NH+4-N含量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2个品种的各部位氮含量变化一致,均随施氮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峰值表现不一。同一氮素形态及水平下,不同部位NO-3-N、NH+4-N及全氮含量表现为:叶根茎。"甘农3号"在NO-3-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O-3-N含量最优,分别为490,385和463μg/g;"陇东苜蓿"分别为473,355和447μg/g。"甘农3号"在NH+4-210处理下叶、茎、根中NH+4-N含量最优,分别为212,182和194μg/g;"陇东苜蓿"茎和根中含量分别为177μg/g、178μg/g,叶却在NH+4-315处理最大,为189μg/g。"甘农3号"在NH+4-315处理下叶、茎、根中全氮含量最优,分别为4.25%,1.7%和3.47%;"陇东苜蓿"叶和根中含量分别为4.01%、3.08%,茎却在NH+4-210处理最大,为2.33%。对于同一部位除"陇东苜蓿"茎全氮含量高于"甘农3号"外,其他部位的NO-3-N、NH+4-N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甘农3号"优于"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紫花苜蓿生长初期根系特性与其生产性能的关系,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7号'甘农3号'、'LW6010'和'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设不施氮和施氮(103.5 kg·hm-2)2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种植当年第1茬刈割的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根系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施氮与否,'LW6010'的株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向青色荧光蛋白(CFP)标记的两种根瘤菌菌液Ensifer meliloti LZgn5f (gn5f) 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 (12531f)内添加不同浓度硼并接种于苜蓿幼苗根部,研究硼对荧光标记根瘤菌在甘农5号紫花苜蓿幼苗体内运移和定殖的动态变化及接种对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 mg/L硼较利于12531f生长, 100 mg/L硼较利于gn5f生长。添加适宜浓度硼对苜蓿幼苗体内荧光标记根瘤菌运移和定殖具有促进作用,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在根部定殖数量较多,其中添加100 mg/L硼15 d时根部12531f数量最高,达2184.99 cfu/g,添加0.5 mg/L硼60 d时gn5f数量最高,达58307.11 cfu/g;同时可向地上运移,主要运移并定殖于下部茎叶内,1 mg/L硼利于12531f在下部茎叶内定殖,100 mg/L硼利于gn5f在下部茎内定殖。对照各部位未检测到两种荧光标记根瘤菌。添加硼处理的单株结瘤数、单株根瘤重、单株叶片数、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均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 mg/L硼+12531f处理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范围在21.31%~909.28%之间;100 mg/L硼+gn5f处理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范围在15.07%~1424.24%之间;虽然单独接种12531f抑制了叶绿素的形成,但添加1 mg/L硼后其含量则升高,分别显著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18.31%和36.86%(P<0.05),而接种gn5f则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添加100 mg/L硼后含量分别显著高出对照和单独接种处理24.41%和12.92%(P<0.05)。因此,1 mg/L硼与12531f混合接种,100 mg/L硼与gn5f混合接种对根瘤菌在苜蓿幼苗体内运移和定殖及对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为苜蓿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