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取条件对竹叶提取率与抑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麻竹叶为材料,以干燥方法、溶剂浓度等为试验因素,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了较优处理组合,进行了提取条件对提取率和提取物抑菌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40(热风干燥提取率为7.36%,太阳晒后阴千为7.08%,室温晾干为6.97%,太阳晒干燥为6.50%;60%乙醇提取液对细菌的抑制敬果最好.40℃、热风干燥抑菌力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70mm,太阳晒后阴干次之,为11.27mm.室温晾干较弱.为11.13mm.太阳晒干燥最弱.为10.40mm。正交试验结果;液料比12:1、浸提温度80℃、时间1.5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7.74%。 相似文献
2.
3.
箬竹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水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八叠球菌(Sarcin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7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对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丙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mm,水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也达到10 mm,但对霉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2种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1%,对其它几种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也都不超过3.125%,但对霉菌的最小抑制浓度要高于细菌,并且水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普遍高于丙酮提取物;2种提取物对水果和豆腐干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4.
竹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竹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特种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叶绿素、矿质元素、茶多酚等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及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腐抑菌、抗肿瘤、调节血脂、抗衰老、抗疲劳、亚硝酸盐的清除及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等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竹叶提取物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毛金竹叶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昆明种小鼠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毛金竹叶提取物(LE)抗衰老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高剂量组的LE能显著增强小鼠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能力(常压耐缺氧试验,p<0.01)和抗疲劳能力(游泳试验,P<0.01);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电迷路法,p<(0.05);对老年小鼠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并且明显抑制了老年小鼠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生成、降低了肝脏脂褐素(LF)的含量等。研究结果提示LE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竹叶可以作为一种抗衰老功能因子的新资源加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竹叶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竹子时我国特产经济植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在医闻和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对竹叶的有效化学成分、竹叶有效成分的医用和保健效能及竹叶中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等进行了分析与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种竹叶样品分别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福林试剂还原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总糖及水溶性糖成份的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竹叶中总黄酮含量在1.18%~2.02%之间,总酚含量在2.21%~2.86%之间;总糖含量在14.35%~24.61%之间,水溶性糖含量在7.86%~11.45%之间,多糖6.49%~14.55%之间;蛋白质含量在10.24%~16.68%之间,含氮量在2.13%~2.65%之间.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及不同生长期的竹叶抗菌活性不同,麻竹叶的抗菌活性强于其他竹叶,7月和11月中旬采摘的竹叶乙醇提取液的抗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竹叶枯型丛枝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叶枯型丛枝病为害新梢嫩叶,造成叶枯、梢枯,连年发病引发小枝丛生,该病发展快,发病时间短,季节性强。老病枝连年发病,使新梢发病率常达90%以上。病叶上普遍产生黑褐色点状的子囊菌子实体。用子囊孢子对健壮株枝梢作人工接种,第2年新梢嫩叶发病,具典型症状。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竹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bambusae Miyake et Hara)。刚竹属中的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桂竹(Ph. bambusoide)和融安刚竹(Ph. sp.)发病最重。3月间竹腔注射20%粉锈宁乳油剂(1∶200)1次,即可明显减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竹叶叶绿素铁钠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竹材加工的废弃物制取纯天然水溶性绿色素--叶绿素铁钠,并对制备该色素的两个主要工序--皂化、铁代的最优条件及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用5 %NaOH溶液,在70 ℃加热60 min为叶绿素皂化的最佳条件,然后将皂化溶液的pH值调为3.0,水浴温度为60 ℃,铁代处理60 min时铁代反应最完全.所制得的叶绿素铁钠在pH值为3.0~6.0稳定性较好,对室内光、热、还原剂均有较好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以竹叶为原料制取的叶绿素铁钠确为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绿色素. 相似文献
13.
14.
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炭对甲醛蒸气的吸附量,研究了吸附量与温度及时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竹炭对甲醛的吸附和脱附机理,提出一种竹炭对甲醛吸附的测定方法.结合竹炭的SEM照片,考察了竹炭粉的粒度对甲醛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5 ℃、3 h的吸附条件下,竹炭对甲醛蒸气的吸附量最大,达68.5 mg/g;竹炭粉的粒径对甲醛的吸附量的影响不太显著,这主要由竹炭本身的微观结构决定的;竹炭对甲醛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在脱附过程中,其甲醛余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y=109.19x-1.108 4,相关系数r=0.979 4. 相似文献
15.
竹材炭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物理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竹材进行炭化处理,可取得良好的炭化效果。炭化处理后竹片的静曲强度、胶合性能与来处理竹片相比无衰减现象,用该工艺对竹片进行炭化处理可完全取代原先使用的纯物理法工艺。 相似文献
16.
17.
18.
竹材节间细胞模型显示及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整理、总结近几年来竹材微结构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建立了竹材节间细胞的初步立体模型图,并尽可能地显示和论述细胞在纵切面的分布内容。立体图型增加了节间细胞整体认识上的直观性,对竹材应用的分析研究,对教学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20.
竹材弦面纵向切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竹材弦面纵向切削的3种切削方式(单劈刀切削、单刨刀切削及并列式双刨刀切削)及单刨刀切削时的切削阻力,结果表明:对竹材采用劈或刨的切削方式,均可进行弦面纵向切削并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竹蔑。竹材的节间、节部、切削厚度、含水率及切削速度等因素对切削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节部切削阻力明显高于节间切削阻力;切削阻力随切削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成线性关系;含水率增大时,节间切削阻力减小,而节部切削阻力变化不大;切削速度增大时,节间切削阻力基本上是下降的,而节部切削阻力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