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接种了以抑制柑桔溃疡病症状发生而著称的假单胞杆菌的桔叶内产生了抗细菌物质。从假单胞杆菌的细胞悬浮液(A—ex)或假单胞杆菌和柑桔溃疡病菌的混合液(Ax—ex)接种的桔叶内得到的粗提物质均明显地抑制了柑桔溃疡病菌的生长,而单以柑桔溃疡病菌(x—ex)接种的桔叶内所得的粗提物仅显示出微弱的抑菌作用。由硅胶平板薄层层析法(TLC)而得的A—ex的几种成分均明显地抑制了柑桔溃疡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2013—2015年果实成熟采收期,先后从江西赣州18个县(市、区)115个乡镇随机采集883份脐橙果实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发现有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柑桔绿霉病菌P.digitatum、柑桔扩展青霉病菌P.expansum、柑桔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柑桔干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柑桔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柑桔黑腐病菌Alternaria citri、柑桔黑斑病菌Phoma citricarpa等8种病原真菌,以及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等2种病原细菌。其中,柑桔青霉病菌+柑桔绿霉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0.7%,柑桔炭疽病菌的检出率为23.2%,柑桔溃疡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0%,其余病原菌的检出率在0.1%~1.6%之间。赣南脐橙贮藏期,柑桔青霉病与绿霉病是重点防治对象,且要加强柑桔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对柑桔溃疡病敏感度存在差异的金弹Fortunella crassifolia、甜橙Citrus sinensis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经水杨酸处理前后的抗病性差异,对3种柑桔材料进行外源水杨酸处理并进行柑桔溃疡病菌接种。结果表明,3种柑桔材料中,金弹对柑桔溃疡病的抗性最高,其次为甜橙,枳的抗性最低(病害症状最明显且细菌增殖最快);经过水杨酸处理后,3种柑桔材料对柑桔溃疡病的抗性都有提高,死亡细胞数量减少,相对电导率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柑桔溃疡病菌繁殖量减少;从水杨酸处理后抗病基因的表达变化来看,金弹中抗病基因NPR1、PR1基因被诱导上调表达且显著高于其余两种柑桔材料,同时,PAD4上调表达水平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从贛州脐橙园脐橙根际土壤中获得192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平板拮抗测试,筛选出对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有较强拮抗作用的6个芽孢菌株,抑菌圈直径达12.0~25.0mm,其中菌株G32对柑桔溃疡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稳定性高;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菌株G32的控病效果最佳,接种溃疡病菌前喷施拮抗菌G32的预防效果达60.7%,接种溃疡病菌后喷施拮抗菌G32的治疗效果为53.2%;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G3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检测柑桔溃疡病,所用引物为5′TTGGTG TCGTCGCTTGTAT 3′和5′CACGGGTGCAAAAAATCT 3′。从病样的叶片、果皮和枝皮抽提溃疡病菌核酸进行PCR扩增,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生大约220bp的特征条带,与纯培养溃疡病菌的PCR产物一致。试验比较两种核酸抽提方法,微量快速抽提法的灵敏度明显高于高盐抽提法。有症状病样品的不同部位均能检测到溃疡病;病株的无症状叶片、果皮、枝皮有部分检测到病菌。病果园健康植株大多数检测不到病菌,少数植株PCR产物电泳条带较弱。取样量以10~20mg为宜。该PCR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柑桔溃疡病。  相似文献   

6.
以晚脐橙(Navelate navel orange)等11个脐橙品种的枳砧嫁接幼树为对象,在夏梢期人工接种从田间病叶上分离的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后观察抗性,观测叶片生理结构,分析抗性与叶片生理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脐橙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差异大,抗性与叶片气孔密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叶片微形态结构特征与柑桔溃疡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叶片微结构特征与柑桔溃疡病抗性的关系,选择对柑桔溃疡病具有高抗(罗浮金柑)、抗(新生系3号椪柑)、耐(纽荷尔脐橙)和高感(星路比葡萄柚)特性的4个品种为试材,在室内涂抹接种验证抗病性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及树脂包埋半薄切片等技术对成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下表皮进行观测,并采用细菌分离法测检各品种健康叶片浸泡接种病菌侵入数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对柑桔溃疡病抗性差异明显;叶片浸泡接种病菌侵入数量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依次为星路比葡萄柚>纽荷尔脐橙>新生系3号椪柑>罗浮金柑;不同品种的气孔密度、气孔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皮层厚度存在差异,但是只有气孔密度与抗性之间能呈现出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气孔密度可作为柑桔植株抗柑桔溃疡病早期选择的辅助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8.
柑桔溃疡病菌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12种消毒方法分离柑桔溃疡病菌,通过PCR方法及回接试验鉴定分离出的病菌及接种后显示的症状,证明用酒精灭菌9秒左右分离出的柑桔溃疡病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的碱基含量、碱基转换率与颠换率、相似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在3个基因片段上的RFLP指纹图谱均一致,未表现出多态性,且序列相似性均在98%~100%;序列碱基中的GC含量以16SrDNA最大,序列碱基的转换率/颠换率以16SrDNA最小;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与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之间的序列相似性最大、核苷酸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进化中归属亚洲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潜叶蛾在柑桔秋梢上发生比较严重,对柑桔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其幼虫危害新梢嫩叶,潜入嫩叶表皮下蛀食,形成银白色蜿蜓隧道。受害叶片卷缩或变硬,易于脱落。幼虫为害的伤口有利于溃疡病菌侵入,常诱发溃疡病大发生,其被害卷叶又为柑桔红蜘蛛、卷叶蛾等多种害虫提供了越冬场所,增加了越冬害虫防治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柑桔潜叶蛾 (PhyllocnistiscitrellaLtain ton)又名绘图虫 ,是柑桔新梢期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产卵于嫩叶的中脉附近 ,幼虫蛀入叶片上、下表皮之间食害叶肉 ,造成迂回曲折的银白色隧道 ,叶片变得硬脆、皱缩 ,甚至脱落 ,严重时秋梢受害率达1 0 0 % ,同时幼虫为害造成的大量伤口有利于柑桔溃疡病菌入侵 ,导致溃疡病大发生。对该虫的防治 ,以往主要采用杀虫双、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 ,其防效已大为下降。为此 ,开展了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药剂筛选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  相似文献   

12.
为找出较优的单头柑桔木虱黄龙病菌核酸提取方法,以饲养于温室内感染柑桔黄龙病的甜橙树上的柑桔木虱为试材,采用3种方法提取单头柑桔木虱的总核酸,对提取的核酸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利用柑桔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OI1/OI2c以及r-rplLAs/f-rplLAs分别进行了常规PCR和qPCR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以成功提取到单头柑桔木虱总核酸且均能检测到黄龙病菌。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李菁的方法步骤简单、历时短,提取的核酸浓度较高,但核酸质量较低;氯仿-异戊醇法步骤较多、历时长,提取核酸浓度较低,但核酸质量较高;动物组织直接PCR试剂盒法简便快速,提取的核酸浓度高,核酸质量一般,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3.
柑桔潜叶蛾是为害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受害最重的是夏、秋梢,受害率一般为60—75%,对柑桔生产威胁甚大。潜叶蛾以幼虫潜食嫩梢幼叶表皮下层组织,形成银白色弯曲蛀道。被害后的叶片,叶绿体受损,削弱了光合作用,新梢不充实,延迟幼树结果,影响成年树的花芽分化、花质和座果。同时幼虫为害的伤口,有利于溃疡病菌侵入,往往诱致溃疡病的大发生。此外,受害的幼叶卷缩,为  相似文献   

14.
坚持无伤采收、做好柑桔贮藏有人说:把好柑桔采取关,柑桔贮藏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柑桔的主要贮藏病害:青霉、绿霉、蒂腐、炭疽等病菌的侵染都是从果皮防口引起的。果皮不受伤,病菌就很难侵入,腐烂率必然大为减少。这已为无数实践所证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曾用蕉柑作过对比试验,其结果是,普遍采收的柑桔果实贮藏后的腐烂率比注意防机械伤采收果实高出1倍至几倍。说明把好采收关,做到无伤采运,对提高贮藏柑桔的好果率有十分重要作用。要实现无伤采收,除对采收人员做好思想工作外,还应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加以保  相似文献   

15.
化学防治是柑桔溃疡病防治的主要手段,目前由于铜制剂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柑桔溃疡病菌对铜制剂抗性增加和柑桔红蜘蛛再猖獗的问题。在广西灵川一个历年柑桔溃疡病发生严重的果园中,针对脐橙夏梢柑桔溃疡病的防控,以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对20%噻唑锌悬浮剂常规叶面喷施(40%夏梢长出2 cm时喷第一次,此后间隔10 d再喷2次)及"一灌两喷法"用药(萌梢前15 d,40 mL/株灌根一次;15 d后40%梢长出2 cm时用400倍液叶面喷施2次,间隔10 d一次)的防治效果及残留进行测定,并开展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噻唑锌"一灌两喷法"田间用药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效果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噻唑锌及氢氧化铜常规叶面喷施;噻唑锌"一灌两喷法"用药后45 d检测果实上的残留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在培养基上,噻唑锌对柑桔溃疡病菌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16.
柑桔溃疡病是橙类的主要病害,进一步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从病原菌、环境条件、寄主诸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是橙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深题。现试就风力和坡向对柑桔溃疡病的影响及其防避措施,作些初步探讨。 (一)风力因素及其防避: 柑桔溃疡病菌属杆状细菌,它虽主要从自然孔口侵入植物体,但在植物幼嫩组组机械伤多的情况下,表现更为严重。然而这些机械伤通常是由风吹枝叶磨擦和针刺碰撞直  相似文献   

17.
对从四川省7个县、市收集的39个柑桔溃疡病标样中分离到的16个菌株,经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噬菌体敏感性和致病性比较研究,证实均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柑桔致病变种(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Hasse)Dye]。并根据它们对25个柑桔品种的致病力及严重感染葡萄柚,可以利用麦芽糖、乳糖和丙二酸盐,在36℃时都能生长的细菌学鉴别特征及其对柑桔噬菌体CP_1、CP_2敏感而对CP_3不敏感等特性,认为四川的溃疡病菌隶属于亚洲菌系即A菌系。  相似文献   

18.
柑桔溃疡病是柑桔的危险性病害之一,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柑桔植株受害后,叶片、果实易早落,树势衰弱,减少产量和影响果品价值。苗木和幼树受害叶片脱落,生长受阻,严重时叶片落光,枝干枯死。它对柑桔生产和果品内销外贸影响很大。柑桔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雨水是病原细菌的主要传染途径,植物表面或菌脓中的细菌,虽较难随气流传播,但通过雨露或水滴的飞溅却易于流行,因此,病原细菌的传播距离是比较近的。据日本资料认为,“溃疡病之为雨滴传播只是局限子树冠之内枝干之间传播的那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以含氯消毒剂作为防治柑桔黄龙病菌的候选药剂开展药剂筛选试验,将染病芦柑接穗分别浸泡于漂白粉(CH)、二氯异氰尿酸钠(NaDCC)和三氯异氰尿酸泡腾消毒片(TCCA)配制的消毒液12h后再嫁接到健康枳砧上,同时利用定量PCR分析药剂处理前后叶片中脉黄龙病菌含量的变化,以盐酸四环素(TET)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CH处理的药害严重,嫁接成活率低,不适于化学防治。NaDCC和TCCA处理的抑菌效果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在有效氯含量为5 000mg/L时病菌减退率最高,平均分别为99.1%和99.5%,该浓度下的相对防效也最佳,平均分别为97.9%和98.8%,与TET的抑制效果相当。NaDCC和TCCA可以作为柑桔黄龙病化学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20.
柑桔膏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膏药病为害枝干 ,影响植株局部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致使树势衰弱 ,发生严重时常使病部以上的枝条枯死。主要发生在老枝上 ,亦为害叶片。被害枝干上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菌子实体 ,恰如贴上的膏药。叶部受害 ,常自叶柄的基部开始生出白毛菌毡 ,逐渐扩展至叶面大部 ,呈白色或灰白色 ,波纹状。白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两种病原菌菌丝除寄生柑桔外 ,尚可侵害梨、茶、桑、桃、李等和多种森林树木。病菌以菌丝体在患病枝干上越冬。次年春夏间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时 ,菌丝继续生长形成子实层。担孢子借气流和介壳虫传播 ,使病害蔓延扩大。从4月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