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的空巢化日趋严重,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昆明市、丽江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市及市辖县的空巢老人为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09名空巢老人就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71.2%的老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15.9%的老人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12.9%的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儿女情况、健康水平、自理能力、医疗条件、生活环境、精神慰藉对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差异;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经济收入、住房条件、与子女住地的远近、文体活动对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西安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西安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空巢老年人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西安市人口的整体生活水平。为了提高西安市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本文针对西安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情况展开调查,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参照生活质量的一般定义,选取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生活质量评价表SF-36对西安市区的312例60岁以上的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极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影响该地区空巢老人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空巢家庭的增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以什么样的养老模式进行养老,取决于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在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是:个人、家庭、健康、经济、社会支持是影响云南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167-168
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困境的研究价值,概述了城市空巢老人在物质经济方面、精神方面、生活照料方面存在的养老困境现状,从社会环境、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区四个层面提出了来应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掠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既面临精神上的窘困,更承受着繁重的农事负担。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北省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空巢老人健康需求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960名农村空巢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健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5.31%,患两种慢性病的有642人(66.88%),患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有271人(28.23%);影响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社会学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近两周内住过院、医疗支出等对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群是否患慢性病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村空巢老年女性的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其患病相对危险度为男性的1.136倍;年龄越大,其患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越大。基于此,提出了从加强与农业、环保、水利、社保等部门合作的角度,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信阳市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选取信阳市8个乡150名空巢老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SF-36量表以及结合访谈,调查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和需求。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低于老年人群,空巢老年人的养老在经济、政策、服务各方面的需求较多。应根据农村空巢老人的需求,提供各种相应的经济、政策、服务等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贵州省多民族聚居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在贵州省毕节、遵义、安顺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对农村空巢老人对养老院的认识程度、对国家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养老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思想问题做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老人们普遍对养老院的饮食、服务、医疗、卫生、住宿等条件存在质疑。对此,应根据不同民族的老人语言沟通障碍、生活风俗等现实状况,建立一套符合各民族生活习惯的饮食起居服务,定期计划开展民族活动与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安排老人体检等一些比较适合多民族聚居情况下空巢老人养老的方案,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个别问卷方法,对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低,不同性别的“空巢老人“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情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村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输出,农村人员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成为当今制约农村稳定、发展、繁荣的重要阻碍,寻求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极为迫切。通过研究空巢老人代理家长这一桥梁,发挥空巢老人的主动适应性,将其与留守儿童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使两个特殊群体情感互依、经济互补、生活互助,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简易可靠的方法选择,为保障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高龄化、失能化的境况,未来养老保障令人堪忧。阐述了重庆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空巢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经济、医疗、生活照顾和精神生活方面分析了重庆城乡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在对比分析重庆市城乡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养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现象增多,然而现存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机构仍然存在弊病,无法很好解决现存养老问题,甚至衍生出其他社会问题。本文根据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从适老化的视角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现有养老社区生活环境、室外空间、基础设施等,建设乡村养老社区,将其改善得更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在提高农村老人生活品质的同时,能够给城市老人提供养老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社会风气与个人观念的不断冲击,空巢老人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相比于城市,农村空巢老人基数更为庞大且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和幸福感,可以从推进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吸引青年劳动力返乡创业;推广互助养老模式,促进低龄老人再就业;发挥老人内生动力,提升精神自养能力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省913份农村老人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半数以上农村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空巢老人较非空巢老人孤独感更加强烈。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健康状况、生活满意程度均正向影响老人孤独感,月领取养老金额度、娱乐活动数量反向影响老人孤独感。老人身边亲人越多,老人孤独感出现的概率越低。进而提出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逐步建立完善符合社会发展转型的现代化养老模式,更好地满足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生活、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当地政府应努力发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导作用;农村空巢老人应重塑自我认知,调整心态;加强子女对空巢老人精神抚慰方面的教育;加强农村村委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老人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于2008年5月在内蒙古卓资县进行的调研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生活困窘、生活照顾缺位、医疗费用高、精神生活单一、孤独感强烈等问题.因此从加强孝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探讨改善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大家族聚居观念不断遭受挑战,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核心化,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峻。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54%以上。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更值得担忧。因此,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田奇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13-22715
以2011年重庆市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经济状况和养老意愿。研究表明,重庆市农村老人空巢率较高,经济收入偏低,以居家养老为主。由于与子女空间距离远,长期的空巢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对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从宏微观2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农村在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思想逐渐淡化,传统的耕作生活方式也有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打工,留下老人独守家乡。空巢老人已经沦为了弱势群体,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一大社会难题。本文将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既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习俗,又能满足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养老对策,使农村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