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铜、钼元素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Cu、Mo元素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各器官Cu、Mo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不同季节、不同器官中Cu、Mo元素含量差异明显。Cu、Mo有提高生长部位活动能力的作用。(2)不同季节、不同器官抗坏血氧化酶含量和活力差异极为显著,不同季节、不同器官抗坏血酶氧化酶活力大小排序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铜对华北落叶松体内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多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及三年生换床苗铜元素及多酚氧化酶在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器官中PPO酶的含量和活力差异极为显著,同一器官不同时间的多酚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差异也极为明显,多酚氧化酶是华北落叶松的抗寒性基础条件之一。(2)PPO酶活性的变化与Cu含量变化有关,铜处理处理后PPO酶活性增加。(3)铜处理华北落叶松能合成新的PPO同工酶蛋白,可以增加原有同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不同盟官不同时期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多酚氧化酶是华北落叶松抗寒性的基础条件之一。b.多酚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c.多酚氧化酶与华北落叶松抗虫能力及受害后恢复生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热胁迫对华北落叶松、油松针叶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抗氧化酶方面探讨华北落叶松高温伤害机理,以华北落叶松、油松为材料作对比试验,对不同热胁迫处理下叶内SOD、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热胁迫温度同时胁迫两树种,华北落叶松SOD活性始终高于油松;各温度胁迫短时间内华北落叶松POD活性高于油松,胁迫超过一定时间,油松POD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华北落叶松,即在长时间热胁迫胁迫时,油松能维持较高的POD活性。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研究,建立以胸径、树高与林木全株及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得出华北落叶松不同林龄、不同胸径的根茎比,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建立树龄与单株林木生物量的指数函数形式的生物量积累估测模型,估算单株林木生产力;建立林龄与每公顷林分生物量负指数函数形式的林分生物量估计模型,估计林分生产力。最后估测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密度平均值为48.30 t/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坡向对华北落叶松林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根据调查资料,选择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不同坡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以及材积的变化规律。[结果]阴坡和阳坡林分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阴坡立地条件下胸径、树高和材积均高于阳坡;总体来看阴坡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影响较大,两者在35、30 a时差异最大,最大差值分别为0.001 4、0.003 2 m3。[结论]处于阴坡的华北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较阳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岳峰鑫 《乡村科技》2024,(1):100-105
为了解不同海拔对华北落叶松年内径向变化的影响,以围场县吉字营林区和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年内径向生长的起止日期、径向生长速率、年内径向累积生长量的差异。在围场县吉字营林区(低海拔,1 308 m)和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中海拔,1 530 m)设置了2个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监测样地,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监测仪对样地中的华北落叶松进行年内径向生长监测,通过日最大值法提取2022年不同海拔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量,并基于Gompertz函数对华北落叶松年内径向生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中海拔地区的华北落叶松生长开始时间比低海拔地区晚15 d,结束时间早5 d,生长季时间缩短了20 d;在快速生长阶段,中海拔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速率和累积生长量低于低海拔地区;在慢速生长阶段,中海拔地区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速率和累积生长量高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8.
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贮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大面积分布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功能,对该地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林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贮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呈明显的增加趋势,9、13、33、4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1.97、34.14、55.62和141.70t/hm2;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元素的贮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枝、叶中碳元素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碳库中,凋落物占有较大比例,一般可达到20%以上。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转化和扩展因子FBCE和生物量扩展因子FBE有随林木胸径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初期下降速度较快,胸径大于8cm时,下降速度趋缓,最后趋于稳定;同时,FBCE、FBE及根茎比有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该地区华北落叶松林的FBCE和FBE值接近于中国各地区落叶松林的平均水平。燕山北部山地40年生以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迅速,生物有机碳积累速率快,该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华北落叶松中、幼龄人工林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碳汇之一。  相似文献   

9.
分析不同混交林配比结构对落叶松毛虫发生的影响,明确落叶松毛虫发生规律,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辽宁省铁岭市的落叶松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设置2个组,试验组为华北落叶松—云杉混交林,对照组为华北落叶松纯林,分析不同配比结构混交林对落叶松毛虫发生数量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株林木感染松毛虫数量方面,华北落叶松纯林单株林木感染数量高于不同配比结构的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单株林木感染数量接近9.89头,混交配比为3∶5的混交林单株林木感染数量为2.73头,其余混交配比的混交林单株林木感染数量在6.87~9.16头。在落叶松毛虫发生率方面,华北落叶松纯林松毛虫发生率高于不同配比结构的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毛虫发生率为33.76%,混交配比为3∶5的混交林落叶松毛虫发生率为14.75%,其余混交配比的混交林落叶松毛虫发生率均为20.35%~28.03%。综合来看,混交配比为3∶5的华北落叶松—云杉混交林可以降低毛虫发生数量和概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间伐提供依据.在坡向、海拔一致,林龄为30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选取了9个监测样地,分别代表3种间伐强度:20%、25%、30%,每一种间伐强度3个重复;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的保留密度分别为1050、1200、1350株/hm2.同时,在同一林分中设置了3个对照样地.调查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中树木的胸径和树高,并通过对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确定不同保留密度下样地与对照样地中各指标的差异,从而认识不同间伐强度的抚育效果.结果表明,林分抚育间伐明显改变了林分的结构,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增长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强度为30%的间伐效果最显著.这说明适度地间伐对林木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且林木生长速度、生长量都随着林分保留密度、郁闭度的加大而减小,说明适度抚育间伐措施对华北落叶松人工中龄林的生长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植被现状及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草甸等在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 ,已经不存在原始林 ,但在局部地段仍然较好地保存着具有原生性森林景观特征的蒙古栎林和胡桃楸林 .植物群落划分为 4个植被型组 ,8个植被型 ,2 2个群系 .针叶林主要有油松林、侧柏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阔叶林有蒙古栎林、山杨林、白桦林、胡桃楸林、黑桦林 ;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 ,三裂绣线菊灌丛、照山白灌丛、平榛灌丛、毛榛灌丛、六道木灌丛和胡枝子灌丛 ;灌草丛主要有荆条 -野古草 -隐子草灌草丛、三裂绣线菊 -野青茅 -披针苔草灌草丛 ;草甸主要有野青茅草甸 ,大齿山芹 -梅花草 -日本乱子草草甸 ,远东芨芨草 -红柴胡 -拳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 3种处理 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对造林后华北落叶松苗木地上和地下生长指标以及苗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以探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华北落叶松造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地径、新根数、根鲜重和生物量的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M - 3试剂蘸根结合生长期喷施 15 / 浓度的ABT - 6效果最好。对三个处理华北落叶松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ABT - 6和M - 3能够促进造林苗木的生长 ,其原因在于能够有效地调节苗木内源激素的水平 ,试验中使苗木体内生长素增加了 32 6 6 % ,脱落酸下降了 6 6 3% ,同时提高了超氧化物岐化酶和色氨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影响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10℃的有效积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年11月—当年1月的平均蒸发量;②气候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并通过单优势性、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形式对华北落叶松生长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叠叠沟小流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0株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6~10年分别是华北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1.11 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74 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且胸径、树高的生长曲线相关关系密切;华北落叶松胸径年内生长表现出前快后慢的规律,5月份生长积累值最大,为0.608 cm;树高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6月生长积累值最大,达到36 cm。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季内的林冠结构和光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 1 991~ 1 992年生长季中 2 9d的观测资料和 32株伐倒木分层测定数据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结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林木一级侧枝倾角随枝龄增长而增大 ,随着枝高度增加而减小 ;枝长随着枝高度降低而增大 .林分叶面积指数约 3/ 5分布在冠深 2 .5~ 4.5m (高密林分 )和 3.5~ 5 .5m (低密林分 )的空间内 .叶面积指数、枝表面积指数随冠深的累积分布曲线均呈S型 .生长季林冠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平均透过率和反射率均为 7月 <8月 <6月 <9月 ,吸收率则为 9月 <6月 <8月 <7月  相似文献   

16.
华北落叶松铜锌元素与酶活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三年华北落叶松 (Laris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幼苗各部位酶活性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各部位间的多酚氧化酶 (PPO)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2 )铜元素与PPO的关系较为密切 ,锌元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作用较显著 ,对细胞膜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测定华北落叶松苗木在四个时期的根系活力、叶绿素、电导率及保护性酶活性,旨在探索影响根系活力的因子。结果表明: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在速生期时最大,SOD活性在后三个时期都较大,PPO活性在生长初期最大,POD活性中间两时期较大,电导率在硬化期时较小。灰色关联性分析表明:缓苗期结束和硬化期SOD对根系活力的影响大,生长初期和速生期POD对其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铁桥林场森林资源平衡率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山西省太行森林经营局铁桥林场林业用地各龄级面积和立木蓄积的调查 ,应用“平衡率”数量指标和“面积、蓄积最优化”指标对森林资源的平衡率、蓄积分布、树种结构及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比重等作了初步分析 ;提出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加强对次生林的抚育改造、综合利用发展绿色经济 ;并对今后 2 0a的树种结构、面积分布、立木蓄积和次生林改造情况作了预测分析 .预测表明 ,到 2 0 19年该场人工林将由原来的 6 45 .7hm2 增加到2 76 0 2hm2 ,森林资源平衡率由原来的 0 5 6提高到 0 73 ;优势树种落叶松和油松的平衡率分别提高了 0 2和0 0 3;落叶松面积比重由 0 3%提高到 31 2 % ;油松面积比重由 93%降为 6 2 .7% ,主要树种的比例得到了调整 ,各龄级的面积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9.
该文用形态学、叶片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和PER,EST,GOT3种同工酶的分析方法,对3个黑、白杨派间杂交组合的亲本与杂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杨派间杂种都兼具父母本特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培育出具备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黑白杨杂种无性系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20.
七子花愈伤组织诱导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七子花愈伤组织的培养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索 ,研究了以七子花的越冬芽及嫩叶诱导的愈伤组织、无菌短枝扦插和叶柄培养 3条组织培养的途径来进行的七子花种质资源保护 .结果表明 :作为外植体 ,栽培的七子花叶片较野生的七子花越冬芽好 ;以MS +2 ,4 D2 +ZT2培养基最利于幼叶的愈伤组织诱导 ;短枝无菌扦插培养的存活率高于叶柄培养 .比较和分析了各条途径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七子花的组织培养作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