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今年雨季期间(七月),东风、橄榄坝农场和我所的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先后发生玫瑰茄基腐病,病。株茎基腐烂,导致整株死亡;因当时雨量充沛,病情发展,病区扩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对上述各地病害作了初步观察,并鉴定了病原,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鞍山地区银杏茎腐病病情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茎腐病是银杏苗期常见病害 ,危害 1~ 2年生苗木。 1999年 5月对鞍山银杏园病害调查 ,有 6~ 7hm2 的 2年生银杏苗感病 ,死亡率高达 80 % ,通过对发病区苗木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及周边发病较轻的苗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认为茎腐病预防重在土壤及苗木处理 ;发现病苗可及时用高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喷洒 ;严格控制苗床水分 ,防止湿度过大 ;改善环境条件 ,提高苗木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马兰茎腐病病害症状观察表明,受害株基部病斑淡褐色,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2 mm,病斑绕茎一周,整个茎基部变褐色腐烂,并向上蔓延,该病在浙江丽水地区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发病严重,且易发生在植株茂盛、湿度大的地方;通过对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马兰茎腐病病原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省宁波市竹区近年发生一种新的病害,群众称之为“脚病病”、“烂腿病”,发病突然,症状奇特,经南京林业大学鉴别确定为毛竹秆腐病。1 发病调查 毛竹秆腐病仅见当年新竹(笋)发生,2年生以上未见。据在宁波市南溪林场鸣凤潭竹林调查,76株母竹共出新竹(笋)185株,(挖出的退笋除外),其中病竹114株,发病率61.62%。由此可见,秆腐病发病之严重,对毛竹的生长发育威胁是很大的。2 毛竹秆腐病的症状 秆腐病发病初期病斑都发生在笋箨包裹着的竹笋基部竹壁上,不易发现,剥开笋择,才可见病斑。病斑星星点点,棕褐色,后期病部逐渐向上扩展,一般在基  相似文献   

5.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贵树种,其果实(白果)是国际市场紧俏商品。近几年来,银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需要苗木数量逐年增多。但是,苗木茎腐病严重威胁着银杏育苗生产,大发生致使育苗全部失败或延长育苗期。为此,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防病育苗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1 病源及其病害发生规律 银杏苗木茎腐病是由半知菌类球壳孢目Macrophomina phaseoli(Maudl)Ashby所引起,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病菌的寄生活动与寄主生长情况及温、湿度密切相关,夏季土表高温会引起幼苗根颈部灼伤而诱发病害。邳县7月份出现干旱高温天气,因此,常导致茎腐病的大发生。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于1987年在陈楼果园采用常规育苗方法,育银杏苗10亩。因受茎腐病危害,效果不好。1988年针对茎腐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预防银杏茎腐病育苗试验,试验面积4亩。 2.1 预防银杏茎腐病育苗方法 主要是采用高温催芽播种、地膜覆盖、并辅以土壤消毒和适当浇水措施。 2.1.1 高温催芽:于3月上旬末,把育苗所需种子上炕加温催芽(搭双火道简易温室),  相似文献   

6.
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白果生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调查出银杏虫害30种,病害6种,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6虫2病。 1.苗木茎腐病 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每年7月至9月,由于气温高,土壤温度上升,苗木茎基部易受到高温灼伤,从而让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活的茎腐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得以从伤口侵入,最终导致苗木感  相似文献   

7.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为了解和预防昆明市区云南山茶病害,选取昆明市3个山茶集中种植观赏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金殿风景名胜区、丰泽源植物园)进行病害实地调查和病症比对鉴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个调查地点各园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腐病>花叶病>炭疽病>枝枯病>煤污病;危害最重的花腐病在3个调查地点均大面积发生(中科院昆明植物园77.93%>丰泽园植物园66.67%>金殿风景名胜区62.74%)。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山茶品种‘童子面’对花腐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4.44%,可作为花腐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选育;品种‘雪娇’‘靖安茶’对炭疽病的感染指数较低,分别为1.25%、1.67%,可作为炭疽病抗病品种;各品种对枝枯病感染指数均较低;品种‘童子面’对花叶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2.78%;仅发现1株‘靖安茶’发生煤污病,其感染指数为6.25%。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地区云南山茶的病害防治及栽培品种种植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银杏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 (GinkgobilobaL .)又名白果、鸭掌树、公孙树 ,原产于我国。随着银杏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 ,其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频繁。笔者就银杏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病 害1.1 银杏幼树茎腐病南方常见病害 ,多发生于 1~ 2年生的银杏实生苗 ,尤以 1年生苗最易发生 ,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病害一般在雨季之后开始发生 ,夏季土温增高 ,使苗木茎基部灼伤 ,病菌便从伤口侵入 ;圃地低洼积水、苗木生长不良也易发病。感病的苗木茎基初现褐色斑块 ,皮层缢缩 ,内皮组织腐烂 ,严重时可扩展到根部皮层脱落。发病后叶片失去正…  相似文献   

9.
以商洛市飞播林地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植被盖度、土壤类型和坡向对飞播造林成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盖度、土壤类型和坡向分别都会对飞播成苗面积比例和成苗地幼苗密度造成影响,植被盖度0.3~0.7,沙壤土和阴坡地的飞播造林成苗效果最好,它们二者在植被盖度为0.3~0.7时,分别是28.28%和2175株·hm-2,在沙壤土分别是32.6%和2631株·hm-2,阴坡地分别是38.5%和2 424株·hm-2;为取得最好的飞播效果,应选择一定的植被盖度范围、土壤类型和坡向。  相似文献   

10.
2014—2016年,研究了苹果腐烂病致病因子对发病株率的影响。结果证明:(1)幼旺树促花。对幼树主干、主枝环剥,树体腐烂病发生株率为43%;幼树主枝基角全部拉成≥90°状态时,腐烂病株率为9%。(2)花果管理。只疏除50%多余花、果的果园,腐烂病发生株率达到了46%,按"间距留果法",全部疏除多余花果的果园腐烂病发生株率为11%。(3)施肥管理。每年只施1次复合肥或者其它化肥的果园,腐烂病发生株率为45%;而按照配方要求施肥,腐烂病发生率为12%。(4)郁闭果园修剪改良。采用大改形技术,改善树体光照,腐烂病发生株率37%;通过间伐,并结合整形修剪措施改善光照的果园腐烂病发生株率为17%。  相似文献   

11.
桉树苗茎腐病主要发生在桉树插穗扦插后10 d期间,且不同无性系间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防治结果表明:在桉树扦插苗发育期间,用50%DGL可湿性粉剂、53.8%KCD干悬浮剂、80%DSX可湿性粉剂、75%BGC可湿性粉剂和40%D.L悬浮剂喷雾,每隔10 d 1次,连续用药4次,能够防治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5种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2%~86%,防治的成本很低,仅为4.5元/万株苗。  相似文献   

12.
2015-2018年,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监测调查,采集记录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属林木林木病原63种,其中,真菌界51种、原生生物界9种、植物界1种、动物界2种。近年来,呈块状或大片分布,造成灾害的杨属林木病害主要为杨树污黑腐皮壳腐烂病、杨树马格纳斯栅锈菌锈病、杨树杨绒毛瘿螨毛毡病3种。提出了杨属林木病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占相思苗期病虫害种类观察与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占相思苗期病害主要有茎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iecht and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炭疽病(Colletorichum gloeosperioides and C.truncatum.)和白粉病(Oidium sp.)3种。它们主要危害1生年以内苗木,在苗木生长期均可发病。前两者对扦插苗危害较大,是致死原因,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后者对2年生以内实生苗和扦插苗均有危害,且普遍而严重,但一般不造成苗木死亡。白粉病是以病原为主导的病害,防治上以控制病原菌为主。苗期害虫主要有蟋蟀和白蚁,它们主要取食嫩梢,咬断苗木茎基及根系,造成新造林地缺苗,防治上以诱杀兼捕杀为主。  相似文献   

14.
甘蔗梢腐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台湾等蔗区普遍发生。尤其以屋边、村边和肥沃蔗田较常见,严重时使甘蔗产量和质量都受到较大损失。1 病状主要发生在蔗茎的梢部和叶片,感病后引起腐烂,故名梢腐病。被害心叶呈梯形凸凹捻曲,并有纵裂,梢头部的叶片常扭缠在一起变形,有明显褐色皱纹。叶缘和叶尖有红或黑色的病斑,呈烧焦状态。生长点被害时,引起顶腐及幼轴坏死,有时腐败发出恶臭,最后使蔗茎整株干死。患病部呈褐色,上方有时有淡桃红色或淡黄色的粉霉状物,有时还有黑色小点。2 发病规律本病多发生在高温…  相似文献   

15.
泡桐腐烂病在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发现,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枝干病害。近年来,危害面积逐步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1980~1981年,山东省森林病虫普查时,临沂地区尚未发现此病,1987年已遍布全区。据调查,沂水县78万株四旁栽植的泡桐,平均发病率27.0%,感病指数12.7。发病严重的村庄,病株率高达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弱寄生真菌侵染性病害 ,轻者树体造成伤疤 ,影响养分的贮藏和输导 ,病上部枝条生长消弱 ,果实小而多 ,结果寿命缩短 ,重者导致整株死亡 ,最终导致全园毁掉 ,该病是平山县苹果的重要病害。近年来 ,病情日渐上升 ,为害严重 ,封城、东小齐、田兴、东王坡、寒虎河等果园因腐烂病的大发生已导致全园毁灭 ,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新建园也不同程度的感染上苹果树腐烂病 ,已构成了苹果生产潜在的隐患。下面根据调查分析就该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谈一点浅见 ,供广大果农参考。1 发病原因( 1 )管理粗放 ,树势衰弱 ,抗病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 八十年代,全省已完成胶园更新1.2万亩,新建立的第二代胶园,橡胶树普遍长势喜人,预计植后6—7周年可达到开割标准。但从近两年的调查看来,根病问题比较突出,许多更新胶园2—3年生的幼树,即受根病侵染,有的连续3—5株同时发病死亡形成病区。若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展,将会给橡胶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橡胶树根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印度记录到的可可病害中,仅发现疫霉病[Phytophthora palmivora(Bult.)Butl.]、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果褐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Pat.)是主要病害。炭疽病产生三种叶部症状(叶枯、叶穿孔和不规则叶斑)以及果腐(幼果、青果)。在所有调查地区均发现叶桔的症状。在喀拉拉邦的Alleppey和Idukki地区以及卡纳塔克邦的Bangalore和Tumkur地区没有观察到叶穿孔的症状。只在卡纳塔克邦的三个地区观察到不规则汗斑。徐Idukki区外,所有地区都发现有果腐。在所调查的101个可可园中,叶桔症状的发生率最高(达78%),其次是叶穿孔症状(42%)和不规则叶斑症状(12%)。调查的可可园中,60%发生果腐。也发现病害症状的类别受种植形式的影响。在重荫蔽情况下叶枯显著;相反,在荫蔽相对小的可可一椰子混种园和纯可可园里通常出现叶穿孔。种植形式与不规则叶斑和果腐的发病率关系不大。在低海拔(0-120米)的可可园,叶片症状和果腐的发生率较高。根据本研究,可以推断可可炭疽病除了不规则叶斑症状外,其余症状已在印度主要可可种植区蔓延,并有可能在最近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桉树作为造纸和纤维板原料显出其特殊和重要。六万林场计划在近几年内种植桉树5万亩 ,在种苗供应上主要采取无性扦插培育。但在培育苗木过程中 ,苗木大量死亡 ,给育苗承包者带来极大的难题。笔者为此对扦插苗的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对各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观察与防治试验 ,现总结如下 :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1.穗腐病发生情况 :主要危害扦插后7~30日的苗木 ,危害率一般为20 %左右 ,有的高达50 %~70%。症状与发生特点 :表现为苗木的下部分叶及茎基变褐色 ,叶片失去正常绿叶 ,稍向下垂 ,随之受…  相似文献   

20.
柿子炭疽病是柿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经过对柿子炭疽病发生情况调查和分析表明,柿子炭疽病在我省柿子产区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0~12年生的树株发病率为59%~93%,感病指数14~75,平均感病指数54.2。受害最重的是10年生以上的柿子树。该病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上越冬。发病程度与柿子园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针对柿子炭疽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柿子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