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篕芯克徘煳难芯吭钡确⒚鞯摹按罅怫壹?系苗种高效培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91001400.0。  相似文献   

2.
科技     
《海洋与渔业》2011,(10):3-4
“一种罗非鱼围栏越冬保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日前,受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行业专项的资助,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杨弘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罗非鱼围栏越冬保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920033927.4。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13,(10):42-42
9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申请的“一种斑点叉尾鲴出血病的灭活疫苗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110355780.8。发明人为徐进、曾令兵、范玉顶、周勇和肖艺。该发明通过CCK细胞培养、CCRV-730病毒培养与收获保存、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     
国内科技动态北南陆海轮养试验为大菱鲆养殖提供新经验3月3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福州英威海洋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大菱鲆北南陆海轮养试验项目在福建省连江县通过了现场验收。该项目是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鲆鲽类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共同资助下开展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     
鲆鲽类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通过验收5月5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雷霁霖院士主持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鲆鲽类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通过了受农业部科教司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实施期间,在鲆鲽类全雌苗种培育、良种选育、养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息     
全人工繁殖"水中大熊猫"首次获成功10月1日上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发布消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首次获得成功。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以不再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专家称:水产品安全生产的综合示范技术体系应加强推广7月10日,由中山大学主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参加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水产品安全生产的示范项目接受了国家科技部生物中心组织  相似文献   

8.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2,(3):41-42
杂色鲍幼苗脱板症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12月12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在广州市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汕头市水生  相似文献   

9.
李璟 《中国水产》2009,(11):69-69
近日,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养殖场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鲆蝶类产业技术体系全雌苗种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牙鲆全雌苗种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中全雌牙鲆生产性能试验内容进行了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水科院淡水中心大水面增养殖研究室施炜纲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大银鱼苗种培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020091.X。此项发明利用天然饵料培养并结合人工饲料的投喂,诱导大银鱼仔鱼开口摄食,克  相似文献   

11.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2):42-43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曹煜成、李卓佳、梁伟峰等发明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塘优良藻相的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198309.0。本发明完善和丰富了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体系。本发明涉及养殖池藻相构建方法,特别是一种对虾养殖池塘藻相的  相似文献   

12.
破腹病是鲍养殖生产中的常见病,每年的3-6月和8-10月为其高发期,外套膜破裂是其最主要症状,病鲍的死亡率可达50-90%。通过研究确认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鲍破腹病的致病菌。该菌对鲍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注射、创伤、浸泡等多种感染方式皆可引起鲍出现破腹和死亡现象,其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都不太强,中度敏感药物只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通过药敏性、经济性、便捷性比较,确定复方新诺明为鲍养殖生产中破腹病的主要防治药物,有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