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母鹿的饲养管理 (1)母鹿2 岁以上性成熟,2岁半到3岁配种较好.选择耳大、生长快、质量好的做种鹿,进行配种繁殖.母鹿每年8~10月发情.发情时,兴奋不安, 眼角流黏液,气味异常,常吱吱鸣叫,阴部粘液增多,喜接近公鹿.发情16~36 h排卵,要掌握时机,适时配种.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马鹿、梅花鹿的配种多为自然交配。但公母混群,公鹿性情暴躁,干扰母鹿采食,公鹿体力消耗大,易消瘦,影响精液品质,受胎率低。最佳的配种方法是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情况下,一头种公鹿一般能配15~20头,最多不超过40头母鹿。而人工授精,尤其是假台鹿采精的,一次最高可生产冻精200多支,一个配种期可制作冷冻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养鹿业的发展,梅花鹿的繁殖工作已成为养鹿业的重中之重,养殖户掌握良好的配种方法是搞好养鹿的关键。本文简述了传统和实用配种方法及各自的利、弊,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1传统配种方法由于梅花鹿野性较强,驯养时间短,所以目前我国养鹿业的配种工作仍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目前各地鹿场及养殖户采取的繁育方法有群公群母、单公群母和单公单母三种方法。1.1群公群母法1.1.1具体方法按一头种公鹿负担3~5头母鹿的配种数,在配种开始时将一群公鹿一次性全部放入配种的母鹿圈舍内。如果有些公鹿患病,性欲不高,体质特别衰弱,起不到配种作…  相似文献   

4.
正1适配月龄的确定母鹿头年出生,至次年的9~11月份已满18月龄,且体重生长发育到成年母鹿的70%以上时,即可参加初配。根据生产管理上的经验,种用母鹿的适宜配种年龄在3岁、公鹿在4岁时配种效果最好。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鹿的寿命为20岁左右,能够正常参加繁殖的母鹿最大年龄不超过15岁,种公鹿最大配种年龄不超过9岁。一般梅花鹿4~6岁,马鹿4~7岁作为育种用为好。  相似文献   

5.
经近几年在我场的应用,马鹿人工授精优点概括如下:①提高了优良品种的利用效率。一头种公鹿的配种头数可提高许多倍,以往一头种公鹿,一般一个配种期只能配15~25头母鹿。②加快鹿群的改良效果。③可防止各种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生殖系统传染病。④冻精运输方便,可使母鹿配种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有效地解决了优良种公鹿缺乏的问题。⑤操作简便安全,使用于不同年龄、体重的母鹿,减少了公母个体大小差异造成的母鹿配种困难。⑥精液的质量有保证,配种适时,输精部位深,受胎率高。⑦经济方便,可随时取用,减少了配种公鹿体能消耗,保证及早恢复体况,为第2年产茸做准备。⑧冻精保存使用年限远远大于种公鹿使用年龄,可长期保存优良基因。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在我国饲养的茸用鹿中因驯化程度不同而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野性,特别是发情公鹿粗暴凶猛,让人难以接近,故在生产上多采用自然本交方式配种。自然交配方式的配种方法,若按配种圈中放入公、母鹿的数量多少,可分为群公群母配种法、单公群母配种法、单公单母配种法;若按母鹿群中的公鹿是否在配种期间替换,又可  相似文献   

7.
<正>1配种方案的制定和用品的准备在配种开始前,根据本场实际和育种目标,结合过去在选种选配效果方面的资料,事先选定并搭配好某只(某些)公鹿应与某些母鹿交配,制定好配种方案。因运作中常有意外,故应有数只后备种公鹿。通常,育种核心母鹿群用最好的公鹿配;一般繁殖母鹿群用较好的公鹿配,也可用一部分多余的最好公鹿配;初配母鹿用成年公鹿配;准备淘汰的  相似文献   

8.
马鹿几种配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景田  赵列平 《野生动物》1996,(3):30-30,43
马鹿几种配种方法的比较侯景田,赵列平(哈尔滨特产研究所150038)马鹿属季节比发情动物,在我国一般从每年九月下旬开始至十一月下旬结束。繁殖季节期间母鹿有2—4个发性周期,每周期16d左右;公鹿发情略有提前或错后。目前,马鹿的配种方法主要有群分群母、...  相似文献   

9.
随着鹿的品种选育工作日益被认识和不断的深入发展,鹿的人工授精工作也逐渐得到普及,鹿的试情与试情配种就显得特别重要。试情配种就是用各种方法鉴定出发情母鹿,然后用优良种公鹿配种。优点是:①谱系清楚、有利于品种选育;②节省种公鹿的精液和体力、提高配种效率;③使良种基因迅速扩大。加快低产鹿群改良速度。试情更是鹿人工授精工作的前题。目前鉴定发情母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挑选性欲旺盛的公鹿试情。这种方法极为简单,但看管需十分注意,否则,试情鹿成了配种鹿。带试情布的公鹿试情。这是羊用的试情方法,方便可靠,与第1种…  相似文献   

10.
我校实习鹿场饲养梅花鹿 98头 ,生长发育良好。 9月份起梅花鹿进入发情配种期 ,10月初发现有 5头母鹿患疥癣病 ,现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从 1999年 10月上旬起发现 8号圈的 16头鹿中有 2头母鹿被毛粗乱 ,经常在围墙上擦痒 ,肩胛部、胸部脱毛并逐渐扩大。喜用嘴咬患部 ,并且其它鹿亦喜欢咬其患部 ,露出灰白色皮肤 ,逐渐形成纵横的小沟 ,有时少量出血。吃食、精神、两便正常。当时由于鹿群处于配种期 ,公鹿凶猛 ,因而未及时治疗。至 10月底又有 3头母鹿发生同样症状。诊断 :经分析 ,当时由于鹿群处于配种期的公鹿凶猛 ,因…  相似文献   

11.
马鹿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马鹿繁殖技术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有效地改变了鹿只的交配过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优秀种公鹿的配种效能.一头优秀的种公鹿在一个繁殖季节,本交配种只能配20左右头母鹿,如采用了人工授精技术可配300~500头母鹿,且降低了留种率,提高了选择差,从而成为改良低产鹿群和加快育种工作过程的有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马鹿人工授精技术有效地改变了鹿只的交配过程,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优秀种公鹿的配种效能。一头优秀的种公鹿在一个繁殖季节,本交配种只能配20左右头母鹿,如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配300~500头母鹿,且降低了留种率,提高了选择强度,从而成为改良低产鹿群和加快育种工作进程的有力技术手段。现将马鹿人工授精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定时对偶繁育,就是定种公鹿、定时间、定地点(圈舍),在配种期间,利用一头种公鹿与一头发情母鹿进行交配,起到了提高鹿群质量的作用。现将几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圈舍的准备配种期前,选定好圈  相似文献   

14.
梅花母鹿配种前的短期优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丰县鹿业发展局所属的西丰县谦益参茸场,现有人工驯养的梅花鹿1100头,其中成年母鹿存栏320头,是西丰梅花鹿新品种的核心群之一。鹿群公鹿产茸量平均单产成品三叉茸达1.3kg/头,母鹿繁殖成活率2001年已达82.1%,位於全国的前列。其原因之一是对母鹿在配种前实行“短期优饲”。  相似文献   

15.
<正>10月份狐狸、貉子仍处于冬毛生长期和繁殖准备期;梅花鹿仍为配种繁殖期,因此,饲养管理工作与9月份大致相同,但还有需要加强的工作。梅花鹿(1)母鹿。应勤于观察配种期母鹿的配种情况,一方面防止个别公鹿顶撞母鹿、乱配及多次交配,造成阴道受伤或穿肛。同时,配种后公母鹿要及时分群管理,发现漏配或再  相似文献   

16.
杨卫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7):13-13,15
梅花鹿的直肠穿孔主要发生在配种期,是公鹿由于性兴奋互相爬跨,导致阴茎机械地损伤或者贯穿直肠壁的一种外科病,常见于瘦弱受欺和比较老实的公鹿。母鹿也会因公鹿配种时误配导致直肠穿孔,不过很少见。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马鹿冻配最佳输精时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6只经试情公鹿检出的发情的经产塔里木母马鹿分为3组,分别在3个不同时间进行麻醉保定,检查其卵泡发育情况,并做1次输精。统计其产羔情况。其中首次接受公鹿爬跨后5h处理组的母鹿有17头,产羔率为41.2%,10h处理组有母鹿61头,其中54头处Ⅲ期卵泡阶段,7头已排卵,产羔率70.5%;12h处理组有母鹿18头,产羔率50%。结果表明,母鹿在接受试情公鹿爬跨后10h输精处理组的受胎产羔效果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处理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茸鹿的配种     
1配种准备工作于7月中旬开始加强种母鹿和种公鹿的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对于种公鹿重新组群,单圈饲养。于8月15日以前全部结束采收再生茸的工作,于锯完再生茸后立即对确定的种公鹿进行调教,每天2~3  相似文献   

19.
<正>梅花鹿的直肠穿孔主要发生在配种期是公鹿由于性兴奋互相爬跨,导致阴茎机械性损伤或贯穿直肠壁的一种外科病,常见于瘦弱受欺和比较老实的公鹿。母鹿也会因公鹿配种时误配导致直肠穿孔,不过很少见。1病因配种期性兴奋,未参加配种的公鹿经常互相爬跨鸡奸,有时可见爬成串,圈舍里鹿多,被爬的鹿无躲避和回旋余地,无人看管配种,都可以导致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鹿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每年从 9 月中旬进入发情期,10 月 1 ̄20 日进入高峰期,至 11 月上旬结束,仅经历 2 ̄4 个发情周期。根据这一特性,应加强母鹿配种期的饲养管理,使其迅速恢复体质,保证正常发情、配种和受胎。1 强制断乳 不管母鹿何时产仔,到 8 月 20 日采取一次性强制断乳的方法,使母仔分开,进入配种期饲养管理。2 合理组群 凡是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母鹿及 14 ̄16月龄时体重达到成年体重 70% 以上的育成母鹿,均可参加配种。但应根据母鹿的年龄、产次、产仔时间、膘情好坏进行合理分群,以每群 20 ̄30 头为宜。3 全价饲养 从 8 月 2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