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a观察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1)出笋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中旬,历时25d左右。(2)退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979,全林退笋率为80%,且随时间和持续逐渐上升。退笋高度在50cm以下均有发生,退笋原因主要是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3)成竹数与出笋数变化趋势一致。(4)成竹高生长历时45d左右,总生长量,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975,23.78cm。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淡竹笋期的生长规律。经过四年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日照市,淡竹于4月下旬出笋,生长期40 ̄70天,笋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退笋率为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笋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5.
对茶杆竹出笋成竹规律及其合理立竹密度进行研究,表明茶杆竹出笋量随时间的变化进程为"少—多—少"。笋期呈"S"型曲线。不同笋期的竹高生长方程相关系数为0.9371~0.9418,经检验,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用Logistic方程回归效果较好。立竹密度试验表明茶杆竹林分密度应以11250株/hm2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石竹笋期至幼竹的高生长规律以及竹秆由基部向上节间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及各节间的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石竹出笋后12 d左右高生长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石竹由基部向上1~4节为短节,平均节长6.9 cm;5~12节为中节,平均节长16.0 cm;13~23节为长节,平均节长23.2 cm;24节以后又为中节,平均节长15.1 cm。根据石竹笋期的高生长规律,在竹林的经营中应适时进行强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二个出笋大年和多次重复的对比观察,获得了大量数据,表明大径毛竹林在出笋、退笋、成竹规律的过程中,与不同经营水平竹林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了大径竹林具有优良林分结构的调节效应,促进了大径阶新竹株的进一步提高。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可为大径毛竹林的合理经营,促进国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王朗1985年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以来,筛选出的四个适应性最强的种: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和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及本地缺苞剪竹(Fargesia denudata)作材料,研究了各竹种当年生笋、一年生幼竹和二年生成竹的秆、枝、叶、箨和单株间以及与竹笋——幼竹期高径(D~2H)生长间的异速生长常数K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竹笋到一年生幼竹的各器官(组分)的K值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在竹笋——幼竹期K值的变化规律。另外还根据笋秆K_s值与缺苞箭竹比较,确定各竹种竹笋——幼竹期的长短及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评价各竹种的适应性能力。结果表明:笋期秆异速生长最显著的是糙花箭竹,顺次为石棉玉山竹、青川箭竹和冷箭竹。一年生幼竹器官异迷生长缺苞箭竹向多枝性发展,青川箭竹枝与秆之间生长近似于线性关系,秆、枝、叶和单株间成均衡性生长,而石棉玉山竹、糙花箭竹和冷箭竹则向少枝大秆型发展。单株生物量累积速度的主要因子是叶的生长,其次是秆、枝。二年生成竹的K值出现明显的变化,各竹种经竹笋——幼竹期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是不同的,石棉玉山竹和青川箭竹一般为1—2年,糙花箭竹和冷箭竹约为2—3年。竹笋——幼竹期K值因种和不同生长年龄而发生变化。笋期(秆、单株)生长速度与其笋成竹的秆、枝、叶和单株K值成负相关,但是笋期异速生长越快,则竹笋——幼竹期越长,进入稳定加固期较晚。对于可塑性强, 较为敏感的竹笋——幼竹来说,时间经历越长,对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将会变大。生产实践中,可用笋期秆异速生长常数K_s的大小来确定各竹种其笋进入幼竹和成年稳定后的适应能力及适应程度。表中的数字模型可用来预测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光箨篌竹笋期的出笋规律、成竹规律以及竹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光箨篌竹林分的母竹立竹度一般应保持在2500株/亩左右、Ⅰ~Ⅱ级母竹株数保持在40%以上时,才能保证林分的优质高产与稳产;抽枝成竹历期长短受竹笋笋级大小、出土早晚或立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可相应延长或推迟2~4d左右,一般历时25d,竹笋开始抽枝成竹时的高度一般为5m左右;竹笋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明显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尤其是对气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 :(1)“谷雨”至“立夏”是茶秆竹的出笋期 ,历时 40d左右 ,在出笋后 10~ 2 5d ,是出笋高峰期 ,约占出笋总数的 71%~ 84%。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 3个阶段。 (2 )竹鞭垂直分布浅 ,一般在 0~ 30cm的土层中。全劈、全锄、浅翻、浅翻加施肥可明显促进竹鞭生长和笋芽分化 ,且以浅翻加施肥效果最佳。 (3)立竹度与新竹数量、平均胸径、平均高均呈现开口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关系。 (4 )合理留笋长竹时间应为出笋盛中期。施用发笋肥可提高笋产量。 (5 )竹 阔叶树混交林经营应保留一些固氮树种和珍稀树种 ,清除“老狼木”、“霸王木” ,对影响竹林繁衍和发育的伴生树种要进行强度修枝。 (6 )野生茶秆竹林 ,应在留足新竹基础上采收春笋 ,积极进行抚育性采伐 ,调整竹林结构 ,选择合适的垦复措施。 (7)丰产竹林的合理年龄结构是 1~ 3年生立竹各占 1/ 3,或 1~ 4年生立竹比例为 3∶3∶3∶1。中下坡合理立竹数为 10 5 0 0~ 135 0 0株 /hm2 ,上坡为 15 0 0 0~ 16 5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早竹、雷竹、红竹、高节竹、角竹、五月季竹6个竹种在笋期的出笋始末期限,出笋数量和质量,以系统地揭示和掌握它们的生长规律及各自的经济性状,为发展和选择笋用竹种以及笋用竹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5种中型丛生竹笋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5种应用广泛的中型丛生竹(慈竹、佛肚竹、棉竹、香竹、撑绿杂交竹),研究其笋期生长规律,为其推广栽培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5个竹种的出笋高峰期集中在6-8月份;出笋持续时间为94~290 d,其中香竹笋期最长,慈竹笋期最短;各竹种退笋率为12%~21%,其中撑绿杂交竹退笋率最高,香竹退笋率最低;种植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直接影响笋期生长,表现为年平均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的地方竹种的退笋率越低、笋期越长及笋体越大;施肥能够促进各竹种笋期的生长,肥料种类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同,其中尿素的处理效果最好,氮磷钾复合肥次之,普通过磷酸钙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月下旬福建三明市区出现极端低温,最低气温-4. 2℃,造成引种的勃氏甜龙竹遭受较严重的冻害。为探讨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影响,分别选择砍伐枯竹与扒土施肥结合、砍伐枯竹及未采取冻害补救措施3块样地进行出笋、退笋、笋高、地径及笋重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达高度显著影响,尤其对勃氏甜龙竹平均每丛笋总重量的影响最大;扒土施肥对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出笋期也略长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竹林,对提高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的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竹类植物地下茎、芽、根、笋、秆、枝和叶等部分的生长规律,探讨了笋和幼竹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竹类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推进对竹类植物生长规律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茂彪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3):34-36,39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7.6 % ,笋重占 1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72 .1% ,笋重占 78.1%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5 .13cm。  相似文献   

16.
17.
巴山木竹发笋生长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作了发笋规律,成竹规律和高生长规律的研究。发笋规律的研究包括五个方面:1.发笋季节;2.发笋部位;3.鞭、母竹年龄和发笋;4.鞭系深度和发笋;5.立竹数量与发笋。其成竹及高生长规律也分别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观测肿节少穗竹的幼竹-成竹生长过程,分析其出笋成竹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肿节少穗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中旬,历时约45 d,出笋初期出笋较少(持续时间3d左右,占7.42%),盛期出笋数较多(持续时间15 d,占77.48%),末期出笋数下降(持续时间27 d,占15.10%),退笋原因主要是虫退,占退笋总数的73.78%,平均成竹率为64.03%.各同生群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精度较高,拐点出现的时间均是各同生群曲线高生长的关键时期,且较早同生群的竹笋自始至终要比较晚同生群要高.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用林合理竹龄结构及其笋期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不同毛竹林分观测分析,提出2度竹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笋用林的产量。分析丽水市郊山地笋用林盛期出现的时间及其发生规律,认为笋用林笋期生长规律和气象因子关系密切,丽水市郊的山地笋用林通常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出笋盛期。对刚露箨叶至出土后10天的笋个体分析表明,对单支笋重的影响长度比笋径大,留笋时间的长短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但从营养成分、加工适性等方面考虑,以笋刚出土时挖掘为最适时期,此时,笋长与笋径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择我国重要经济竹种龙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和黄金碧玉竹4种大型丛生竹种,研究了这些竹种的发笋情况、笋高生长规律以及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竹种的竹笋形态均呈锥形,笋体颜色深浅不一,个体大小不一,龙竹笋体最大,黄金碧玉竹笋体最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黄金碧玉竹退笋率最低(17%),其他依次为版纳甜龙竹(19%)、云南甜龙竹(22%)、龙竹(25%);黄金碧玉竹的出笋期最长(222 d),其他依次为龙竹(170 d)、云南甜龙竹(153 d)、版纳甜龙竹(100 d);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各竹种竹笋出土后30 d内高生长缓慢,30~80 d高生长较快,80 d以后高生长趋缓直至停止生长;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年降雨量大的地区,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好;施肥能明显降低退笋率,延长发笋期,增加笋直径;不同肥料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不同,各竹种均表现为施用尿素的竹笋生长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复合肥,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