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作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入田悬浮剂拌种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借鉴,特在148团4连开展入田(24.1%肟菌·异噻胺)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种子用入田悬浮剂20~30毫升拌种防治黄萎病效果较好,能提高棉花出苗率,以每千克种子用20毫升入田拌种为宜。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给新疆棉花产业带来极大的威胁。通过开展益微生物制剂防治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能够明显增强棉花的生长势,增加叶片数和结铃数,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的品质,并且在防治棉花黄萎病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马元 《农村科技》2014,(7):42-43
<正>2013年,13团16连棉花枯、黄萎病发病严重,个别条田有病情扩大趋势。由于陆地棉缺乏抗枯、黄萎病的种质资源,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一方面通过轮作倒茬等农业栽培措施防治,另一方面通过喷施化学药剂防治。为比较2种药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效果,特设置此试验。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棉花枯、黄萎病的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以及布点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枯、黄萎病生态防治技术明显降低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率,降低幅度为37.1%~49.41%;籽棉产量明显增加,增产幅度为27.2%~34.38%.  相似文献   

5.
苏北沿海棉区棉花黄萎病的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10年大丰市棉花黄萎病发生实况分析苏北沿海棉区棉花黄萎病重发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对苏北沿海棉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危害严重、世界性的土传性维管束病害之一,棉花黄萎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立足国内外现有的棉花黄萎病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常规防治方法,结合时下新兴的生物有机肥防治、不同防治试剂之间混配等方法对棉花黄萎病防治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予以综合评述,为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治枯灵(甲维嘌)是针对棉花枯、黄萎病专门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效新药.经几年多点对棉花枯、黄萎病田间药效试验,防效在70%~90%之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在棉花黄萎病人工病圃,用治枯灵2500倍液,喷洒棉花黄萎病病株,7d出新叶,15d后病株全部恢复,药后30d调查防效达93.5%.未喷药的对照棉株全部成光秆死苗.1998年湖北省农药检定所,为验证治枯灵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药效效果及最佳浓度,为今后使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湖北省云梦县金店镇进行了防治棉花枯、黄萎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黄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防治药剂较多,但防效都不理想.为此,我们于2000年进行了3%广枯灵水剂不同浓度喷雾防治枯黄萎病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棉乐丰在预防控制棉花黄萎病上的效果,2006年我站在12号西黄萎病重病地进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试验材料为棉乐丰。试验地前茬棉花,覆膜播种,试验品种为我站自育品系天云10号,该品系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为害越来越重,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轻的造成减产,发病重的导致绝收,且防治艰难,严重阻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此,近几年,我们对棉花枯、黄萎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上蔡县朱里镇棉区进行了防治试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7-63菌株时棉花黄萎病致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具有较强拮抗活性.通过对7-63菌株进行形态现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判断其拮抗物质的种类,并进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拮抗细菌7-63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83%:初步判断其拮抗物质为蛋白质,60%硫酸铵盐析所得到的蛋白质组分活性最高,并且对热以及酸碱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Verticillium wilt is a severe disease in eggplant caused by Verticillium dahliae.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s (PGIPs) have been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preventing the invasion of fungus including V.dahliae.Cloning genes encoding PGIPs is quite valuable for plant resistance breeding to Verticillium wilt.In this study,a cDNA encoding the 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 was isolated from Solanum torvum by RT-PCR and RACE,designated StPGIP (accession no.FJ943498).The cDNA sequence of StPGIP was 1 097 bp long and contain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990 bp.The predict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the gene consisted of 329 amino acids and had conserved LRRs.The StPGIP protein had a high identity with PGIPs from other species.Analysis of StPGIP expression at the mRNA level by RT-PCR showed that the gene was expressed in all organs and could be induced to increase expression by V.erticillium dahlia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3.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8-52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3株拮抗细菌菌株,对其中的69株进行了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8-52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序列分析。将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结果与相应种、属模式菌的性状相对照,认为菌株8-52与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应性状很相近。根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此菌株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AB24542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78%,因此鉴定拮抗菌株8-52为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以棉花黄萎病痛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g)V-190为测试菌,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初筛及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中拮抗能力较好的18株进行了复筛,得到抑菌圈达18.9mm的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获得了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7-30菌株。  相似文献   

15.
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明了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及其分类依据。从致病力分化、营养体亲和性分析、DNA分子指纹图谱比对等3个方面,对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棉花黄萎病致病型与DNA分子标记多态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轮枝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该菌培养形态容易发生变异,对不同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变化也很大,这些特性与病害的防治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这些问题的近期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灵路  王长彪  汪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520-11522,11525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生产。概述了棉花黄萎病病菌的分类及其致病机理,棉花黄萎病抗性的QTL定位及分子育种进展,探讨了黄萎病抗性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今后棉花黄萎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植株枯死的病因,采集具有典型黄萎病症状的紫荆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2株病原菌Vcg1和Vcg4,并进行鉴定。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菌落菌丝灰白色,分生孢子梗轮生,后期产生微菌核。PCR扩增菌株Vcg1和Vcg4 r DNA-ITS区段并测序,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与大丽轮枝菌(V.dahliae Kleb.)同源性最高。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伤根接种法测定目标菌株在紫荆幼苗上的致病性,结果发现该病原菌能引起紫荆发病,维管束变褐色,严重的导致紫荆植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引起郑州市紫荆山公园紫荆枯死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种子检疫、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健株栽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并提出了今后黄萎病防治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棉花黄萎病菌VdTri15基因的功能,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原理将强致病力落叶型大丽轮枝菌Vd991菌株的VdTri15基因进行敲除。以Vd991菌株为对照,比较分析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在生长速度、外分泌毒素、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探讨VdTri15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VdTri15突变并不影响病菌的生长,但可引起其致病力减弱,分泌毒素种类发生改变。由此说明,VdTri15基因通过影响相关毒素的合成来影响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