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氮钾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冷凉地区对胡萝卜施用化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种植胡萝卜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增产20%以上,增收3300元/hm2以上).每kg N平均增产胡萝卜38.5kg,每kg P2O5增产胡萝卜173.8kg,每kg K2O增产胡萝卜117.2kg.磷肥效果>钾肥效果>氮肥效果.该地区获最高产量为72.2t/hm2.获最大施肥效益的施N量为251.7kg/hm2,施P2O5量为64.3kg/hm2,施K2O量为172.3kg/hm2.在该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下的产量为71.8t/hm2.N的养分利用率为25.7%,P2O5的利用率为22.2%,K2O的利用率为30.1%.每生产1t胡萝卜吸收N2.26kg,吸收P2O5 0.63kg,吸收K2O3.58kg.  相似文献   

3.
在典型滨海盐碱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玉米需肥特性、施肥效应及土壤供肥能力,以期为滨海盐碱地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养分含量平均为:N 1.224%,P2 O50.480%,K2 O 0.377%;秸秆养分含量平均为:N 0.820%,P2 O50.142%,K2 O 2.552%;生产100 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平均为:N 1.92 kg,P2 O50.60 kg,K2 O 2.55 kg。肥料增产率高低顺序为氮肥(44.39%)>磷肥(13.79%)>钾肥(6.55%);每千克氮、磷、钾肥可分别增产9.44,8.38,2.83 kg籽粒;玉米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9.96%,5.60%,30.64%。通过建立玉米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氮(N)348.5 kg/hm2、磷(P2O5)133.6 kg/hm2、钾(K2O)19.1 kg/hm2。本试验条件下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52.06%,190.30%,32.67%;氮、磷、钾肥相对产量分别为69.26%,87.88%,93.85%,土壤养分丰缺程度氮处于低水平,磷、钾处于中等水平,高低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因此,滨海盐碱地区玉米施肥应重视氮、磷肥的施用,不施或少施钾肥,即可获得高产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 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对稻田土壤养分状况及水稻植株N、P、K累积吸收量的影响,并对水稻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增加了水稻分蘖盛期后的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能更好地满足水稻生长中后期对N、K养分的需要,到成熟期,翻压紫云英并配施化肥时水稻植株N、K累积吸收量比仅施化肥处理的高,翻压紫云英更有利于水稻籽粒的形成。在翻压紫云英22500 kg/hm2后,以施用N 132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化肥常规用量的80%)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达到9424.5 kg/hm2,比单施化肥增产5.19%,增产达显著水平。翻压紫云英后,化肥用量可以减少20%,利用紫云英作稻田绿肥,能达到增收节支、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7.
磷肥用量对番茄产量、磷素利用及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耕作制度下,探讨磷肥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为获得最佳磷肥用量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黄瓜-番茄轮作磷肥定位试验进行研究,番茄季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有利于提高果实和整株的干物质量、磷含量和磷累积量。磷表观利用率随磷肥用量增加显著降低;当P2O5用量大于225 kg/hm2时,土壤Olsen-P 和进入土壤中的肥料磷增加,增加了磷淋溶风险。结果得出:若以追求产量为研究目的,则以P2O5用量300 kg/hm2为宜;若以产量为主,兼顾磷淋溶,则以P2O5用量225 kg/hm2为宜;若以磷淋溶为主,兼顾产量,以P2O5用量1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宁夏灌区春小麦高产磷肥施用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夏灌区土壤多为灌淤土和淡灰钙土,磷肥施用受Ca、Mg离子的束缚,易被固定成难溶性磷酸盐,从而影响到作物产量及磷肥当年利用效率。本文在高磷(速效P 42.8mg/kg)和低磷(速效P 6.55mg/kg)的不同土壤上,分别进行了春小麦磷肥(P2O5)施量0–330kg/hm2的回归试验。其结果得出:在低磷土壤上,磷肥(P2O5)施量(x,kg/hm2)与春小麦产量(Y, kg/hm2)的回归方程为:Y=4072.1+5.014x+0.1296x2-0.0003133x3,增产效果极显著;而在高磷土壤上磷肥增产效果不显著。磷肥施量在0-240 kg/hm2的施用范围内,低磷土壤有显著的投入产出效益,试验投入产出效益为10-24元/元(小麦价格2.1元/kg,磷肥P2O5价格8.61元/kg),最高投入产出效益对应的磷肥施量为135 kg/hm2。因此针对宁夏灌区土壤肥力,提出了中低产田春小麦高产的推荐施磷方案以及高肥力土壤条件下小麦磷肥的施肥建议,可结合耕翻深施磷肥或磷肥、有机肥混合施,改善土壤PH值及微生物活性,提高磷肥肥效。  相似文献   

9.
耕作层土壤含速效P_2O_5 40mg/kg左右,施用磷肥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磷只是维持或提高土壤中磷素营养的含量。耕作层土壤含速效P_2O_5 20~30mg/kg,施用磷肥对分蘖出现与生长、产量的高低均有显著影响,以持续高产和提高土壤肥力为前提,每666.7m~2施标准过磷酸钙50kg为宜。耕作层土壤含速效P_2O_510mg/kg,施用磷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增施有机肥、氮肥条件下,每666.7m~2施标准过磷酸钙75kg,当季小麦产量可达400kg以上。研究成果可作为北方冬麦区、黄淮海冬麦区高产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0.
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土壤磷素、棉花全生育期磷素的有效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以及棉花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平均比对照处理增加302%和180%。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用磷肥并不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以施磷量150kg.hm-2最优。两种磷肥比较显示,重过磷酸钙对棉田速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贡献高于磷酸二铵,分别比磷酸二铵高244%和325%。  相似文献   

11.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此试验通过研究N、P、K、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高效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N:150 kg/hm2、P2O5:90 kg/hm2、K2O:45 kg/hm2);A2(N:300 kg/hm2、P2O5:180 kg/hm2、K2O:90 kg/hm2);A3(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A4(N:450 kg/hm2、P2O5:270 kg/hm2、K2O:135 kg/hm2、有机肥7200kg/hm2)。设副区密度因子为B共6个水平,即B1:108000株/hm2、B2:96000株/hm2、B3:84000株/hm2、B4:72000株/hm2、B5:60000株/hm2、B6:48000株/hm2。共2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4个肥料处理中,A4处理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是最高值。密度对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及产量都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基本上都是随着密度的增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在降低,但产量却是逐渐增加,在密度为96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后密度进一步增加产量下降。综合考虑肥料和密度因子,A4B2组合产量最高(12513.0 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豫中地区大豆施肥中氮磷肥最佳用量,设置氮水平(0、60、120、180 kg/hm2)和磷水平(0、45、90、135 kg/hm2)大田试验,在大豆收获期,通过在每个小区取3个l m2进行测产,在大豆关键生育期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通过杀青、烘干测定干物重。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增加,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大豆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9.01%~11.86%,不同磷肥用量较不磷施肥处理增产2.8%~12.0%;其中氮肥用量为120 kg/hm2、磷肥用量为90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此时经济效益最佳。当氮肥用量超过120 kg/hm2时,会出现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产量下降,当磷肥用量超过90 kg/hm2时,磷肥利用率和增产效益都会出现下降。本研究表明,豫中地区氮肥用量120 kg/hm2、磷肥9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索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肥和施氮肥(187.5 kg/hm2)处理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6、12、24、48 t/hm2)试验,来观察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施入187.5 kg/hm2氮肥时,24~48 t/hm2范围内的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其中48 t/hm2时全氮超出对照26.6%,碱解氮可超过对照约27.67%;6~12 t/hm2的范围时,玉米茎粗、叶绿素在生长中期均相对处于优势,且玉米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优于生物炭量大的处理。不施氮的情况下,生物炭也可促进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其中6~12 t/hm2时,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含量相对较高;24~48 t/hm2时玉米产量结果最佳,比对照高1468.2 kg/hm2,约13.39%。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大,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的投入情况。  相似文献   

14.
摘要:多年来在砂姜黑土区布置夏玉米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分析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磷素区(NK)与推荐施肥区(NPK)夏玉米相对产量<50%,50~65%,65~75%,75%~85%,85~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磷”、“ 缺磷”、“ 中等”、“较高”、“高”和“极高”6级。砂姜黑土区夏玉米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与不施磷小区夏玉米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夏玉米相对产量 <50%,50~65%,65~75%,75~85%,85~95%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磷指标,可以得出砂姜黑土区土壤有效磷“严重缺磷”指标为<6 mg/L,“缺磷”指标为6~13 mg/L,“中等”指标为13~21 mg/L,“较高”指标为21~36 mg/L,“高”指标为36~60 mg/L,“极高”指标为>60mg/L。据此建立的玉米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磷量为:速效磷含量小于6mg/L,磷肥推荐为180kg/hm2 ,速效磷含量在6~13 mg/L,磷肥推荐为150kg/hm2 ,速效磷含量在13~21 mg/L,磷肥推荐为105kg/hm2 ,速效磷含量在21~36 mg/L,磷肥推荐为75kg/hm2 ,速效磷含量在36~60 mg/L,磷肥推荐为45kg/hm2,速效磷含量大于60mg/L,建议不施磷肥。  相似文献   

15.
在适宜的氮磷硼肥配施基础上,连续3年进行了油菜钾肥不同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结构、籽产量、经济效益、钾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氮磷硼肥配施下增施钾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对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施钾90kg/hm2时产量和效益最高,增产26%,产投比达4.73。增施钾肥对油菜肥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钾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生理利用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变幅分别为30.1-66.84%、8.95-20.09 kg/kg、3.97-6.59 kg/kg、21.02-55.3kg/kg。增施钾肥可明显提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生产中钾肥适用量为90 kg /hm2。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氮素梯度下,生物菌肥对荞麦生育状况、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计5个试验处理(A1~A5):清水拌种+90kgN/hm2,菌肥拌种、喷施+67.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4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22.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0kgN/hm2。测定荞麦植株的生理指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3处理产量表现最高为158.4kg/亩,增产幅度为14.45%;不同施氮量下施用生物菌肥与未施用生物菌肥处理间产量及产量影响因子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拌种处理对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速效氮有明显的促进和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吉林省半干旱区磷肥施用量大且利用率低下的问题,研究膜下滴灌模式下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模式下磷肥高效利用提供最佳策略。2014—2015年在吉林省半干旱区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田间试验,共设置0、40、70、100、130 kg/hm2 5个磷肥用量,在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随滴灌进行追肥。测定了不同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磷素营养、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影响玉米的产量,在0~100 kg/hm2施磷范围内,玉米的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达到130 kg/hm2时,玉米产量开始下降。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玉米产量和施磷量的关系得出,2014、2015年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施磷量分别为78.51 kg/hm2和77.84 kg/hm2,两年平均为78.18 kg/hm2。施磷也显著增加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吸磷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磷处理条件下土壤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磷素盈余,回归分析表明,施磷量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余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依据该方程求得,2014和2015年土壤磷素持平时施磷量分别为89.03 kg/hm2和62.20 kg/hm2,两年平均为75.61 kg/hm2。施磷对玉米磷肥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100处理的磷肥当季回收效率两年均与P40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及土壤磷素表观平衡,吉林省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的最佳施磷量范围75.61~78.18 kg/hm2,可提高产量,并能维持土壤磷素表观平衡,保证磷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氮磷互作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掌握玉米适宜的氮磷肥施用量,为吉林省东部春玉米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氮肥和磷肥各5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氮磷水平的配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相同(K_2O 12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磷互作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且影响效果表现为NP;随着生育期的进行,植株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峰值,其中氮磷互作量为N 280 kg/hm~2、P_2O_5 110 kg/hm~2时植株氮素积累量达到峰值,为338.9 kg/hm~2;适宜的氮磷互作可提高植株氮素吸收速度和阶段积累量,在生育后期维持较高的氮素积累量,且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在K_2O 120 kg/hm~2条件下,施N 280 kg/hm~2、P_2O_5 11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也可使产量达到最大值,为12796.4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芝麻的生产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设计,通过不同的NPK配比了解群体的生育变化并进行群体的产量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产量和氮磷钾配比,从理论上阐述对芝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氮磷钾量分别为N 82.95 kg/hm2、P2O5 30.75 kg/hm2、K2O 69.15 kg/hm2;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13.46%、P2O5 19.34%、K2O 23.56%。由此得出,氮磷钾配施为N 120 kg/hm2、P2O5 45 kg/hm2和K2O 120 kg/hm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