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七八年以来,我所进行了亩产200斤皮棉栽培措施及其生育规律的高产研究。一九七八年0.7亩,亩产203.3斤:一九七九年1.15亩,亩产211.6斤;一九八○年1.15亩,亩产216.4斤一九八一年1.15亩高产试验地亩产皮棉257.4斤,全所35亩丘陵红壤棉田平均亩产皮棉达到213.7斤。下面就几年来的高产研究,侧重于一九八一年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及生育进程,进行初步总结: 一、栽培管理措施棉花高产是它自身的种性和良好的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棉花各个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生育进程符合高产要求,必须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棉花增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及其栽培技术,更多地熟悉生产,掌握科学植棉知识,使外行变内行,以取得领导生产、科研工作的发言权,今年我和李松生、邓居圣等同志合作,在科研队选了一块马肝土冬闲地,分三个途径进行高产试验,面积3.3亩(农膜直育1.05亩,育苗移栽1.05亩,地膜复盖1.2亩)。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经过试验地肥力中下,有机质1%。地下水位1米,排灌方便。去冬深翻。今春(3月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棉花亩产皮棉三百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育规律,1980年至1982年我们在桃圩公社棉种场承担了地、县科委下达的棉花高产栽培试验研究课题。由于上级党政的关怀和科技人员的指导以及棉种场职工群众的帮助,连续取得了亩产三百斤以上高产稳产的较好成绩,经省、地、县各级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考核验收,80年1.05亩,亩产308.9斤;81年1亩,亩产304.3斤,而全场14.3亩棉田,平均亩产80年为68.4斤,81年为171.7斤。 82年,高产试验田扩大到相邻两块,一号田实测面积1.354亩,采用地膜复盖栽培  相似文献   

4.
我专在地委的领导下,召开了亩产双百斤皮棉的旅行参观现场会议,根据参观过的四十多块高产田、八个大面积丰产片的经验介绍,互相交流和讨论,现将双百斤“早熟高产”的经验,初步总结如下:(一)早熟高产的重要意义从棉花生长一生所需要的温度来看,棉种12度发茅,22度现蕾,25度开花结铃,25—30度为棉花结铃适宜温度,低于25度结铃就有影响。我区气候  相似文献   

5.
我们幸福良种队,是一个繁育棉花良种的单位。在繁育棉花良种的同时,围绕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的问题,坚持为当地、当前生产服务,进行了一些单因子和多因子的栽培试验,为了探索棉花高产规律和措施,自一九七五年起开展了大面积的良种高产示范。从一九七七年开始,连续几年进行了亩产皮棉三百斤的攻关试验,前两年亩产皮棉只达到二百六、七十斤。78年我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乘全国科学大会的东风,我们认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克服薄弱环节,今年攻下了亩产皮棉三百斤的大关。全队一百一十亩棉地,亩产皮棉也达一百八十斤。八亩杂交优势试验地亩产皮棉接  相似文献   

6.
自1978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五年丘陵棉区亩产200斤以上皮棉的栽培技术及生育规律的试验研究。78年种0.7亩,单产203.3斤;79年种1.15亩,单产211.6年;80年种1.15亩,单产216.4斤;81年种35亩,单产213.7斤;82年种35亩,单产228.5斤。其中最高的单产达276.6斤。下面就五年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侧重于81~82年大面积高产实践,浅谈200斤以上皮棉的栽培管理技术。一、培管措施实践证明棉花高产,是良种、良法和良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侯马市史村公社吉许管理区,1959年棉田1,310亩,在严重的伏早威胁下,平均亩产皮棉仍达201.4斤(其中水地985亩,平均产皮棉223.3斤;旱地134亩,平均产皮棉135斤),比1958年亩产皮棉163斤增产23.5%,创造了全市棉花大面积增产的新纪录。这是党的领导,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胜利,也是农业科学在生产战线上的胜利。吉许管理区亩产皮棉达200斤以上,在技术上的措施及经验如下:(一)抓苗全苗密植是吉许管理区保证棉花大面积增产的基本措施。每亩密度,水地是4,000-5,000株,平均4,500株左右。旱地5,000—6,000株,平均5,500株左  相似文献   

8.
小李家大队花生高产田共1.18亩,于10月5日由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省粮食厅油脂处、省花生研究所、地区农业局、地区科委、县委、县革委、县农业局、县科委、大秦家公社党委、小李家大队党支部十一个单位的三十四位领导、技师和技  相似文献   

9.
都昌县万户公社万户大队第十一生产队曹义恩全家五口,夫妻二人劳动,1982年承包旱地3亩,计划植棉面积2.85亩,除承包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外,自留地还扩种0.05亩,实种棉花面积3.05亩,卖入国库皮棉976.7斤,平均亩产达320.2斤,夺得了全县棉花高产冠军。经过县、社实地调查,反复核实无讹。现将主要栽培技术经验综述如下: 一、树雄心,狠抓高产基础 1981年万户大队曹家村还是小段包工集体经营,由于生产条件较好(旱涝保  相似文献   

10.
1987年该县植棉15.234万亩,比上年增加1.6%;总产皮棉1.533万吨,比上年增长5.2%;平均亩产皮棉101公斤,比上年增长3.9%。1、普及良种是夺取高产优质的基础。1986年冬从江苏调进苏棉二号原种82.5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可耕地面积比较狭窄的国家。加之我国人口每年以1500~1700万的速度递增,而土地面积又以600~700万亩的速度递减。在这种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逐年减少的形势下,发展棉花生产主要靠棉田面积的稳增和棉花  相似文献   

12.
<正>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渔业大队第一生产队的2.5亩鱼池,1982、1983连续两年获得亩净产超过5000斤的好收成。他们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草、鲢、镛、鲂、鲤、鲫和非州鲫鱼等多品种合理搭配密养,投放大规格鱼种,每亩池塘共投放1192斤鱼种。在饲养过程中,前期主攻草、鲢、镛、鲂鱼,进行强化饲养;后期再主攻非州鲫鱼、鲤鱼、和鲫鱼;中间补放一些夏花鱼种,到秋后  相似文献   

13.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现有采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采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两,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时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质量也比1958年上升22.3%,总产值增长25.5%(即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松溪县茶平公社下岭小学,有一块政和大白茶茶园,面积1.46亩,连续几年获得高产。1978年亩产干毛茶473斤,1979年提高到521斤,1980年又提高到612斤,创造了我省政和大白茶小面积高产的最高纪录。1981年该校师生认真总结了几年来“政大”高产的经验,加强管理,使茶叶亩产进一步提高。该茶园共收鲜叶3791斤,折干毛茶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七年我县棉花生产在棉花生产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经全县广大干群努力,皮棉亩产首次跨过百公斤,总产突破一万五千吨大关,又创历史新纪录,为我县植棉史增添了崭新的一页。一、生产形势一九八七年全县植棉152338亩,比计划增加1.6%;总产皮棉15329.9吨,比上年增756.3吨,增长5.2%。比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4600吨计划增长5.0%;平均亩产皮棉101公斤,比上年97公斤增4公斤,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属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35~143毫米,年蒸发量2190~2638毫米。光、热资源丰富,大于10℃年积温在4000℃以上,日均温≥10℃持续214天,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213天左右,为灌溉农业,春季枯水期长,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下来,8月份水量较充足。1987年以  相似文献   

17.
湛江地区组织了花生高产栽培协作组,研究高产规律,总结高产经验,推广高产措施,对开展高产运动、指导大面积花生生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协作组培创高产花生面积10.506亩,平均亩产844.47斤,高产田块亩产变幅813——872斤(亩产超800斤田块附表1)。对高产花生田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测定工作,从而初步认识花生亩产超800斤的理论与技术,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招远县勾山公社曹孟大队,1982年种植的106亩花生高产田,经地区、县有关单位共同验收鉴定,亩产鲜果1754.7斤,折干率64.0%,平均亩产干果1123斤,创我省花生百亩面积上的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花生亩产800斤以上的高产规律,我们在总结76年花生亩产800斤的经验基础上,77年又培创了1.16亩花生丰产田,夺得了总产1062.6斤,平均亩产916斤的新纪录。这是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揭批“四人邦”,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培创花生高产的结果,是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取得的,现将培创花生高产的具体作法及其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红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但由于栽培技术不同,产量差异很大,高的亩产上1000斤,低的只有300—400斤。为了探索红麻亩产800斤的栽培技术,给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生产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不同的品种、播种期、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综合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