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转基因植物以来,小麦的遗传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化学农药的应用对作物产生伤害,因此人们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获得抗性作用。经过近20年的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作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并重点介绍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棉花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阐述转基因抗除草剂棉花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综述了抗2,4—D、溴苯腈、草甘膦等除草剂转基因棉株培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我国在抗除草剂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的角度,介绍了抗除草剂基因的两主要用途:作为遗传转化的筛选标记基因,用于创造作物雄性不育系和保证作物制种纯度;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4.
对抗除草剂基因的来源、抗除草剂作物的抗性机制及抗除草剂基因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抗除草剂基因和启动子选择的局限性及抗除草剂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目前植物抗除草剂研究存在可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种类较少、获得抗性稳定表达的植株比较困难等问题.提出选择抗性基因时,应重点考虑以降解除草剂为抗性机制的基因以减少代谢负担、加强对多价基因转入的研究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培育抗除草剂的农作物品种是扩大现有除草剂的使用范围和安全使用除草剂,形成经济,有效,对环境安全,与现代化农艺相配套的除草技术的关键。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对除草剂的抗性的主要途径有二:一是利为突变修饰除草剂对植物作用靶标的水平和敏感性,或诱导靶酶或靶标蛋白质过量生产,使作物吸收除草剂后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作用;二是引入降解除草剂的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将其降解或解毒。现已在几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除草剂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 2 0世纪 70年代重组DNA技术发展以来 ,植物基因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抗除草剂草丁膦、草甘膦、黄酰脲类与咪唑酮类、阿特拉津以及除草剂解毒和降解酶基因的研究及其应用状况作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20年来,生物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领域中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细胞工程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在亚麻抗除草剂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转Bar基因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微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4):488-490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转入籼稻品种明恢63,共获得9个独立转化子,其中3个为单拷贝.PCR和Southern blot表明,Bar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上.3个单拷贝转化子的纯合系通过发芽试验获得且均表现对Basta具有高度抗性.这些材料可直接生产抗除草剂杂交种,也可作为抗除草剂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方法将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目标品种,获得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抗除草剂作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抗除草剂的作物品种中的应用和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抗除草剂作物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抗除草剂作物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北方粳稻恢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北方粳型恢复系津稻162和津稻18为受体,经农杆菌EHA105/pDSBar1300转化,分别获得77和55个转植株。用0.25%浓度的Basta对转基因在T0代进行了涂布试验,其抗性植株率分别为92%和78%,对除草剂抗性转基因株系做PCR检测,均能扩增出400bp的Bar基因特异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对转基因T1代进行潮霉素抗性鉴定,大多数转基因株系表现为3∶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11.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使其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综述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方法及其抗性机理的同时,还讨论了其安全性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抗除草剂基因基因枪法转化粳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化了粳稻的组织培养体系;通过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研究,明确了以DNA金弹到靶细胞距离为9cm,轰击2次时,PDS1000/He基因枪法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效率最高。应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入吉林省主栽的水稻品种长白8号中,获得了可育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经过Gus基因的组织化学分析,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抗除草剂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得以表达,使水稻产生对除草剂的抗性。转基因水稻中发现一例基因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13.
杨树基因工程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杨树基因工程在抗虫、抗病以及耐盐碱基因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杨树基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基因工程在杨树遗传改良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以基因枪转化获得的抗除草剂转bar基因材料HR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回交转育过程中,发现回交转育后代9311HR抗性单株自交后代中bar基因始终表现1∶1的异常分离。以9311HR抗性单株作母本,与常规非转化品种杂交获得的F1,除草剂抗性植株和非抗性植株比例为1∶1;以9311HR抗性单株作父本,与常规非转化不育系的杂交后代均不抗除草剂。PCR分析结果显示,F1抗性植株PCR扩增呈阳性,非抗性单株PCR扩增呈阴性。上述结果表明,9311HR中外源基因bar仅能通过雌配子传递给后代,而不能通过雄配子即花粉传递给后代。推测HR中bar基因的插入位点可能与某一育性相关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5.
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培育是近年来棉花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它为棉杜虫害的防治展示了希望。用于棉花抗虫基因转化的方法有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法、聚乙二醇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用于棉花抗虫植株培育的主要基因有BT基因和CpTI基因,其中BT基因应用较多,用其培育出的转基因棉花,在田间用药量减少50%的情况下而不影响产量,这些转基因棉花在美国已大面积示范推广。本文从抗虫基因的导入和抗虫基因的田间表现三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小兰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36-39,54
本文综述了植物对于干旱胁迫在细胞水平、生理生化水平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水平上的响应,重点介绍了基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调控的抗旱基因工程以及渗透保护物质积累的抗旱基因工程的新进展,最后对通过基因工程改善植物抗旱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抗药性杂草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抗药性杂草的形成与发展、抗药性杂草的危害及其治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磺酰脲除草剂对不同作物的敏感度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室内药剂对种子胚根长度抑制测定,结果表明:玉主胚根是甲磺隆、绿磺隆、苯磺隆的敏感试材。14个小麦品种对甲磺隆、烟嘧磺隆的敏感程度不同,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烟农15对甲磺隆最敏感,其IC50值为0.1171mg/kg;河农1号对甲磺隆最不敏感,其IC50值为5.3140mg/kg。河农326对烟嘧磺隆最敏感,其IC50值为0.0453mg/kg;河北200对烟嘧磺隆最不敏感,其IC50值为6.92  相似文献   

19.
多年生黑麦草为禾本科牧草,是转基因小麦基因漂流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研究在细胞培养条件下,采用在培养基中添加除草剂为选择剂的方法,对多年生黑麦草的两个品种Tove和Napoleon进行离体筛选,并且在较高浓度的选择压力下,均获得了一定频率的抗Dalapon,草甘膦,精稳杀得和快锄四种除草剂的抗性愈伤组织,其中,Dalapon的浓度为2.88mM时,Tove的抗性频率达0.56%,Napoleon的抗性频率为0.49%,而且,当Dalapon的浓庶4.32mM时,Tove仍有0.5%以上的抗性愈伤组织产生,将Tove的抗性愈伤组织在MS0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并得到了200余棵完整植株,在细胞水平上和植株水平上进行鉴定,抗性愈伤组织的无性繁殖后代及其再生植株的抗除草剂特性均没有丧失,这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中确实在一定频率的抗以上四种除草剂的自然变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