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晓军  刘森  安鸣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5):322-325
为将游离脂肪酸和蜡含量高的花椒籽毛油精炼为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食用油,该文通过溶剂萃取与常规碱炼结合脱酸,再用活性炭脱色。花椒籽油精炼试验结果表明:精炼油的得率73.84%,油品的酸值(以kOH计)<0.5?mg/g))达到了国家一级食用油的标准,保留了全部的α-亚麻酸,得到花椒籽毛油质量19.19%的游离脂肪酸和蜡,炼耗酸值比0.74,乙醇回收率91.15%。花椒籽油精炼优化工艺是:采用95%的乙醇与花椒籽毛油按2.5:1(V/W)的比例萃取2次花椒籽毛油,然后对萃取后的花椒籽油碱炼脱酸一次,再用活性炭脱色。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利用牡丹籽油,以牡丹籽油的各项理化性质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浸提溶剂、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和粉碎粒度等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牡丹籽油进行精炼,测定牡丹籽精炼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牡丹籽油的最佳精炼工艺。结果表明,牡丹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有机溶剂石油醚、浸提温度57℃、浸提时间5 h、料液比1∶11、粉碎粒度40目。在精制过程中分别加入4%沸水、8%碱液和2%活性白土,得到的精炼油磷脂含量、过氧化值、碘值及酸值分别为8.37 mg·100g-1、2.48 meq·kg-1、160.85 g·100 g-1、0.37 mg NaOH·g-1,牡丹籽油过活性碳柱后其精炼得率达21.37%。本研究结果为牡丹籽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更优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
酸性浸润干燥辅助低水耗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传统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过程中乳状液生成过多,耗水量大等问题,该文在低料液比1:2.5 kg/L的条件下,探究了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结果表明,酸浸润预处理通过影响亚麻蛋白的溶解度,有效提高水代法中的清油得率,由未处理时的18.95%±0.91%提升至83.27%±0.67%。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优化结果为:pH值9.0、温度50℃、料液比1∶2.5 kg/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清油得率为82.88%±0.30%。在水代法提油后的水相中添加50%原料质量的纯水重复提取渣相后,渣相残油率从3.97%±0.11%降至2.09%±0.04%。剩余乳状液经木瓜蛋白酶破乳后,总清油得率为93.44%±0.29%。水代法得到的亚麻籽油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成品亚麻籽油标准。该研究为亚麻籽油的高效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提油率,该文探究了亚麻籽表面黏质物的存在对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提油率的影响,并对热水浸提法脱除亚麻籽黏质物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提油率随亚麻籽表面黏质物的减少而升高,未脱黏亚麻籽的提油率为69.20%±1.51%,渣相含油量为26.00%±1.24%。经100℃浸提脱黏后,黏质物的脱除率为94.69%±1.94%,此时亚麻籽的提油率可达84.26%±0.63%,渣相含油量降低至10.45%±0.89%。对热水浸提脱除黏质物的工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体系p H值、料水比以及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发现在浸提温度85℃、p H值3、料水比1:7 g/m L、浸提2次,每次浸提60 min的条件下,黏质物的脱除效果最好,脱除率为97.88%±0.69%,脱黏后亚麻籽的提油率可达84.47%±0.53%,亚麻籽油和蛋白质的损失率分别为0.70%±0.16%和10.78%±0.41%,且浸提脱黏过程对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品质(酸值和过氧化值)无显著影响。此外,浸提脱黏过程还可有效去除亚麻籽中的抗营养因子生氰糖苷,使生氰糖苷的含量由浸提前的(242.6±0.8)mg/kg显著降低到浸提后的(7.1±0.6)mg/kg。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热水浸提脱黏工艺,显著提高了后续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提油率,同时也有利于亚麻籽多糖的回收和亚麻籽粕的进一步利用,为亚麻籽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究加工工艺对油茶籽油营养品质的影响,了解油酚类物质在加工工艺中的变化规律,该文从油茶籽油加工企业的生产线中取样,对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精炼工艺以及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等不同工艺中油茶籽油中总酚、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系数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压榨毛油精炼工艺包括水洗、脱色、脱臭、冬化;浸出毛油精炼工艺包括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工艺包括脱胶、碱炼、水洗、冬化等工艺步骤。结果显示:压榨油茶籽毛油中总酚平均质量分数为103.06μg/g,显著高于浸出油茶籽油48.52μg/g(P0.05);油茶籽毛油经过精炼工艺后总酚和总酚的抗氧化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种精炼工艺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分别下降了88.9%,86.7%和63.81%,总酚的抗氧化活性分别下降了88.3%,93.51%和83.25%。适度精炼相比普通精炼对于保留油茶籽油中的多酚有明显优势,前者精炼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系数分别为37.82μg/g和9.33%,后者仅为11.41μg/g和4.7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浸出油茶籽毛油精炼后仅含有少量肉桂酸,压榨毛油传统精炼后压榨油茶籽油中测到苯甲酸、芦丁和肉桂酸等3种多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7、1.58和0.22μg/g,压榨毛油适度精炼后的油茶籽油中测到了单宁酸、绿原酸、表儿茶素等9种多酚,其中单宁酸和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57和3.26μg/g;适度精炼后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从初始的8.56 h增加到11.66 h,增加了26.63%;压榨毛油传统精炼后油茶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从8.14 h增加到10.42 h,增加了21.83%。研究结果表明,压榨毛油适度精炼相比传统精炼工艺对于保留油茶籽油中多酚等成分有明显优势,所生产的茶油具有更强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油茶籽油中营养成分的保留提供了途径,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酸值米糠油酯化脱酸成生物柴油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高酸值米糠毛油,将其脱酸成生物柴油原料。采用酯化脱酸方法,通过对多种酯化脱酸催化剂的比较,结果表明氧化锌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氧化锌作为米糠油酯化脱酸的催化剂,分别考察了甘油添加量、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脱酸的影响。得到了以下较优工艺参数:真空度为0.1 MPa,甘油添加量为理论甘油量1.044 g,催化剂添加量为油质量的0.1%,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6 h。在此优化条件下,米糠油的酸值从38.14 mg/g降至5.17 mg/g,满足了作为生物柴油生产原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添加乳酸菌和葡萄糖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经过0h、8h和32h的晾晒(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7.15%、38.45%、50.87%),添加不同含量的乳酸菌 葡萄糖(0、105cfu/g 20g/kg、106cfu/g 15g/kg、107cfu/g 10g/kg)进行青贮,其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无添加剂直接青贮时,苜蓿低水分(干物质含量为50.87%)青贮的效果最好,其青贮综合评定为82分;添加乳酸菌 葡萄糖青贮时,3种不同干物质水平中以凋萎苜蓿(干物质含量为38.45%)青贮后青贮料的青贮品质和综合评定最好;苜蓿较低干物质含量(27.15%)条件下,适中的乳酸菌和葡萄糖添加量(106cfu/g 15g/kg)可以得到最好的青贮效果和最高的综合评分;而在干物质含量为38.45%和50.87%条件下,乳酸菌和葡萄糖添加量为107cfu/g 10g/kg时,可以得到较好的青贮效果和最高的综合评分。  相似文献   

8.
打磨法提取亚麻籽胶粉的工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提高亚麻籽综合加工效益,解决现有亚麻籽胶生产存在问题,在对亚麻籽结构充分了解基础上,利用亚麻籽胶分布在亚麻籽外表面的结构特点,提出采用高速旋转砂辊对亚麻籽表面进行打磨提取亚麻籽胶粉的技术设想,并借助实验砂辊碾米机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砂辊打磨亚麻籽在控制亚麻籽装填率在40%~80%时打磨均能够顺利获取亚麻籽胶粉,说明打磨提取亚麻籽胶粉技术可行;在装填率40%、打磨时间200 s脱脂胶粉得率最高达6.06%±0.51%;在装填率80%情况下,打磨设备提取的脱脂亚麻籽胶粉产量最高,打磨时间200 s,胶粉黏度测定值为(5 200±680) mPa.s,高于现有市售干法亚麻籽胶产品黏度而低于市售湿法亚麻籽胶产品黏度;通过对比检测打磨前后压榨亚麻籽油的色泽、气滋味、酸价和过氧化物指标,打磨提取亚麻籽胶粉过程对亚麻籽压榨油品质无明显影响。采用先打磨提取部分亚麻籽胶粉再进行压榨制油加工,将增加亚麻籽加工产品品种,提高加工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亚麻籽综合加工利用,以产自甘肃粗脂肪质量份数39.3%±0.25%的亚麻籽为研究对象,研究亚麻籽打磨脱胶提取亚麻籽胶粉,然后压榨制取亚麻籽油的联合加工工艺。利用自主研发的150型亚麻籽脱胶机,进行亚麻籽打磨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该亚麻籽脱胶机稳定运行流量为40~220 kg/h,满负荷运行流量为220 kg/h,亚麻籽胶粉提取率为6.5%±0.3%,胶粉经脱脂后黏度为(5100±520)mPa·s,脱胶亚麻籽粗脂肪质量分数为41.62%±0.22%。脱胶亚麻籽榨油试验表明,采用兑饼压榨可实现脱胶亚麻籽稳定榨油,兑饼30%一次压榨饼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93%±0.13%,显著低于亚麻籽一次压榨饼和二次压榨饼的13.55%±0.18%(P0.05)和8.11%±0.15%(P0.05),亚麻籽脱胶后压榨出油率34.65%±0.43%,显著高于亚麻籽经2次压榨出油率之和33.94%±0.42%(P0.05)。通过对压榨亚麻籽油酸价、过氧化物值、不皂化物、天然维生素E、植物甾醇指标检测对比,采用打磨的方法进行亚麻籽脱胶不会引起压榨油品质劣变。该文研究结果可为亚麻籽打磨脱胶-榨油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典型草原土壤腐殖酸组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典型草原黑钙土、栗钙土和棕漠土为对象,研究了3种土壤不同土层腐殖质矿物复合体组分及其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种典型草原土壤腐殖质总碳量的顺序为黑钙土(35、46g/kg)、栗钙土(31.30g/kg)和棕漠土(0.68g/kg);23种草原土壤都是以胡敏素(HM)含量最高,黑钙土、栗钙土和棕漠土的含量分别为68.17%、65.47%和42.81%;3按照腐殖酸类型分析,黑钙土和栗钙土是以胡敏酸(HA)为主的富啡酸(FA)-胡敏酸(HA)型,CH/CF>1;而棕漠土则相反,是胡敏酸-富啡酸型,CH/CF<1;4黑钙土、栗钙土和棕漠土腐殖质组分中游离R2O3结合的胡敏酸分别为6.85%、5.65%和1.65%,而富啡酸分别为0.53%、0.84%和4.91%;5在3种草原土壤中,游离腐殖酸从0~20cm到40~60cm的垂直变化规律分别为:黑钙土中游离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从5.74和2.33g/kg降到2.70和0.89g/kg;栗钙土中游离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从1.88和1.03g/kg降到0.59和0.75g/kg;棕漠土中游离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由2.10和2.90g/kg降到1.92和0.67g/kg。  相似文献   

11.
分子蒸馏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精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的精制,试验结果表明,蒸馏压力66.7 Pa,蒸馏温度在160~230℃范围内,随着蒸馏温度升高,馏出物中的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含量逐渐增加,并在190℃时出现峰值,之后下降;蒸馏温度190℃,蒸馏压力在26.7~266.7 Pa范围内,随着压力的下降,馏出物中的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含量增加,到133.3 Pa处分别达到最大值。蒸馏温度和压力作为分子蒸馏的关键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的精制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穿山甲鳞片成分与结构及其减粘脱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观察和分析表明,穿山甲鳞片利于减粘脱土。本文采用XPS、SEM技术分析了穿山甲鳞片的化学成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鳞片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用XRD方法测定了鳞片的X射线衍射谱。利用衍射强度线形精炼方法确定了穿山甲鳞片的结构,并对鳞片的成分和结构与减粘脱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均细化处理方式对桃果浆色泽的影响,本试验对新鲜桃原料进行打浆和超细粉碎(50 Hz)处理,对热烫后的桃原料进行打浆、胶体磨和湿法超细粉碎(18、26、34、42和50 Hz)处理,分析不同均细化处理对桃果浆表观色泽以及物质成分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进一步明确均细化处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沼气制取车用天然气级燃料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沼气精制后品质类似天然气,可以用作车用燃料,正成为能源领域一个重要分支。文中简介了沼气制取车用天然气级燃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该系统以自行设计的中空纤维聚酰亚胺膜组件作为主纯化脱碳装置,并设计了脱水、脱硫、脱氧和脱氨装置。在反应温度为25℃条件下,对0.6 MPa的沼气原气进行初步试验,纯化前后沼气的组分含量变化如下:CH4从56.72%升至81.90%,CO2从37.80%降至13.69%,O2经过计算小于0.5%,H2S从45 mg/m3降至15 mg/m3,露点从12℃降至-19℃。该精制系统为大中型沼气工程膜分离纯化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杉木油品质优良,但得率低,为1.7%,干馏法粗杉木油得率高,为9.6%,但质量差,不能直接用于调香。为了提高杉木油得率和质量,该文以杉木根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气法和干馏法制备杉木油,并对干馏油进行精制研究,重点研究过氧化物和脂肪醇存在下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及反应条件对干馏油香气改善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h。采用GC-MS对提取的杉木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其中水蒸气杉木油含有26种成分、杉木粗干馏油含有50种成分、干馏精油含有34种成分,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都含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柏木醇、罗汉柏烯等体现柏木油特征香气的化学成分。粗干馏油成分复杂,经过精制处理,除去了大量的羧酸类、酚类及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等影响干馏油香气质量的物质。干馏精油色浅、具有柔和的木香、膏香、树脂样的气息,基本能满足调香的要求,在香料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破碎和均细化处理对胡萝卜汁中类胡萝卜素释放途径的影响,采用打浆﹑胶体磨和高压均质3种破碎和均细化方式处理胡萝卜汁。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处理后不同植物组织(大细胞聚集体﹑小细胞聚集体和有色体)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游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油脂可萃取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处理后类胡萝卜素的分布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油脂可萃取类胡萝卜素单体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显著性分析确定不同均细化处理对以上3种植物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游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释放率和油脂可萃取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单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破碎和均细化处理后,大细胞聚集体中类胡萝卜素所占比例减小(从36.18%减小至15.28%),小细胞聚集体(从11.11%增加至15.73%)和有色体部分(8.36%增加至30.56%)中类胡萝卜素所占比例增大,类胡萝卜素释放在对其释放阻碍程度低的组织部分中。经过均细化处理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的类胡萝卜素颗粒减少,处理越均细,可见的类胡萝卜素颗粒越少。对胡萝卜汁处理越均细,胡萝卜汁中类胡萝卜素释放率越高,其中胶体磨和高压均质联合处理胡萝卜汁后类胡萝卜素的释放率为50.91%。对胡萝卜汁处理越均细,胡萝卜汁中油脂可萃取总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越少。研究结果对后续分析如何提高胡萝卜汁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氟对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氟对成年雄性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氟化钠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及锌保护实验。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末端原位标记(TUNEL)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小鼠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氟感染组无论是低剂量组(NaF10 mg/kg)或是高剂量组(NaF 20 mg/kg)生精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2)无论是高剂量锌(ZnSO430 mg/kg)和低剂量锌(ZnSO415 mg/kg)都可以使凋亡指数明显降低,高剂量锌组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