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DNA-ITS在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文章综述了rDNA序列结构特点及ITS序列在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鉴定、分子检测、病害诊断及土壤中病原真菌的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3.
4.
5.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围绕植物病原真菌粘附寄主表面、侵染结构的形成、侵入寄主、在寄主内定殖与扩展四个侵入寄主的主要步骤,进行分子解析的阐明,有助于更好的评估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 、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 ‘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病原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病原真菌致病性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析进展;评述了真菌致病基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报道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解析真菌对植物吸附,侵入,定殖和扩展过程的研究结果,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凭借其特异性强、定量准确和速度快等优点已经成为快速检测和研究植物真菌病害的重要工具。文章就这项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原菌定性和定量检测、土壤栖息的植物真菌病原体和寄主组织中真菌DNA的定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表明,快速发展的实时定量PCR技术正在开创一个植物真菌病害的诊断学、传染病学和寄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15.
RAPD 标记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述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1,13(1):17-22
论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近年来RAPD技术在植的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毒性变异,毒性基因迁移、菌源传播及植物抗病基因定位等植物病理学的诸多方面研究状况,并对RAPD技术在植真菌病研究中原理和技术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香蕉枯萎病镰刀菌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ITS序列设计合成的三条引物:FusF1(5′AACCC CTGTGAACATACCACTTG3′)、FusR1(5′GAGGAACGCGAATTAACGCGAC3′)和FusR2(5′GACGATTACCAGTAGCGAGGGT3′)构成引物对A(FusF1/R1)和B(Fus F1/R2),对尖廉孢菌古巴专化型病菌进行PCR特异扩增试验,结果表明,两对引物对引起香蕉枯萎病的镰刀菌全基因组DNA分别有338bp和408bp的特异扩增产物;在镰刀菌种以上的阶元有较好的分辨力;对目标菌株的检测下限分别是A(100fg)、B(10pg);而且B对香蕉感染枯萎病的病组织有相应的扩增产物,表明该引物对可用于香蕉枯萎病的早期鉴定和病原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原真菌对几类重要单位点杀菌剂的抗药性分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单位点杀菌剂是植物病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单位点杀菌剂的大量、广泛使用,抗性问题也随之产生。目前为止,有植物病原菌对各大类单位点杀菌剂均具抗性的报道。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生产中常用的5类单位点杀菌剂,包括苯并咪唑类杀菌剂(MBCs)、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14α-脱甲基酶抑制剂(DMIs)、QoIs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的作用机理及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论述了抗药性产生的机理及抗性治理原则。MBCs作用于β-微管蛋白,抗性主要与靶标蛋白基因的点突变有关,突变造成的氨基酸变化多集中于第50、167、198、200和240等5个位置,主要突变位点为第198位,同一菌株通常只发生一个氨基酸变异,不同位点的点突变甚至同一位点的不同氨基酸替代均会引起抗性水平的差异;DCFs的作用靶标尚不清楚,病原真菌对其抗性可能与双元组氨酸激酶OS基因的点突变有关;DMIs通过抑制14α-脱甲基酶最终影响麦角甾醇的合成,抗性主要与Cyp51的点突变或过量表达或运输体的过量表达相关,Cyp51点突变是抗DMI的主要机制,同一突变对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敏感性表现不尽相同,不同位置的点突变在同一病原菌中对不同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影响也不同。点突变数量在不同的真菌中表现不同,有单个发生,也有多个同时发生,且对抗药性具有积累效应;QoIs作用于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III,抗性主要与Cytb的点突变有关,与抗性相关的点突变主要发生在Cytb的120-155和255-280两个编码区,其中G143A和F129L为最主要的点突变;SDHIs作用于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II,抗性主要与SdhB、SdhC或SdhD的点突变有关,大部分病原真菌对SDHIs的抗性与SdhB点突变有关,SdhB点突变发生位置比较单一,在多种病原菌中突变均发生在相同的组氨酸上即H272, 而SdhC和SdhD突变位点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19.
20.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对柑橘、香蕉、甘蔗、辣椒、药用植物等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拮抗菌筛选试验。结果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86株菌株,其中有拮抗作用的34株,平皿拮抗效果较好的16株;再经复筛,得到一株对柑橘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Bs55;对峙培养试验表明,Bs55菌株对12种常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率最高达87.7%。拮抗菌Bs55具有拮抗作用强、能大量繁殖、抑菌谱广等特点,是具有较好利用前景的生物防治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