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集约化牲猪养殖场污染物排放问题,遴选有代表性的2个中小规模养猪场,按"稻草—绿狐尾藻治理养殖废水"方案进行猪场废水治理示范、应用与推广。结果表明:通过4级绿狐尾藻湿地净化后,NH3-N浓度为2mg/L,降低了98%;TP浓度为4.7mg/L,降低了92%;COD浓度为11 mg/L,降低了93%。绿狐尾藻治理猪场废水效果好,技术投资小,收效快,并可持续应用。  相似文献   

2.
绿狐尾藻蛋白饲料对川藏黑猪产子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选取120头川藏黑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采用25%绿狐尾藻干粉替代豆粕配制成绿狐尾藻蛋白饲料饲喂妊娠川藏黑猪母猪,结果显示,母猪平均窝产仔数达到11.92头,仔猪断奶存活率87.57%,断奶体重18.23 k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绿狐尾藻的饲料饲喂母猪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母猪产子率和仔猪存活率,说明绿狐尾藻可以作为一种绿色蛋白饲料用于生猪生产。  相似文献   

3.
绿狐尾藻是一种高度耐污且具有明显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近年来常用于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因其生物量大,营养价值较高,可做为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绿狐尾藻的生物学特性、治污特点及其在饲料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绿狐尾藻在养殖业中应用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粉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30日龄健康芦花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和12%绿狐尾藻粉,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30~44日龄和59~72日龄,试验组芦花鸡的生长性能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但在45~58日龄,7%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且有提高全期芦花鸡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86);12%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7%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7%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胸肌中天冬氨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81%和3.83%(P0.05),腿肌中丙氨酸、精氨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4.30%、20.92%和10.00%(P0.05),12%绿狐尾藻粉组芦花鸡腿肌中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粉对30~72日龄芦花鸡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明显,但添加7%绿狐尾藻粉可以改善芦花鸡的血清生化指标,并可增加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评价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代谢物差异。试验以鲜粉绿狐尾藻、玉米粉和麸皮(5:4:1,W/W/W)为原料接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后厌氧发酵14 d,以接种后发酵0 d原料为对照。随后分析粉绿狐尾藻固态发酵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其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相比,发酵14 d后狐尾藻饲料中的粗脂肪、粗纤维、酸溶蛋白和乳酸含量均提高(P<0.05);发酵前后共筛选到包括3-脱羟基肉碱、十四烷二酸、庚二酸等4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次生代谢、氨基酸、羧酸代谢等多条途径。结果提示,将粉绿狐尾藻制备为固态发酵饲料可提高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室内绿狐尾藻湿地系统对高氨氮废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红兵  何洋  李红芳  刘锋  张树楠  王迪  肖润林 《草业科学》2016,33(11):2189-2195
本研究以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系统为对象,分析绿狐尾藻湿地系统中NH_4~+-N的去除规律及氮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试验第28天,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水体全氮(TN)去除率分别为86.1%和77.7%,NH_4~+-N去除率分别为89.8%和78.8%。根据氮质量平衡得出,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分别有14.7%和30.2%的外源NH_4~+-N直接被底泥吸附,25.3%和11.0%转化成底泥NO_3~--N,29.7%和12.7%被绿狐尾藻直接吸收利用,14.0%和23.3%残留在水体,剩余16.3%和22.8%可能被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研究结果表明,绿狐尾藻对氨氮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为其在人工湿地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狐尾藻综合治理规模养殖场污水的原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上虞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提供的狐尾藻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经半年施工及7个月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6月中旬,浙江省有关部门通过调研狐尾藻综合治理技术,在查看现场,听取汇报后,作出全面推广狐尾藻治污技术的建议。1狐尾藻特点狐尾藻根系泌氧,具有强化湿地微生物的作用,且有利于水体生物生长;具有超强的氮磷吸收能力:每公顷狐尾藻湿地每年可吸氮1-2 t和磷100-  相似文献   

8.
<正>狐属珍稀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食肉目、犬科。狐外形似狗,但四肢较短,嘴尖,尾长而蓬松。在野外雪地行走时,留下一条呈直线的足迹,狗的足迹则呈足距较远的两条直线。目前,世界上人工饲养的狐有赤狐、银黑狐及北极狐等。狐的繁殖力高,抗病力强,食性杂,狐的嗅觉及听觉灵敏,能够听见百米之内老鼠轻微的吱吱声,能发现0.5m深雪下藏于干草堆里的田鼠。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水稻秸秆、麦麸与葡萄糖对新鲜绿狐尾藻青贮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A因素为稻秸添加比例:0%,5%,10%,15%(相应计算麦麸和绿狐尾藻添加比例);B因素为葡萄糖添加比例:0%,2%,4%,6%,青贮原料充分混合后青贮。结果表明:稻秸与葡萄糖添加比例及二者互作对青贮效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稻秸添加比例增加,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含量极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葡萄糖添加比例增加,pH值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纤维含量及有氧稳定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来看,70%绿狐尾藻与30%麦麸混合青贮添加2%~6%葡萄糖可制备饲用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均优的青贮饲料;添加5%或10%水稻秸秆并添加4%葡萄糖可制备原料成本更低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生物工程处理技术虽取得较好效果,但仍存在投资成本高、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且其副产物又有二次污染的风险。近年来,利用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及其饲料化、肥料化等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狐尾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条件,其在养殖污水中氮磷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吸附方面的作用原理、应用方式和效果,并对其应用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狐尾藻在养殖污水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武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以确定绿狐尾藻在临武鸭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选用30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临武鸭4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1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组、3组分别饲喂含10%、20%绿狐尾藻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44和58日龄时进行屠宰,测定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皮脂率和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1)30~44日龄和45~58日龄,3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2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但2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44和58日龄,各组之间活体重、屠体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3组胸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44日龄,各组之间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58日龄,3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P0.05),各组之间胸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临武鸭饲粮中添加10%的绿狐尾藻,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分类与分布人们常说的狐狸是所有狐的总称.狐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食肉目、犬科.世界上人工饲养的狐大约有40多种不同的色型,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属,即狐属和北极狐属.目前,人工饲养的狐有赤狐、银黑狐、十字狐、北极狐以及各种突变型或组合型的彩色狐.(一)狐属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40头初始体重为(55.20±2.18)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10%和15%绿狐尾藻,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和Ⅲ组肥育猪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各组肥育猪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Ⅳ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肥育猪的胴体率、瘦肉率、屠宰率、胴体斜长、肉色、剪切力和大理石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Ⅲ和Ⅳ组的平均背膘厚和Ⅳ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Ⅲ组的滴水损失有降低趋势(P0.05),Ⅱ和Ⅲ组的p H45 m in、p H24 h有增加趋势(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绿狐尾藻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平均背膘厚,减缓肌肉p H下降速度,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收割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水生植物收割对沟渠湿地氮、磷去除的影响。在生态沟渠中选用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三棱、狐尾藻和灯心草为试验材料,对其氮、磷吸收能力以及收割和不收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氮、磷吸收量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水生美人蕉值最高,其氮、磷吸收量峰值分别为75.97 和13.52 g/m2;多次收割收获的生物量、总氮、总磷量均是单次收割的几倍,其变化范围为3.62~6.72倍;除黑三棱外,收割措施能够提高湿地底泥氮、磷的去除率。各植物收割区的底泥氮、磷削减率一般在1月份时达到最大值,5种植物的平均总氮、总磷削减率均依次为:水生美人蕉>狐尾藻>铜钱草>灯心草>黑三棱。因此,合适的收割措施既能转移出植物中的营养物质,又能利于植物的恢复和生长,提高底泥氮、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制约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难题。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污废弃物由于处理方式不当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各级政府开展环保整治工作的重点,其中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南宁市开展应用狐尾藻治理畜禽养殖污水问题的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显著试验推广成效,笔者就运用狐尾藻治理畜禽养殖污水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出适合南宁市的畜禽养殖污水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狐(Vulpes vulpes),又叫赤狐,属食肉目,犬科。狐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在许多小说中,经常出现有关狐的故事。而更多的是被人们描写成奸诈,狡猾的象征。现在狐遍布于世界各地。常活动于森林、草原、丘陵等处;住于树洞中,或占兔、獾等的土穴。行动敏捷,狡猾而多猜疑。多夜出觅食各种小型号鸟兽以用野果。是鼠类的天敌,对控制鼠害,保护农作物起到一定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俗称田鸡、油蛤蟆、红肚田鸡,在动物分类上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个型大小中等,成蛙体长6~8厘米,体背多呈棕灰色,鼓膜区有三角形黑斑,因地区不同,体色各异,有绿黄、草黄、绿灰、土灰等颜色。有的身上分布浅棕、深灰、黄色或黑色斑点,体背有侧“八”或“人”字形斑纹,四肢背侧有明显黑色横纹,腹部呈白色或红黄色,有的还有红色小点,雄性  相似文献   

18.
细绿萍(又名红萍、满江红),原产于美洲北部,1976年引入我国。 细绿萍为满江红科,满江红属一年生漂浮植物,须根多,纤细,悬垂于水中或固泥着生;二裂互生,分裂为上下两片,上裂片悬浮水中或离开水面,下  相似文献   

19.
北极狐自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呈阵发性兴奋,兴奋时病狐常咬自体的某一部位,多数咬尾和后肢等部位。患狐轻者损坏毛皮,重者引起体质衰弱或败血症而死亡。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9—10月份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郭俊芳 《北方牧业》2007,(11):23-23
<正>发病狐、貉、貂自咬或互咬食身体多处被毛,轻者造成针毛、底绒参差不齐,尾根裸露;严重者皮肤外露,甚至出血、溃疡、尾根咬断。1发病原因饲粮配比不合理,造成狐、貉、貂身体营养失衡,微量元素和含硫氨基酸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