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 花生田杂草严重影响着花生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近几年来,虽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途径进行除草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存在着技术不配套,盲目用药,综合措施的运用不协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1987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杂草防除技术研究,同时将成果于1989~1990年在山东花生主产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单一使用乙草胺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使得一些地方花生、大豆田中的马齿苋、铁苋菜、反枝苋、藜等阔叶杂草逐年增加,并已形成灾害。这些阔叶杂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生长速度快,与大豆、花生争水抢肥,影响光合作用,阻碍生殖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也妨碍田间作业,增加了农民劳动强度。 1 苗前防治 在花生播种后出苗前,视土壤有机质和干湿情况,每亩(1亩=667平方米)用40%花生草克水悬乳剂200~250毫升,对水45~60公斤,均匀喷施土壤,不重喷,不漏喷。黏重土、天气干旱用高剂量,沙壤土、土壤湿度大用低剂量。土壤干旱应适当增大用水量,以增加土壤的吸附,提高药效。如果喷施得当,可保证花生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为害。 相似文献
8.
9.
分析不同耕作模式下花生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具体表现,从而促进花生有效生长,提升花生产量。以豫花9326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试验组为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轮作,对照组为花生多年连作,分析不同耕作模式对花生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结荚期、饱果期、收获期,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最高;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玉米花生间作和玉米花生轮作模式的花生单株结果数、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出仁率较高,其中以玉米花生间作最高。综合来看,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表现最佳,其次是玉米花生轮作模式,均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在免耕覆盖麦秸、免耕、旋耕3种耕作方式下,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喷施玉农乐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麦秸的杂草数量比免耕不覆盖的降低53%~82%,比旋耕的降低了62%~78%.30 g/hm2玉农乐处理,免耕覆盖麦秸的防效最好,免耕不覆盖和旋耕田差异不大;玉米田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玉农乐的用药量.免耕覆盖麦秸玉米出苗率降低,但是穗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增加;45~60g/hm2玉农乐处理,不同耕作方式中其产量差异不大;30g/hm2玉农乐处理和对照小区的产量,免耕覆盖麦秸的最高. 相似文献
11.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阔锄对花生田反枝苋、铁苋菜、苍耳、龙葵等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明显 ,但对黎、苘麻的防除效果较差。和威霸混用 ,可增加对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适宜施药时期为花生 3~ 5叶期 ,适宜用药量为单用 375~ 4 75ml/hm2 ,与威霸混用的适宜剂量为阔锄 375ml/hm2 ,混加威霸 6 0 0~ 90 0ml/hm2 。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 ,对花生安全 ,且除草效果好 ,防治成本低 ,可作为克阔乐等除草剂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为对照(CK),研究了在紫云英-双季稻(T1)和油菜-双季稻(T2)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以T1处理下秸秆还田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T1处理可以显著地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植株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茎鞘转运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早稻的结实率以及晚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