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松枯梢病菌在湿地松二年生针叶上侵入的可能途径。病菌的分生孢子在针叶表面能良好萌发,芽管长度可达孢子长度的10—20倍以上;许多芽管可伸进气孔腔中,未见有芽管直接侵入针叶的情况。在松枯梢病枯叶型和二年生针叶基部坏死型的症状类型中,气孔可能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松树枯梢病菌的致病性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其变异方面主要表现在侵入途径及致病力上,但关于侵入途径的问题,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综合分析表明,松枯梢病菌可能从气孔、伤口和无伤嫩叶、嫩梢上侵入。松枯梢病菌致病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菌株对同一寄主的致病力不同,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致病力的差异与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基因型等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松枯梢病菌的致病性发生了多大的变异,与国外类群的 相似文献
3.
4.
6.
松枯梢病苗期及植后病害发展过程观察与分析李振华(江西省德兴市林业局334200)德兴市自1992年苗圃地发生松枯梢病(Diplodiapinea)以来,连续几年都有为害,次年造林前虽经圃地筛选、剔除病苗,但仍有一部分病苗被用于造林。为此进行了连续观察...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的松枯梢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5年以来,我省长春、吉林等地林区或市区的部分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油松(P.tableformis)和红松(P.koraiensis)的针叶、枝梢发生枯死现象。两年来,除了对这些树种上的其他病虫害进行诊断鉴定外。笔者疑为某些病状极有可能是松枯梢病所致。为此,从1997年3月下旬起,在长春市净月潭,以10天间隔定期取样,进行镜检和培养观察。于7月下旬开始,在受害部位出现大量子实体,经鉴定证实,确为松枯梢病。此病病原为松色二泡菌(Diplodiapinea(Desm.)Kickx],属球壳菌目,球壳孢科,色二抱属。分生抱子器… 相似文献
8.
从形态特性、营养生长条件、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条件四个方面研究松色二胞菌Diplodia pinea(Desm.)Kichx的生物学特性。该菌对营养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在1/2PDA培养基,温度25~26℃,相对湿度90%以上和pH5~6.5时生长最好。黑光灯和日光灯交替照射或全部黑光灯照射易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自然光下则难产生。温度24~26℃,相对湿度90%以上和pH6时利于产孢。诱导产生的分子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1%的桔子晶水溶液中,25~26℃,pH6.5时萌发良好。越冬孢子于4月中下旬传播,5月中旬是发病盛期。 相似文献
9.
10.
国外松枯梢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外松枯梢病作施硼和药剂防治试验,晶体硼砂30克/株的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80.4%,其次是2;2:100波尔多液为76.5%,40%多菌灵400倍液为59.3%,7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为59%,营林措施防治效果为65.8%-66.2%。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将来自我国13省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55个Sphaeropsis sapinea菌株在PDA平四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 相似文献
13.
衡山县国外松枯梢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山县国外松枯梢病调查罗鸣高,周建良,贺正兴(衡山县林业局)(湖南省林业专科学校)(湖南省林科所)1984年,经湖南省林业厅批准,衡山县列为全省国外松丰产林基地之一。县林业局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县的土壤、植被、树种资源等进行了综合考察,认真分析了衡山自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松枯梢病抗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石蜡切片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对15种松树最易遭受枯梢病菌侵染的嫩梢,进行形态结构解剖学检测和歧层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测定,探讨其抗病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态解剖这方面,抗病和感病类型差别,与周皮组织结构有关,与皮层组织结构无关,前者抗病类型周皮细胞多为2-4层,周皮组织厚36.0-100.8μm。高度感病类型周皮细胞多为1层,周皮组织厚14.4-24.0μm,在生理生化方面,抗病类型苯丙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