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牛白血病(简称BL),是淋巴系统细胞的肿瘤性增殖的疾病,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分为地方性牛白血病(EBL),散发型牛白血病(SBL)(犊牛型或青春期胸腺型)和皮肤型牛白血病。地方性牛白血病发病率高且成为流行病,给养牛业造成不小  相似文献   

2.
牛白血病又称牛病毒性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症、牛淋巴肉瘤、牛恶性淋巴瘤、牛白血病复合征等。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网状系统全身性恶性肿瘤。它是由淋巴组织的一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的恶性增生后进入血液中,使白细胞异常增多,导致以恶病质和高病死率为特征。1病原为牛白血病病毒。根据本病病原的不同,分为地方流行型白血病和散发型白血病两大类。牛地方流行型白血病病毒呈C型病毒粒子,其直径为90~120nm,核心直径60~90nm,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熟病毒粒子在细胞膜上以出芽方式释放。牛白血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加热60℃以上,可使…  相似文献   

3.
至今在日本,有关牛白血病的临床检查的详细报道几乎没有,在我们的第一报中,将牛白血病的病型分类,并以临床所见为基础,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本病的生前诊断,除临床症状外,血液检查,特别足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加和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可做为参考。关于此点已有很多报道,但在日本还没有进行过十分详细的探讨。本文就前报道的白血病牛的血液,骨髓及淋巴结穿刺液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探讨,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白血病是牛慢性肿瘤病的一种,是由白血病病毒感染所引起,呈世界分布,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主要传染源;本病潜伏期长,以3~9岁牛发病最为集中,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2种,主要表现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等;本病通过加强检疫、定期驱虫、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  相似文献   

5.
牛的血淋巴系肿瘤首先起源于淋巴样组织,但肥大细胞白血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也有报告。早期报道的粒细胞性与嗜伊红性白血病可能是肥大细胞白血病的误诊。但粒细胞性白血病据报曾发生在一头4月龄的 Angus 与荷兰牛杂交的处女牛。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可能是恶性淋巴瘤的组织细胞型,偶见于牛,也曾有报告。纤维肉瘤少有报道。白血病综合症在美国及英国广泛地被命名为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淋巴肉瘤;但在别处往  相似文献   

6.
关于动物的淋巴性白血病和血形成器官的其他恶性肿瘤,在禽类(鸡、火鸡、雉、鸽、鸭、鹅、鹌鹑、金丝雀、澳州小鹦鹉等)、家畜(羊、牛、马等)、实验动物(小鼠、大鼠、猫、狗、猴等)及蛇中均有发生,国内外报道资料较多。但是,在人工驯养的珍贵毛皮动物中,发生本病的报道资料甚少。我国自1956年从国外引进美洲水貂饲养以来,尚未见到有关本病的报道。笔者于1982年12月22日,在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养殖实验场发现美洲水貂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白血病又称牛病毒性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症、牛淋巴肉瘤、牛恶性淋巴瘤、牛白血病复合征等。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网状系统全身性恶性肿瘤。它是由淋巳组织的一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的恶性增生后进入血液中,使白细胞异常增多,导致以恶病质和高病死率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牛白血病,在我国多报道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据上海统计,从1974年至1980年屠宰淘汰乳牛10,709头,其中检出白血病78头(占0.73%),而且检出率是逐年上升趋势,黑龙江省也有本病死  相似文献   

9.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腹泻、产奶量下降、妊娠牛流产、产畸形胎或死胎为主要临床特征,将本病简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或牛的黏膜病。牛群一旦感染本病,每年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在1946年美国首先报道,随后在美国的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相继出现该病的报道,分离得到该病的毒株。1971年,美  相似文献   

10.
牛白血病病毒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白血病(Bovine Leucosis,BL)是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高度病死率。其病原为牛白血病病毒(BLV)。本病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世界养牛的国家。我国自1977年以来,先后在江苏、安微、上海、陕西、新疆等地发现本病,并有扩大之势,对养牛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牛白血病病毒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BLV分子致病机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省乳牛淋巴性白血病病例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白血病(Bovine leukemia)又名牛地方流行性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病(lcukoris cnzootica bovis)、牛淋巴肉瘤(Bovine lymphosarcoma)、牛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ma of Cartle)、牛淋巴瘤病(Bovine lymphomatobis)等。是牛的一种进行性的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网状细胞恶性增生,全身和部分淋巴结明显肿大。Knuth和Volkmann 1916年首次描述了本病。目前本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国。据近年来记载,本病的发生有迅速增加的趋势。在美国不同地区屠宰牛肉食品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正> 牛白血病(Leukaemia Bovum)又名牛淋巴肉瘤(Bo—Vine Lymphosacocma)、斗淋巴瘤病(Bovine Lymphomatosis),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组织增生(Leukosis Enzootica Bovis)等,是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高度死亡率。近几年来,乳牛白血病在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水牛白血病报道却少见。去年七月份,我们在江西省安义县发现了一头水牛白血病,并普查了病牛所在牛群,已作报导。迄今巳一年零五个月了,近时,我们对此可疑牛群再一次进行了普查,还选查与它紧邻地区的奉新县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牛白血病临床生物化学性状变化的研究极少,并且有关本病的代谢异常情况也不清楚。作者们为了搞清本病的代谢变化要点和做好早期诊断有效的检查项目,对第1报的2头白血病牛的临床生物化学的性状变化进行了探讨。一、血清蛋白:总蛋白量降低,白蛋白较低,球蛋白特别是a一球蛋白轻度上升。非蛋白氮:血清尿素降低,肌酸和尿酸轻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牛白血病病毒是引发牛白血病的病原,由于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牛群给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肉牛或奶牛养殖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在牛白血病的防控工作中,了解牛白血病的流行情况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从而针对性的提供防控建议,因此牛白血病的流行病学是牛白血病防控的基础。临床诊断以及实验室的检测是牛白血病疾病确诊、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疾病监测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对牛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常规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为牛白血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白血病(Leukaemia Bovum)是一种致死性淋巴网状组织呈肿瘤性增殖的疾病。1981年底,我们在武汉市某奶牛场也发现了本病,现将发病情况及其诊断报告如  相似文献   

16.
<正>鸡血管瘤型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以体表出血、死亡为特征。我国在2006年由辛朝安等首次报道该病,目前的研究表明,本病由ALV-J或ALV-A亚群病毒引起。2008年  相似文献   

17.
牛冠状病毒病也称新生犊牛腹泻,是由牛冠状病毒引起的犊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特征。本病还可引起牛的呼吸道感染和成年奶牛冬季的血痢。1973年在美国首次报道,目前已遍布全世界。  相似文献   

18.
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 virus,BLV)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样细胞恶性增生,进行性恶病质和发病后的高死亡率。此病早在19世纪末就被发现,但直到1969年才由美国的Miller从病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分离到病毒。目前此病几乎遍及全世界各养牛国家,亚洲的日本发生也较多。此病在我国于1974年首次发现于上海,目前本病有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在某些牛群中血清阳性率已达30%~50%,已成为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牛源的血液代用品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此类代用品病毒安全性检测就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鸡血管瘤型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以体表出血、死亡为特征。我国在2006年由辛朝安等首次报道该病,目前的研究表明,本病由ALV-J或ALV-A亚群病毒引起。2008年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性感冒是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南方,本病多流行于5~8月多雨潮湿、气候炎热的季节。虽然本病大部分呈良性经过,但其流行季节适逢水稻耕种期,此时需要大量的畜力投入使用,故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自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累计达1 500多例,治愈率达到97%。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