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培养菌种A、B、C、Se制成悬液后与污水样品a、b、c共同培养。增殖后将混合培养液离心。制备裂解液,取上清液过滤除菌后,得到较纯噬菌体样品。通过单层平板法鉴定是否有噬菌体的存在。用双层平板法纯化噬菌体,制成噬菌体制剂。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纯化了抑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EHEC)0157:H7的噬菌体,并对其进行效价测定。将宿主菌EHEC0157:H7培养制成悬液后与污水样品37℃共培养16h,将培养物离心、过滤除菌后得到该菌的噬菌体原液。噬菌体原液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5次纯化,得到直径相同的噬菌斑。纯化后噬菌体的效价达到12×10^pfu。电镜观察表明,该噬菌体呈蝌蚪状。根据ICTV对病毒的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属长尾噬菌体科,为烈性噬菌体。  相似文献   

3.
仔猪水肿病高免血清与菌苗的制备及小白鼠保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的溶血性大肠杆菌菌株制备混合冻融裂解菌悬液配成电油乳剂苗以庶部皮内多点注射兔子可以制备具有凝集及沉淀滴度的高免血清,以小白鼠混合菌悬液攻毒具有较好保护效能。用混合冻融菌悬液制成Al(OH)3灭活苗免疫小白鼠,以新鲜细菌培养液及冻融裂解菌击均可良好保护能,显示血清及菌苗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下旬经治一起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取病兔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典型菌落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下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小白鼠致病性试验;并取病死兔的肝脾制成混悬液进行人"O"型红细胞凝集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等进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料分离菌培养特征、涂片镜检及生化试验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征基本吻合,试验组小鼠于20h发生死亡;悬液能够凝集人"O"型红细胞,兔回归试验出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症状及兔致死结果;说明该病例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兔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经过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的紧急免疫及高敏药物的治疗,疫情最终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噬菌体治疗呼吸性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牙Controlvet公司的研发人员采用细菌噬菌体替代抗生素来治疗细菌病。他们对3种大肠杆菌噬菌体(phiF87E(肌解噬菌体)、phiF258E(长尾噬菌体)、phiF61E(肌解噬菌体))的给药方式和剂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66-470
从采集的羊肉和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炭疽芽孢杆菌,样品制备悬液,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的细菌,然后涂布PLET琼脂平板进行选择性增菌培养。疑似菌落首先使用炭疽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然后进行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抑制试验的鉴定;鉴定非炭疽的菌落进行16SrDNA的测序分析。从可疑羊肉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炭疽芽孢杆菌,确定了本次突发事件的传染源。从屠宰地点采集的土壤样品中未检出炭疽芽孢杆菌,土壤中分离的疑似炭疽样菌落经16SrDNA测序和比对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他需氧芽孢杆菌属的细菌。  相似文献   

7.
将微生物实验室分离保存的44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生化鉴定,将鉴定正确的大肠杆菌接种于肉汤培养基,取幼龄培养物利用双层平板法进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对分离的噬菌体进行增殖后,经过滤除菌得到较纯噬菌体样品,并用甘油进行分装保存。  相似文献   

8.
于新友  李天芝 《养猪》2021,(2):113-115
从山东滨州某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病料样品,首先进行腹泻性病毒检测排查,后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常见猪群病毒性腹泻检测均为阴性.病料镜检发现一种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杆菌.分离菌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发现本菌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征,结果表明仔猪腹泻病原为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为O149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  相似文献   

9.
从湖南3个高热病发病猪场11头病死猪的病料组织中均分离出了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鞭毛抗原(K88、K99、987P和F41)全为阴性反应。经过157种菌体抗原血清学检测,血清型为5、6、15、22、32和8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和头孢类药物敏感。将其中4头猪原代分离的大肠菌培养物以原倍(2×107个/mL)、104和108稀释的菌液分别感染18~22 g小白鼠,原倍菌液感染的小白鼠12/30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而104和108稀释菌液感染的小白鼠均健活;将未经除菌的病死猪组织悬液、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大肠杆菌、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及大肠杆菌分别感染30日龄左右的健康小猪,除未经除菌的组织悬液感染猪3/3发病,2/3死亡外,其余所有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升幅达1~2℃,减食,精神萎靡,但没有死亡;将死亡猪再次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和猪,小白鼠12/15出现死亡,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超过1℃),没有出现死亡。结果证明:大肠杆菌在高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只起协同诱发作用,引起猪发病死亡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并测定噬菌体的效价、温度稳定性、p H稳定性、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噬菌体治疗大肠杆菌病的效果。结果显示分离的噬菌体Bp1805最佳MOI为1时,其效价可达2.4×10^10 pfu/m L;噬菌体Bp1805对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广,在p H5~p H10范围内非常稳定,该噬菌体潜伏期为20 min,裂解期为50 min。大肠杆菌病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注射噬菌体比口服噬菌体治疗效果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与噬菌体治疗方式和治疗时间有关;噬菌体治疗大肠杆菌病效果优于恩诺沙星和硫酸庆大霉素。噬菌体Bp1805能够裂解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临床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生犊牛产气荚膜梭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龙江某牛场临床表现为腹泻、高热、猝死的新生犊牛进行诊断,通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等技术,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阳性细菌和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分离菌进行纯化培养、生化鉴定、PCR毒力因子测定以及动物感染等试验,确定两分离菌株分别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和含有irp2、fyua病因子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该疫情为牛产气荚膜梭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利用红霉素和壮观霉素进行了针对性地防治,迅速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2.
南昌某猪场仔猪大量死亡,为了查明病因,找到防控的有效办法,对死亡仔猪病变部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得到分离菌Z-d-1、Q-d-1、Q-d-2,用常规法对3株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Z-d-1与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一致;Q-d-1、Q-d-2与气单胞杆菌生化特性一致;3株分离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丁胺卡那、呋喃唑酮均高敏;攻毒小白鼠24 h均死亡;乳酸菌对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Z-d-1为大肠杆菌,Q-d-1、Q-d-2为嗜水气单胞杆菌;该病为大肠杆菌与嗜水气单胞杆菌混合感染所致;乳酸菌可取代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其病原菌有数十种之多,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标准的链球菌鉴定程序包括增菌培养、血琼脂平板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然后用细菌纯培养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或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整个过程不仅需要5d左右的时间,而且需要必要的细菌学试验条件和技术。因此,很多奶牛场在治疗乳房炎前很少进行必要的细菌学鉴定和药敏试验,长期、盲目、超量使用抗生素已导致细菌耐药现象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14.
猪肠道感染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会造成养猪场重大经济损失。掌握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和控制措施对攻克该病至关重要。造成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的ETEC通常携带F4菌毛(K88)、F5菌毛(K99)、F6菌毛(987P)或F41菌毛,而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ETEC携带F4菌毛(K88)和F18菌毛。这些菌毛能够附着到猪肠腔刷状缘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由此开启肠道感染的进程。在完成这一定植后,该菌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能够引发仔猪腹泻的肠毒素,如热稳定肠毒素a(Heat Stable Toxin a,STa)、热稳定肠毒素b(Heat Stable Toxin b,STb)和热不稳定毒素(HeatLabileToxin,LT)。业已证明,这些毒素对该病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基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定量,外加通过PCR方法证实存在编码毒力因子(菌毛和毒素)的基因。肠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必须考虑到鉴别诊断和可能与疾病暴发有关的各种潜在病因。在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各种方法中,抗菌剂或抗生素得到人们的普遍采纳,人们主要使用抗生素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并治疗病猪。肠型大肠杆菌病的精确诊断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样本,以便利用半定量细菌学方法对引起该病暴发的ETEC进行分离和定量。基于出现的典型病变、细菌学检测结果以及确定特定致病因子来鉴定分离大肠杆菌。确认诊断结果和进行药敏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同大肠杆菌分离株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差异巨大。消费者对抗菌剂耐药性关注的增加,迫使养猪生产者更加理性地使用抗生素,这可以通过正确认识与抗生素疗法以及操作者和农场主对抗生素使用有关的问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动物大肠杆菌病的PCR检测方法,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相比较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同时为大肠杆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大肠埃希菌ECs1048基因序列分析,利用Premier5.0软件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大肠埃希菌ECs1048基因的PCR检测方法。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本方法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6℃。灵敏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本方法能够检测出的最低菌悬液浓度为1.5×10~2 CFU/mL,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稳定性与重复性试验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利用本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生化试验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应用于动物大肠杆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仔猪水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某猪场发生水肿病仔猪的脾脏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确定为引起仔猪水肿病的大肠埃希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引起小白鼠死亡,毒素试验证明该菌产生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SLT-2e),引起小白鼠发生水肿症状,该毒素对Vero细胞敏感,引起其死亡,药敏试验证明该菌对常见的抗生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巍山县某山羊养殖户,出生15 d内的羔羊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85%。样品经阿卡班(AKA)、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CAE)、梅迪-威斯纳病(MV)、蓝舌病(BTV)real-time PCR及普通PCR检测均为阴性。样品(脑组织)划线接种于5%的绵羊血琼脂、营养琼脂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 h。结果:在5%的绵羊血琼脂、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直径2~3 mm、稍凸、圆形、湿润、灰白色、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粉红色。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生化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为O78型。昆明小白鼠致病性试验显示,致病性较强,实验组25只小白鼠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并从死亡小白鼠肝脏和心血内成功回收到该株细菌。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择2020年3月25日某养殖场内发病犊牛尸体组织为病原来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料采集镜检、大肠埃希菌分离以及培养、细菌纯化、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试验以及溶血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养殖场内犊牛死亡原因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大肠杆菌菌株对于各类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庆大霉素以及硫酸链霉素敏感性强,对四环素以及新霉素耐药。大肠杆菌为导致犊牛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其表现出了对部分抗生素耐药的现象。有必要定期轮换用药,最好是先实施药敏试验择取敏感药物开展有效治疗,同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崔克  王家涛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1):207-208
自发病眼镜蛇体内分离的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做动物试验,可致小白鼠死亡,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毒力。用临床上常用的14种抗菌素纸片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眼镜蛇大肠杆菌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O2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以及噬菌体BP16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 将O2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新鲜培养物稀释成5×1010、5×109、5×108、5×107和5×106 CFU/mL 5个浓度梯度, 以测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量(LD50), 确定其感染剂量; 选取常用的对革兰阴性菌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药敏纸片进行药敏试验, 筛选出阳性对照药物; 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确定噬菌体裂解液的无菌性及安全性, 用于后续试验。将80只雏鸡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与3个对照组, 试验组在雏鸡攻毒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 3个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氟苯尼考、大肠杆菌菌液、生理盐水, 其余条件一致, 连续饲养7 d, 记录雏鸡的死亡率, 评价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人工感染试验鸡的防治效果。【结果】 O2血清型大肠杆菌的LD50为1.5×108 CFU/mL, 筛选出氟苯尼考作为阳性对照药物, 噬菌体裂解液中无菌, 噬菌体悬液对雏鸡安全, 可用于后续防治试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前6 h使用噬菌体能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在感染同时至感染后6 h内使用噬菌体, 能有效治疗大肠杆菌病, 且噬菌体治疗效果优于氟苯尼考; 当大肠杆菌攻毒剂量为1.5×108 CFU时, 噬菌体剂量为1.5×109 PFU时治疗效果为最佳。【结论】 大肠杆菌噬菌体BP16对大肠杆菌病具有防治作用, 本研究为进一步应用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及开发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