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合成抗菌剂商品名称为喹乙醇(Olaquindox),是由西德BIL公司研制开发的专用于动物的合成抗菌药。此剂为2-(N-2-羟乙基氨基甲酰)-3-甲基喹噁啉-1,4-基环氧化合物。特点: 1.是动物专用的合成抗菌剂。 2.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猪血痢密旋体有强的抗菌性。 3.能与其他抗革兰氏阳性菌的饲料添加剂合用。 4.既可用于哺乳期母猪也可用于仔猪。 5.有明显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效率作用。使用情况日本从1981年开始应用,尤其从1983年禁止使用商品名称为卡巴氧(Ca-rbadox)合成抗菌药后,喹乙醇得以迅速普  相似文献   

2.
喹乙醇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浓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24只健康石岐杂中鸡单剂量内服(30mg/kg)和静注(20mg/kg)喹乙醇作了药动学分析,对32只健康石岐杂中鸡单剂量内服喹乙醇(30mg/kg)作了组织浓度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喹乙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房室分析法、内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统计矩理论非房室分析法处理。经计算所得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内服:t1/2 ka 0.64±0.10h,t1/2 ke 1.25±0.06h,AUC_(po) 68.84±3.12mg/L·h;静注:t1/2α 0.27±0.02h,t1/2β 1.72±0.03h,Vd 0.56±0.05L/kg,CL_B 0.23±0.01L/kg/h,AUC_(iv) 87.20±1.58mg/L·h。生物利用度F为52.99±2.32%。组织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喹乙醇在肌肉、肝、肾、脾、肺的浓度较低,给药后24小时,这五种组织中喹乙醇的残留已低于检测限(0.2μg/g)。喹乙醇在鸡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均迅速。  相似文献   

3.
(一)药物中毒 1.喹乙醇中毒.喹乙醇是一种具有特效抗菌作用的生长促进剂,能显著提高鸡的饲料消化和吸收能力,整个饲喂过程均可使用,不影响肉品质量.但喹乙醇易吸收,排泄慢,超量连续使用,或用药时间过久,或因混于饲料不均匀,都容易中毒.  相似文献   

4.
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由于它对动物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和抗菌作用,很多养殖户都喜欢用做饲料添加剂。也有人因使用不当而使畜禽发生中毒,现将该药的作用、用法等介绍如下:1性状、作用与用途喹乙醇为浅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难溶或不溶于乙醇,是一种低毒、特效并具有抗菌作用的畜禽生长促进剂。它能显著提高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等特别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痢疾密螺旋体…  相似文献   

5.
鸡的喹乙醇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的喹乙醇中毒张家峥张华苏桂花(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站461000)王永生丁福成廖桂枝(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畜牧中心)喹乙醇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同时还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抗菌...  相似文献   

6.
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为浅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在近年来的养禽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品具有促进畜禽生长和抗菌防菌的双重作用。 我场应用喹乙醇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用法是按5毫克/公斤体重·次倒入容器中加热,煮沸10分钟,待完全溶解后呈红色即可,然后再加入鸡一次所需的饮水量。一般是每天清早饮用一次,连用三天。我们在防治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氟苯尼考是人工合成的甲砜霉素单氟衍生物,其抗菌谱与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与甲砜霉素,属于动物专用抗菌药,在畜禽上广泛使用,尤其在猪与鸡上,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效果明显。但是其在成年反刍动物的应用时,可能内服无效,而且能引起消化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喹乙醇在鸡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其生化毒性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13只健康AA鸡单次内服喹乙醇中毒剂量(120mg/kg)作了毒物动力学分析。用乙腈—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血浆中的喹乙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浓度。喹乙醇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为:t1/2Ka0.63±0.26h,t1/2α1.12±0.34h,t1/2β7.26±3.02h,Ke0.59±0.15h-1,Tmax1.19±0.31h,Cmax71.40±12.81μg/ml,AUC258.12±36.11mg/L.h。本试验表明,内服中毒剂量的喹乙醇在AA鸡体内的吸收、分布均很迅速,但消除缓慢;给药后24h,血药浓度均高于0.2μg/ml  相似文献   

9.
谨防鸡的喹乙醇中毒■常剑鑫(江苏泰兴市畜牧兽医技术中心225400)喹乙醇又名倍育诺(Bay-n-ox)、喹酰胺醇、快育灵,它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一种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微溶于水。该药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能力和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猪的喹乙醇中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红波  高俊 《饲料工业》2000,21(3):36-36
喹乙醇 (喹酰胺醇、快育灵、倍育诺 )属喹啉类化合物 ,对动物有促生长作用 ,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并且 ,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 ,可防治肠道感染、巴氏杆菌病等。因此 ,喹乙醇被广泛用作畜禽生长促进剂 ,有时也用于抗感染治疗。由于其安全值较小 ,我国家禽喹乙醇中毒的报道屡见于报端。在我国 ,猪喹乙醇中毒的报道极少。虽然猪对喹乙醇远不如鸡、鸭对喹乙醇那样敏感 ,但猪的喹乙醇中毒在我国时有发生 ,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损失。1病因为促进猪只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 ,预防腹泻 ,提高猪只存活率 ,喹乙醇在全价料中的推荐剂量为 :小于2月龄…  相似文献   

11.
喹乙醇,又名倍育诺、喹酰胺醇、快育灵、奥拉金等,为一种化学合成抗菌促成剂。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无臭,味苦,溶于沸水,微溶于冷水,难溶于或不溶于甲醇、乙醇、氯仿等普通溶剂,该物质很稳定,对热不敏感,但对光敏感,光照使其降解。  相似文献   

12.
喹乙醇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喹乙醇,商品名为快育灵,最早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研制开发,对动物有抗菌促生长作用.由于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因而在畜禽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推广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成为我国鱼虾类配合饲料中最主要的促生长剂之一.但近年来,已发生多起由于过量使用喹乙醇而引起养殖动物死亡的事故,尤其是鸡和鱼类,其致死原因尚不明确.本文有针对性地对喹乙醇的使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家禽中毒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家禽健康、威胁家禽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家禽的中毒病虽有别于传染性疾病,但对养禽业尤其是集约化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不但可以引起大批死亡,有些还可因蓄积中毒而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临床上鸡的常见中毒病主要有:1药物中毒1.1喹乙醇中毒喹乙醇是一种具有特效抗菌作用的生长促进剂,能显著提高鸡的饲料消化和吸收能力,整个饲喂过程均可使用,不影响肉品质量。但喹乙醇易吸收,排泄慢,超量连续使用易中毒。中毒鸡精神沉郁、厌食、流涎、排黄绿色稀便、冠…  相似文献   

14.
喹乙醇不仅是一种抗菌剂,而且还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近年来被养禽业广泛应用,但由于喹乙醇的使用安全范围小,在用药过程中不慎易引起中毒。 某养鸡户购进罗曼鸡1000只,为防病将200克喹乙醇纯粉拌料300千克,饲喂20日龄的雏鸡,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乙醇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金华 《中国饲料》2002,(10):17-18
喹乙醇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及广谱抗菌作用。相对其他兽药 ,添加成本较低 ,大部分饲料厂 ,特别是中小饲料厂多用其作为畜禽配合饲料的药物添加剂。由于喹乙醇具有中等至明显的蓄积毒性 ,饲料中添加量过大或混合不均匀、饲喂时间过长等均能引起鸡、鸭中毒。我国目前正加紧实施饲料安全工程 ,加大对违规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行为的打击力度。开展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喹乙醇含量检测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有关资料 ,根据喹乙醇的理化特性 ,笔者摸索出了一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喹乙醇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硝氯酚 ( Ba Yer 90 1 5 )又称拜耳 90 1 5 ,是一种高效低毒、使用安全的驱虫药 ,可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氢酶 ,从而影响虫体代谢过程而产生驱虫作用 ,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小的特点 ,内服后在肠道吸收不完全 ,吸收的部分经肝对肝片吸虫发挥作用 ,未吸收的部分在肠内对绦虫发挥作用 ,本品排泄较慢 ,经胆汁随粪便排出 ,无明显蓄积作用 ,中毒量为治疗量的 3~4倍 ,黄牛内服 3mg/kg,牦牛内服 3mg/kg,绵羊内服 4mg/kg,若超过上述剂量即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1 998年 8月 ,日月乡日月山村董某的 8头牦牛由于内服硝氯酚剂量过大而引起中毒 ,并进行…  相似文献   

17.
替米考星是一种由泰乐菌素经酸水解后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畜禽专用抗生素[1-2].具有谱广、抗菌作用,同时可作为免疫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自身防御功能的独特机制[4].替米考星的药动学已在牛、羊、猪及家禽[5]等动物上进行过研究,内服和皮下注射给药吸收快,血中药物半衰期长,药物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范围广[6].替米考星的靶器官为心脏,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具有影响作用[8-9],但现在的仅有关于牛、猪、羊、犬等注射替米考星后对心功能影响的报道,而未见关于鸡的研究.因此,本试验对此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8.
喹乙醇属于喹恶啉,是二氮氧化物类的化合物,微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中,在空气中稳定。此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禽霍乱、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感染、鸡白痢、鸡副伤寒,以及鸡的卡氏白细胞虫病,特别是治疗和预防急慢性鸡、鸭、鹅等的出败和副伤寒  相似文献   

19.
1病因1.1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引起蓄积性中毒,饲养人员对喹乙醇使用量掌握不确切,造成动物中毒,为了急于治疗疾病,盲目使用药物,剂量过大造成动物中毒。1.2使用方法不当喹乙醇使用剂量较小,当作饲料添加剂必须计算准确、混合均匀。该药在水中几乎不溶,但有些养禽者为图方便,使喹乙醇饮水投药时,部分药物沉淀导致鸡中  相似文献   

20.
喹乙醇在鸡组织的消除及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鸡多次内服(30mg/kg,每隔12h1次,连用6次)及单剂量内服(120mg/kg)喹乙醇在肝、肾、肌肉及脂肪4种组织中的消除及残留的研究。用乙睛-乙酸乙酯(3/2,V/V)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喹乙醇的浓度。色谱条件:C_(18)-ODS柱(25cm×4.6cm);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V/V);流速1.0m/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鸡多次内服喹乙醇,于第6次给药后在肝、肾、肌肉及脂肪中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分别是4.32、4.54、3.31及3.03h。若规定组织中喹乙醇的最高残留限量0.001mg?kg为可食用,则休药期应为2.5d。内服单剂量喹乙醇(120mg/kg)后在肝、肾、肌肉及脂肪中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分别是16.16、15.19、12.37及11.00h,若规定食用组织中喹乙醇的最高残留限量为0.001mg/kg,则休药期应为8.56。结果表明,鸡内服中毒剂量的喹乙醇(120mg/kg)显著减慢其在体内的消除,而延长在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及残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