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食用真菌茶树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研磨珠细胞破壁提取法,对其所含的核苷酸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研磨珠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研磨时间12min ,液料比为51:1,研磨珠装载量为12.5%,理论核苷酸得率为7.02%。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多元回归方程模型显著。另外,通过验证试验,实际得率为(6.94±0.07)%,结果与模型符合良好,进一步说明拟合方程的可靠。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采用的研磨珠破壁提取方法,不仅所得核苷酸产品提取率高,并且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为食用菌及核苷酸的新型生产工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酸法破壁条件对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评价酸法破壁在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中的应用价值,从酸的种类、酸的浓度、液料比、破壁温度及时间等方面研究了条件因子对破壁后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的影响并对破壁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乳酸比盐酸和醋酸更适合用于法夫酵母的破壁处理;酸的浓度、破壁温度等因素对虾青素的提取得率影响较大,而酸处理时间和液料比对虾青素的提取得率影响不大。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优化的乳酸破壁法夫酵母的条件为:乳酸浓度6 mol/L、破壁温度30℃、破壁时间5 min、酸加量15 mL/g(干菌体),优化后虾青素的提取得率为1374.7 μg/g(干菌体),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得率为1709.9 μg/g(干菌体),提取物中虾青素占总类胡萝卜素80.4%。优化的破壁条件温和,不会引起残留毒性,能获得良好的虾青素提取效果,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提取黄皮果肉果胶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黄皮果肉中果胶的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液pH值4个因子对黄皮果胶得率的影响。利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和回归分析,确定提取时间和液料比是影响果胶得率的重要因子,并最终获得微波辅助提取黄皮果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600W,提取时间8min,液料比24:1mL/g,提取液pH值2.0。在此条件下果胶得率为3.59%。通过对果胶基本特性的测定分析,该工艺提取的黄皮果胶品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可为黄皮果胶提取的工业化放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萝卜缨叶绿素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萝卜缨叶绿素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其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3℃、超声波功率 175 W、液料比13 mL/g、提取时间为46 min。在此条件下,萝卜缨叶绿素的平均得率为0.413%,回归得出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试验结果可为萝卜缨叶绿素的提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八角茴香油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响应面法对八角茴香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选取最佳提取溶剂后,选取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温度为随机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二水平的试验设计.以茴香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提取时间2.3 h,液料比40:5.4(v/w),回流温度78.6°C,在此条件下,八角茴香油的得率理论值为10.49%,验证实测值为10.56%,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67%.  相似文献   

6.
北五味子木脂素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蒸除挥发油的北五味子果实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从五味子中提取五味子醇甲、酯甲、甲素和乙素等木脂素类有效成分,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到了提取过程优化的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81.21%、料液比1∶7.95、提取次数为3次、超声时间29.87min、超声功率222.5W。最佳条件下的验证试验表明:五味子木脂素成分总得率可达到1.536%,浸膏得率可达到14.28%。拟合得到的模型较好地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雪莲果水溶性粗多糖提取分离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考察雪莲果中粗多糖的较优提取分离工艺,采用水提取法提取雪莲果中多糖,以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终浓度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以粗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粗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四因素中提取温度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乙醇终浓度和料液比,最后是提取时间。雪莲果粗多糖较优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温度90℃,乙醇终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1∶20g/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5.11%,粗多糖的总糖质量分数为46.2%。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雪莲果中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分离工艺。[方法]用热水浸提雪莲果中多糖,以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95%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以粗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粗多糖的提取分离工艺。[结果]四因素中提取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95%乙醇用量和料液比,最后是提取时间。[结论]雪果粗多糖最佳提取分离工艺为提取温度90℃,95%乙醇用量为浓缩液体积的4倍,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5.11%,多糖含量为29.3%。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花椒籽蛋白质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清  宋燕  刘翔 《核农学报》2013,27(7):988-995
本研究以花椒籽为原料,采用盐提法提取花椒籽中蛋白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NaCl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pH值对蛋白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可靠,其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浓度0.79mol·L-1,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35℃,料液比1∶17.5,pH值8.78。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花椒籽粗蛋白得率为18.92%。  相似文献   

10.
碱提花生粕水溶性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发提取花生粕多糖,该文通过五元二次旋转正交设计,研究了液料比、温度、碱浓度、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工艺因素对碱提花生粕中多糖得率的影响,用SAS8.1中响应面分析程序RSREG分析得到了3个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所得方程达显著水平,拟合情况良好.通过对回归方程进行局部寻优分析,得到碱提花生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1,提取温度88℃,碱浓度0.68 mol/L,时间2.4 h,提取次数1次,对应预测得率为9.78%,验证值为9.79%.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提高芝麻冷榨副产物的利用价值,以芝麻冷榨制油后的饼粕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芝麻饼粕木脂素,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4个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芝麻饼粕木脂素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应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V)、茴香胺值(AV)及全氧化值(TV)为指标,对添加木脂素的食用油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芝麻饼粕木脂素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93%、料液比(m/v)1∶10、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600 W,此条件下木脂素的提取率为563.81 μg·g-1。随着木脂素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且抗氧化效果强于维生素E(VE),接近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此外,添加木脂素的菜籽油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普遍强于猪油体系。综上所述,冷榨芝麻饼粕木脂素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剂,可应用于食用油脂中。  相似文献   

12.
碱法制备蚕蛹蛋白浸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及相应面分析.研究了碱法制各蚕蛹蛋白的浸提条件对蚕蛹蛋白浸提率的影响,得到了蚕蛹蛋白提取率的数学模型.优化了蚕蛹蛋白的浸提的条件,提高了碱法制备蚕蛹蚩白的蛋白提取率.结果表明NaOH浓度和液固比(V/m)对蛋蛹蛋白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蚕蛹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1.03%、液固比(V/m)70:1、没提温度50℃、NaC1浓度0.070moVL.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蚕蛹蛋白的实际提取率达78.69%.利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桑蚕蛹蛋白,其蛋白含量为96.70%,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7.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9,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稀HCl从蚕粉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1-DNJ),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影响因素的水平,并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料液比分数、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蚕粉1-DNJ提取工艺的影响。其中1-DNJ含量测定采用9-芴基氯甲酸甲酯(FMOC-Cl)衍生化法,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其衍生物进行测定。1-DNJ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谱图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荧光可以检测蚕粉来源的1-DNJ。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1-DNJ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3h,浸提温度72.9℃,料液比分数为1:282。在此条件下,1-DNJ的理论提取率为0.493%,实际提取率为0.487%,相对误差为1.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稀酸浸提家蚕1-DNJ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牛肝菌蛋白提取条件,以牛肝菌子实体为材料,碱溶液为提取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碱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液固比对蛋白质提取得率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无失拟因素存在;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的牛肝菌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Na OH浓度0.11mol·L~(-1),液固比31∶1,浸提温度62℃,浸提时间1.70 h,此条件下蛋白质实际提取得率为19.85%。本试验优化牛肝菌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稳定、可行,为牛肝菌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和食用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纤维乙醇工艺中酸处理稻秸秆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木糖含量为指标,在稀酸处理条件中时间、浓度和液固比影响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优化稀酸处理的条件,建立稀酸处理3因素与木糖含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关系式,通过验证得到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同时得到各因素的主次因素顺序:时间(x1)>液固比(x2)>浓度(x3)。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的稀酸处理秸秆条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2 h,稀酸体积分数4.1%、液固比22︰1,此条件下可以求得较为稳定的木糖质量浓度为0.332 g/L。研究中通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法,较大程度地减少了试验次数和优化工艺条件,从而为试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此外,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因素交互项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但反应时间和稀酸浓度2因素的水平选择上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酸性乙醇溶液(乙酸+乙醇+水)提取莲衣粉(LSPW)多酚的最佳工艺,明确莲衣粉多酚提取物(PEL)作为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莲衣粉多酚的提取工艺,并对PEL进行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莲衣粉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41%、液料比59 mL·g-1、乙酸添加量1.56 mL·100mL-1、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莲衣粉多酚得率达9.65%。PEL的多酚含量达24.03%,且其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0.032 mg·mL-1)、还原Fe3+(eq=268.64 mg AAE·g-1)的能力,抑制脂质氧化能力分别相当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的37.12%、39.20%(硫氰酸铁法)与72.92%、67.60%(硫代巴比妥酸法)。本研究为莲衣粉多酚的开发利用及PEL作为潜在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进行了亮菌多糖水提、醇沉工艺条件优选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亮菌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选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醇沉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醇沉工艺;采用MTT法测定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亮菌多糖最佳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10,提取次数为2次,浸提温度100℃,时间6 h;最佳醇沉条件为加4倍量95%乙醇沉淀15 h;醇沉后多糖得率11.768%。活性测试结果显示ATPS对人红白血病细胞和人肺癌细胞株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为ATPS的生产提供实验依据;亮菌多糖对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d‐Limonene, a safe agricultural by‐product, was used to extract rice bran oil and compared against hexane, a petroleum product widely used as a solvent for extracting edible oil. The yield of crude rice bran oils extracted with both solvents in percentage by weight was obtained. The quality of crude rice bran oil was analyz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rude rice bran oil from the limonene‐based solvent extraction were almost equivalent to those from the hexane‐based operation. The optimum solvent‐to‐rice bran ratio and extraction time required for d‐limonene extraction of oil, based primarily on crude rice bran oil yield, have been determined to be 5:1 and 0.5 hr, respectively. Despite the absence of antioxidants during the limonene recovery step with vacuum evaporation, the quantity of the oxidation products in the recovered limonene was <1% (wt) of the original limonene solvent. The application of d‐limonene solvent as an alternative to hexane in edible oil extraction could potentially eliminate the safety,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ex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