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0年在以往亩产三、四十斤的基础上,上升到59.5斤。1983年全省植棉1239万亩,亩产达120斤。1984年全省植棉1584万亩,亩产可达123斤,再创历  相似文献   

2.
我省棉花单位产量五十年代平均亩产51.5斤,六十年代平均亩产98.9斤。从1964年起连续七年平均亩产114斤,其中1968年达历史最高水平,单产138斤。1971—1977年产量下降,七年平均亩产83.7斤。1978年产量开始回升,全省植棉124.4万亩,平均亩产114斤,总产141.4万担。1979年植棉129.59万亩,虽受九号,十号两次台风侵  相似文献   

3.
正定县的棉花,一是产量不高,二是产量不稳。从1970年到1981年,只有6年过百斤,12年的平均产量也不过只有89.5斤。最高的1980年亩产137斤,最低的1978年仅35斤。1981年12万亩棉田亩产125斤。棉花产量不稳的现状,教育了我们,得出棉花生产必须按照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办事,掌握科学植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我区一九八二年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喜创闯过百斤大关的新纪录。全区63.4万亩棉花,总产皮棉81万担,比历史最高的八一年净增27.4万担,增长51.1%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净增46.83万担,增长137.2%,单产127.7斤,比历史最高的81年的89斤,增长48.4%,比78年的61斤翻了一番还多,在植棉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斤皮棉地区。单产最高的九江县,今年更上一层楼,全县10.3万亩棉花,亩产达176斤,彭泽县在连续三年过百斤的基础上,16.2万亩棉花,亩产也达164斤,单产总产都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县植棉面积12.7万亩,约占耕地面积四分之一。全县队队都种棉花,粮棉种植比例大体相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粮食亩产不过500斤上下,棉花亩产只有50多斤。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蓬勃开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棉产量出现了新的变化。粮食亩产1971年跨“长江”,1974年以后三年连续超千斤;棉花产量1968年突破百斤关,以后9年有4年过百斤,最高亩产曾达120斤。最近两年连续减产。1977年,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县委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连续战胜了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省棉花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全省植棉808.81万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1985年植棉697万亩,亩产皮棉70.5公斤。两年平均植棉749万亩,亩产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对丘陵红壤棉花生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考查,现分三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丘陵红壤植棉大有可为。丰城县10万亩棉田,丘陵红壤棉地就有6万余亩。无论是旱年、水年,丘陵红壤棉区都涌现了亩产皮棉超百斤的高产单位和田块。一九八一年是高温干旱年,高产单位和田块仍然不少;据荣塘公社考查,店里大队中湖生产队53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21.5斤,全队36户,有18户亩产超过130斤;荣塘公社棉种场0.77亩移栽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74.4斤。外地丘陵红壤棉花高产典型更多,有的亩产已经超过250斤皮棉。实践证明,丘陵红壤不但可以种棉花,而且能够创高产。丘陵红壤种棉与平原圩区种棉相比有许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一、福建省植棉大有前途福建省从1956年开始试种棉花,经过三年摸索,已获得成功。龙溪后房木棉农场1956年种植长绒3号棉亩产籽棉80斤,1958年种植岱字15号亩产籽棉236斤,其他如长绒德字棉等也都获得了不同的高产,连江县岱字棉的卫星棉田产籽棉1,100多斤。我省无霜期长,多山地,适宜植棉。只要积极改进植棉技术,加强防治病虫害,棉花产量一定会迅速提高。为了解决人民的需要并减少国家调运棉花的负担,我省1959年植棉面积已扩大到5万亩。(福建省龙溪县后房木棉农场康秀山)  相似文献   

9.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10.
(一) 解放后卅多年来,荆州地区的棉花生产经历了一个从大幅度增长到长期徘徊的过程。1949~1958年,植棉面积由245.49万亩扩至405万亩,扩大65%;亩产皮棉由25斤提高到67斤,提高1.68倍;总产由61.84万担增至269.14万担,增加3.35倍。在皮棉增  相似文献   

11.
江西植棉历史悠久,在解放前,棉田面积不大,栽培管理粗放,产量很低,品质也差,一般年份,棉田面积只有三、四十万亩,皮棉总产5~10万担。1949年,全省棉花面积仅31.7万亩,亩产皮棉只有10斤。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发展棉花生产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13.
我省1984年植棉808.81万亩,皮棉总产1213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50斤,首次突破了一千万担大关,创造了我省历史新记录。棉花总产同1983年相比增长了57.7%,亩产增长了63.0%。截至1985年元月31日,全省收购皮棉1149万担,棉花品质也比较好。据省棉麻公司统计,1984年12月底收购的  相似文献   

14.
一、棉花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我县植棉已有700多年历史。解放前,发展缓慢,至1949年,亩产皮棉16公斤。解放后,发展迅速,1957年亩产皮棉50公斤,成为全国第一批超纲要的县。60年代,全县年均植棉42.5万亩,亩产皮棉57公斤,总产47.9万担,产值9812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6.4%。70年代棉花生产有所下降。自  相似文献   

15.
(一) 丰城县自1952年大面积种棉花,由于布局过于分散,棉田建设不过硬,科学种棉水平难提高,棉花生产多年处于“面积少,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民不愿种”的被动局面。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植棉面积在3.6万~5.5万亩左右,单产皮棉徘徊在10~30斤之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植棉面积由7.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多数年份单产仍在30斤左右徘徊,最高年的1965年,平均单产也只有47斤。1982年,全县10万亩棉花,分布在17个公社,245个植棉大队,3215个植棉生产队,80755植棉户,平均每个生产队植棉31亩,每户植棉1.23亩。其中:有5个分散棉区,816个植棉生产队,每个队只有10亩左右棉花。  相似文献   

16.
都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集中产棉区。由于种棉多年,棉区干群积累了一定的植棉经验。1966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就达72斤,有两个百斤公社,五十个百斤以上皮棉大队,四个生产队超过双百厅。但从1967年到1978年,除了1972年上升到76斤以外,其余十多年单产都在50—60斤之间徘徊,最低的1978年,单产只有37斤。近三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了全省科学大会精神,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产量又开始回升。1979年单产54斤,1980年达到69斤,今年全县植棉10.02万亩预计亩产可达75—78斤,单产超历史,总产第二位。都昌县忽上忽下的植棉历史,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丘陵棉区棉花生产要快上,必须抓住丘陵地区的特点,认真解决低产变高产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我省棉花亩产首次跨过百市斤关,并一直持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我省植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地与地、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单产水平很不平衡。例如,全省有25个计划植棉县,亩产皮棉过百斤和不足百斤的棉地约各占全省90.6万亩棉地的一半,但前者只10个县,后者15个县。单产只有16公斤的上饶县,需种6亩才抵得上彭泽县一亩的产量。若能实现县县超百斤,全省不增加植棉面积,即可净增产皮棉10—15万担,可见潜力很大。本人就实现我省棉花平衡增产的途径作如下分析和论述。一、加强良种推广工作中的三个薄弱环节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  相似文献   

18.
渝水区刁坑生产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棉花生产的惊人变化,给人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即:江西无论从赣北到赣中,气候条件都是适宜植棉的,尤其是有秋季高温,日照充足,结铃期长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提高单产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农民植棉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因地因时制宜,实行科学种棉,就能把我省棉花增产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棉花由低产变高产,不论灾年、平年,都能夺得高产稳产。那种所谓“江西不宜植棉论”或者认为“只有波阳湖北部可以植棉,波阳湖南部乃至赣中地区就不适宜种棉”的论点,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请看: 这个队在三中全会以前,历年计划植棉40亩,亩产仅40多斤,曾被认为是不宜植棉的低产队。但在三中全会以后,自80年不断调整落实和完善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来,恢复计划植棉40亩,四年四大步,单产翻几番。80年亩产就达到102斤,81年上升到126斤,82、83年更上升到206和287.5斤(注:来稿按计划棉田40亩计算,亩产308.5斤,但据称还开荒扩种7.5亩,收皮棉840斤,则实际棉田应为47.5亩,平均亩产应核实为287.5斤),尤其是82、83两年,都是在大灾、多灾之年夺得这样大面积高产的,更是难能可贵。这个活生生的事实,既充分显示了党的政策的威力,同时也充分表明我省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只要灵活运用科学植棉技术,即使在多灾之年仍然是可以夺得棉花高产的。  相似文献   

19.
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十一生产队曹义恩全家五口,夫妻二人劳动,1982年承包旱地3亩,计划植棉面积2.85亩,除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外,自留地还扩种0.05亩,实种棉花面积3.05亩,卖入国库皮棉976.7斤,平均亩产达320.2斤,夺得了全县棉花高产冠军。经过县、社实地调查,反复核实无讹。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经验综述如下: 一、树雄心,狠抓高产基础 1981年万户大队曹家村还是小段包工集体经营,由于生产条件较好(旱涝保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省棉区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同时,普遍重视了科学植棉,提高了棉花栽培技术水平,使全省棉花的单产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九八二年全省棉花平均亩产,按播种面积达87斤,按收获面积达94斤,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一九八三年在大灾、多灾的情况下,预计全省平均亩产,按播种面积仍可达70斤以上,按收获面积可基本保持大丰收的一九八二年水平,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单产最高年。一九八四年根据国家计划要求,播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