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雀麦是中国农田一种恶性杂草,危害作物生长和发育。为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根据目前雀麦在全球的分布记录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Arc GIS对雀麦在中国和全球的潜在适生区域进行预测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雀麦在全球的适生区为非洲北部、欧洲的中南部、亚洲西部和东部及中部零星地区、北美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日本及朝鲜南部地区;在中国主要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宁夏及甘肃南部、贵州中北部、新疆西南零星地区、西藏西南部及青海中部地区分布;中风险潜在分布区域的范围在高风险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环境变量中对雀麦发生影响较大的是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本研究的AUC值为0.943,模拟预测准确性极好,模拟结果可以用于雀麦的适生区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掌握梨木虱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为梨木虱在云南省的发生、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梨木虱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梨木虱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区。结果表明:梨木虱在云南省适生范围分为4级,高适生区以黑色表示;中适生区以深灰色表示;低适生区以浅灰色表示;非适生区以白色表示。利用ROC曲线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其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为0.995和0.997,远大于随机分布模型的AUC值0.5,说明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滇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duclouxiana Roques & Pan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对于科学评估其危害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该物种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GARP模型预测了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在选出的10个最优模型中,216.6<x2<269.5,1.50×10-60<P<4.95×10-49,表明这些模型对该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24°~26°N一线,年平均温度14.5℃,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高原面及其南北两侧是滇柏大痣小蜂的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及滇东南的少部分县(区);低适生区包括文山、马关、西畴、麻栗坡、富宁5县;非适生区包括金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红河、澜沧江等流域,海拔约13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以及迪庆州和昭通市。除滇北的昭通、迪庆和六大水系的低热河谷区外,滇柏大痣小蜂在云南省具有大面积的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冬小麦干热风分布特征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全面掌握陕西冬小麦种植区干热风灾害的基本特征,依据干热风气象灾害指标,利用1981—2010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陕北南部及秦岭以北的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共44个县区干热风的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应用GIS技术研制了干热风区划图,并以富平县为例利用灾变预测方法预测未来重干热风的发生年份。结果表明,陕西冬小麦干热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有加重趋势,且年发生次数趋于稳定,主要发生区域在关中东部,陕北南部和关中中部次之,关中西部最少。 相似文献
6.
柑橘黄龙病在贵州橘区的分布及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中后期,对贵州省28个县(市)柑橘黄龙病进行调查,并利用无毒Peng柑实生苗作指标植物,对怀疑病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主要有14个柑橘品种感病,发生柑橘黄龙病的县(市)12个,分布县(市)较80年代的报道新增了3个,柑橘黄龙病及柑橘木虱并发区增了7个,田间地块发病率因管理水平和所处气候、地理环境不同,发病从零星发病到全田发病不等,长期失管果园发病率高达100%。调查还表明,柑橘木虱的发生及扩散对贵州省柑橘黄龙病的传播及蔓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GIS系统,对大豆南北方茎溃疡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病菌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域广泛.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除了我国的宁夏、海南省外,其它省市均有该菌的适生分布区,其中适生等级高的地区主要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和湖北6省.大豆南方茎溃疡病菌除了宁夏、青海、西藏外,我国的其它地区均为该菌的潜在适生区域,其中适生等级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西、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河南以及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重庆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蓟马在韭菜上发生十分严重,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鉴定了韭菜上蓟马的种类,研究了蓟马在韭菜田间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韭菜上的蓟马形态特征为西花蓟马,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片段520bp,与西花蓟马的碱基序列相似度达到99.81%。西花蓟马在韭菜田间离地80cm高度的空间分布较集中;晴天时,在下午15:00~17:00时间段上西花蓟马出现频率较高;雨水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作用明显,致死率为29.30%;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和40%啶虫脒粒剂对田间韭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倍液的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达92.56%。 相似文献
9.
通过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10多年来在非洲多个国家开展的杂交谷子试验示范情况,剖析了中国农业科技“走出去”的经验,为今后我国农业科技在非洲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甲砜霉素在鲤鱼及鲫鱼体内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砜霉素在鲤鱼和鲫鱼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为制定休药期提供依据。按照30 mg/kg的给药量对鲤鱼和鲫鱼连续口灌给药甲砜霉素3天,定时取样,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采样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残留量。结果显示:甲砜霉素在0.1~20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7。回收率在81.33%~109.72%之间。甲砜霉素在停止给药后鱼体各检测组织中残留量呈下降趋势,在停药25天后,甲砜霉素残留量低于中国与欧盟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根据结果,建议休药期为25天。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xEnt模型湖南双季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选取了适宜湖南水稻种植分布8个潜在的气候因子和湖南17个双季稻农业气象观测站点位置信息,利用MaxEnt模型,构建了湖南杂交水稻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得出影响湖南水稻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0~22℃活动积温、4—10月日照时数、稳定通过22℃持续日数、4—10月降水量为影响种植湖南双季杂交稻主导气候因子。并进一步通过得到的主导气候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再次进行湖南双季杂交水稻适宜种植性分区,将湖南省双季稻制种植分布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省级层面上利用MaxEnt模型筛选影响湖南水稻种植主导气象因子,并对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做了不同等级划分,为优化湖南双季杂交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一定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改造中低产田,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全国农业分县数据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我国中低产类型、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8年,我国耕地质量逐步提高,低产田比例由50.01%下降到28.61%,中产田的比例由24.86%提高到37.91%、高产田的比例由25.13%增加到33.48%,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区;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为瘠薄型、干旱缺水型、坡耕地型、渍涝水田型、渍涝旱地型、盐碱型、风沙型等。分析了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增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的技术对策、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对长江下游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它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长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修复做参考。通过Biolog-ECO技术分析了长江下游各江段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探究各江段水质理化因子变化与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下游水质指标除TP、TN外,其他指标均符合Ⅱ类以上标准;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代谢能力南京江段最强;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在南京江段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安庆江段、南京江段、靖江江段、铜陵江段、芜湖江段;RDA分析表明,水体理化因子TP、Pb对长江微生物代谢六大类碳源呈现正相关关系。综合水质指标和各江段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分析,长江下游水体安庆江段和南京江段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TP、Pb对长江下游水体微生物群落代谢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嘉陵江合川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8年春季及夏季对该江段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87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4类38种,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浮游植物密度为8.71×104~98.95×104 个/L,浮游动物密度为23.9~417.4个/L,夏季浮游生物密度总体高于春季;根据地表水营养状态指数(TLI)分析显示,研究水域处于中-富营养状态,春季富营养程度高于夏季。温度、pH、叶绿素a均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产生影响,CODMn仅对浮游植物产生影响,且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工林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杨树二代林土壤退化严重,为了提高退化土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找出合适的肥料配比方案,以安徽北方5年生杨树二代林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4年的施肥试验后,采集土壤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处理杨树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并与环境因子进行RDA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二代林中,占优势细菌属的有MND1、Gaiella、小梨形菌属(Pirellula)及RB41,土壤表层施肥和未施肥土壤细菌菌属差异显著。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及镰刀菌属(Fusarium) 3种菌属为真菌优势菌属,真菌群落在土层中分布相关性较小。施用氮肥250 g/株、磷肥500 g/株、有机肥500 g/株及土壤改良生物菌肥200 g/株和氮肥125 g/株、磷肥500 g/株、钾肥75 g/株及土壤改良生物菌肥100 g/株其表层土壤的细菌分布较均匀且多样性较高,这两种施肥方案适合改善林地表层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施用氮肥500 g/株、钾肥75 g/株、有机肥500 g/株及土壤改良生物菌肥150 g/株和... 相似文献
16.
François Balfourier Jose Alberto Oliveira Gilles Charmet Enrique Arbones 《Euphytica》1997,98(1-2):37-46
A sample of 58 natural ryegrass populations (Lolium perenne L.) from the French and Spanish oceanic coast was evaluated for
three seasonal growth traits (i.e.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vigour traits) in 5 evaluation sites (three in France and two
in Spain). This sample showed a high level of genotype (population) ×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ites) interactions for the
three agronomic traits. A factor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both isozyme frequencies of populations and climatic factors of
evaluation sites as covariates, was carried out on a sub-sample of 30 population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se interactions.
This method succeeded in explaining most population × location interactions by the product of two covariates. For instance,
for spring vigour trait, 72.8% of the interaction term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use of two covariates: the PGI2-20 allelic
frequency of populations 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the coldest month of evaluation sites. This study shows the advantage
of such a method for plant breeders who need to identify promising ryegrass populations for their breeding objectives. A number
of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棉铃发育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棉铃为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内含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在棉铃发育方面,首先提出棉纤维和种仁干重的增长变化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纤维素的沉积量与铃龄呈指数函数关系;阐明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光合产物合成、运输和分配上的“库”“源”关系;提出了纤维素与种仁内脂肪的形成和积累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新论点。本研究在揭示棉铃发育机理的同时,同步研究了气温、耕作栽培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揭示了花铃期高温和秋季低温对棉铃发育的负效应,阐明了采用两膜栽培可提高铃重、增加产量的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8.
摘要:蔬菜同化产物的分配直接决定了其产量和品质,定性分析并定量化描述不同因素对蔬菜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对果菜类蔬菜同化物生产与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简述,并着重综述了生育进程、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条件的限制、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人为栽培管理措施对果蔬类蔬菜同化物分配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