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稻曲病防治主要依赖于有机锡和铜类制剂等重金属药剂。由于重金属药剂具有残留药害,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37%纹曲净可湿性粉剂是两种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和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制剂。本研究对纹曲净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明确该药剂防治稻曲病的应用技术。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为5%井冈霉素和32%蜡质芽孢杆菌混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播种期试验,石阡县优质稻筒优202的适宜播种期在清明(4月5日)前后,可增产稻谷50~100kg,随着播期推迟,产量逐渐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水稻7月中下旬抽穗”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减轻中后期重大病害(稻瘟病、稻曲病),减少用药,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是确定中、晚熟优质稻播种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播种期试验,石阡县优质稻筒优202的适宜播种期在清明(4月5日)前后。可增产稻谷50~100kg。随着播期推迟,产量逐渐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水稻7月中下旬抽穗”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减轻中后期重大病害(稻瘟病、稻曲病)。减少用药。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是确定中、晚熟优质稻播种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问:我们这里的水稻正在抽穗,气温低,天天下雨,怕有灰粉病,想预防一下,请问用什么药什么时候防治合适?答:上述所说的"灰粉病",应是稻曲病。防治稻曲病,应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施药,到水稻抽穗期再施药偏迟,防效会下降。到水稻抽穗期,结合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使用咪鲜胺、嘧菌酯、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对稻曲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问:稻曲病用什么药防治效果最好,是否可以用噻呋酰胺防治,用唑类杀菌剂防治怎样避免造成包颈?答: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适期使用井冈霉素、咪鲜胺、己唑醇、戊唑醇、苯甲·丙环唑、氟环唑、碱式硫酸铜等药,均能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2个不同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适期播种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品种类型常影响播种期。为确定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适宜播期,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类型(早发型鲁棉研21号和后发型鲁棉研28号)为主区,播种期(4月上旬早播、4月下旬中播和5月上旬晚播)为副区,于2009—2010年在山东临清研究了品种类型和播种期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而且主要是由于铃数和衣分的变化所致;早发型品种4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中旬播种增产6.3%,5月上旬播种与4月中旬播种产量相当;后发型品种4月中旬播种产量最高,比4月下旬和5月上旬播种分别增产4.8%和12%。在鲁西北棉区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早发型品种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可以适当晚播,直到5月上旬;后发型品种应适当早播,以4月中旬为宜,晚播会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4年甬优系列品种在邵武市种植稻曲病发生严重的问题,对30%爱苗2 000倍液225 m L/hm2和4%井岗霉素水3 000 m L/hm2防治水稻稻曲病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齐穗期喷施这两种药剂对防治水稻稻曲病均有显著的效果。以4%的井岗霉素水剂3 000 m L/hm2在水稻破口期前5~7 d和齐穗期各喷施一次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独山县直播稻适宜的播期,开展了4个不同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在4月5日、4月15日,水稻穗实粒数、结实率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其单产较高,分别为773.8kg/667m2、760.1kg/667m2,并显著高于在4月25日、5月5日播种。在大田生产中,独山县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2005年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了铜高尚27.12%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稻瘟病的田间药效和示范试验。铜高尚均以800倍-1000倍在孕穗后期和齐穗后先后两次使用,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为65.47%-71.30%,而对照药剂氧化亚铜亩用量30克药后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仅为58.44%。同时,铜高尚700倍液施药后对水稻穗瘟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75.41%,与富士一号80克/亩(有效成分480克,公顷)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相当。结果表明:铜高尚防治水稻稻曲病、稻瘟病效果明显,安全性优异。纽发姆上海公司在2006年铜高尚取得在水稻稻曲病的登记后将在湖南省稻区大面积推广和示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薏苡高产栽培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设置5个播种期处理:3月30日播种,4月9日播种,4月19日播种,4月29日播种,5月9日播种。以5月9日播种为对照,研究不同播期对薏苡产量的影响,探索兴仁小白壳薏苡在紫云县的最佳播期。结果表明:在当地薏苡栽培最适播种期是4月9日至4月19日。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在广东省农业厅举办的“水稻病害新药剂示范推广项目会议”上获悉,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水稻专用杀菌剂——爱苗,在全国8省51个县(市)水稻病害防治示范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防效。试验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曲病、鞘腐病等病害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高效防治稻曲病的药效,进行了3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浮油和80%乙蒜素浮油对防治稻曲病的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90.68%、87.72%,25%咪鲜胺浮油防效较差,防效为69.14%.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苏南沿江稻麦两熟地区不同水稻收获期对后茬小麦产量影响,进行了小麦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25日-11月29日)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随着播期推迟不同单产呈下降趋势.不同播量处理(150×104,225×104,300×104,375×104,450×104/hm2)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相同播量水平下(300×104/hm 2)随着播期推迟产量不断下降.苏南沿江地区小麦最佳的播种时间为10月25日-11月15日,最佳基本苗为150×104~225×104/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辽宁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2019年对辽宁省200个水稻主栽品种设置3个播期,在田间病圃内采用自然诱发法对稻曲病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年度间、同年度不同播期间,水稻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不同穗型水稻稻曲病发生程度不同,且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稻曲病的发生程度明显下降,并且年度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个供试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分别为5个(占2.5%)和34个(占17.0%),中抗(MR)和中感(MS)品种分别为34个(占17.0%)和53个(占26.5%),感病(S)和高感(HS)品种分别为46个(占23.0%)和28个(占14.0%)。整体上,抗∶中∶感品种数的比值为19.5∶43.5∶37.0,结果表明辽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石阡县优质稻的适宜播期,以金优785为试验品种,设置4个不同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秧苗素质有一定影响,第4播期秧苗综合素质好;播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但差异不大;播期对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的影响较大但穗长变化不明显。水稻在4月5日-4月20日期间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4月15日-4月20日播种的产量比4月5日-4月15日播种的增产,原因是4月15日-4月20日播种的结实率较高,有效穗较多,有增加产量的潜势。  相似文献   

15.
四个糜子主栽品种在甘肃会宁的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会宁,选用陇糜10号(B1)、陇糜11号(B2)、晋黍9号(B3)、龙黍21号(B4)等4个糜子品种,设4月23日(A1)、5月4日(A2)、5月12日(A3)、5月24日(A4)、6月3日(A5)等5个播期,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1的株高、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2的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1播期表现最高,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3的株高、主茎粗、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单株穗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3播期表现最高;B4的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4播期表现最高;品种B1、B2、B3、B4分别在A2、A1、A3、A4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413.31、3 603.47、2 883.11、2 733.03kg/hm 2。综合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会宁糜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品种陇糜10号(B1)适宜的播期是5月4日左右;陇糜11号(B2)适宜的播期是4月23-28日;晋黍9号(B3)适宜的播期是5月7-12日;龙黍21号(B4)适宜的播期是5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红花在甘肃引黄灌区的适宜种植时间,以云红7号、YM18-6和大红袍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时间(3月16日、3月26日、4月6日、4月15日),研究不同种植时间对红花生育期、农艺性状、花丝和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的推迟,播种至出苗、出苗至现蕾阶段生育期显著缩短,全生育期也随之缩短;种植时间对红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性状随种植时间推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4月6日种植达到最高,3月26日达到次高,与其他种植时间差异显著;红花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适期种植可实现红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合理过渡,促使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更加优质高产。甘肃引黄灌区红花适宜播种时间在3月26日至4月6日。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抗稻瘟病杂交稻品种,揭示其高产结构特征,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抗稻瘟病三系不育系‘谷丰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六恢168’为父本,配组育成高产、抗稻瘟病的杂交稻新品种‘谷优168’。根据‘谷优168’参加国家武陵山区区试结果,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谷优168’高产、抗稻瘟病,感纹枯病,中感稻曲病,耐冷性强。产量结构分析,每公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34.2%,每穗粒数为27.3%,千粒重为18.4%,结实率为17.5%。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0.6%和69.2%。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2.9%,千粒重的贡献率为6.9%。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率为79.5%,结实率的贡献率为17.5%。‘谷优168’高产的关键是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并以提高结实率为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因地制宜地发展控制灌溉,减少不合理的栽培措施对产量的损失,选定适宜的作物播种期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基于昆山地区控制灌溉水稻田间实测数据对ORYZA v3模型进行校正和检验,进而模拟昆山地区1971—2010年(40年)不同气候条件下控灌水稻的生长情况,根据模型输出的DVS值,分析不同可播期水稻生育期长度、产量等相关因素,最终确定该地区控灌水稻的适宜播种期。模型校正和检验的RMSEn值在9%~26%之间,决定系数R2在0.85~0.99之间,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根据DVS值,确定多年控制灌溉水稻最早和最晚可播期为3月28日和6月13日,以最高产量为目标选定播种日期为5月23日至6月13日。推荐5月23日至6月3日为苏南地区控制灌溉水稻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19.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玉米/大豆间作的播期衔接技术,在西南地区寻求合适的玉米、大豆播期。试验在田间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3个玉米播期:早播(A1:5月15日)、中播(A2:5月30日)、晚播(A3:6月14日)与3个大豆播期:早播(B1:5月30日)、中播(B2:6月14日)、晚播(B3:6月29日)为对象,研究不同玉米、大豆播期对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分配比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率和产量均在玉米中播时最高,开花后作物生长率较玉米晚播时高出33.2%;在R4、R6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大豆荚果分配比率分别比玉米晚播时高32.4%,17.9%和26.3%,23.9%;大豆产量较玉米晚播时高75.7%。玉米中播时衔接不同播期的大豆,其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荚果分配比率和产量均在大豆早播时最高,在R4、R6生育时期,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荚果分配比率比大豆晚播时分别高195.4%,58.5%和33.9%,26.7%;大豆产量较大豆晚播时高出128.7%。在玉米/大豆间作下,玉米中播(5月30日)间作大豆早播(5月30日),即玉米大豆同时播种时,可提高大豆开花后作物生长率,增加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粒分配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明稻麦周年生产条件下小麦种植适宜播期和基本苗组合,于2012—2014 年在江苏省沭阳县进行了播期和基本苗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 月10 日、10 月17 日、10 月24 日、10 月31 日和11 月7日、11 月14 日)和基本苗(180 万/hm2、270 万/hm2、360 万/hm2、450 万/hm2、540 万/hm2)条件下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出苗率主要受播期影响,迟播降低明显;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龄逐渐变小,全生育期缩短,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基本苗处理对出苗率和叶龄影响不大。相同生育阶段,同一播期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茎蘖总数增多,相同基本苗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茎蘖总数减少。播期对小麦株高、穗下节间以及穗长影响明显。单产随着播期推迟先升后降,不同播期和基本苗处理对产量构成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因此,淮北地区稻茬麦遇冷冬适宜播期在10 月17—24 日,遇暖冬适宜播期在10 月17—31日,最佳基本苗36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