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锈病病原种类、发生分布特征、病原间及其与柄锈菌属其他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通过症状观察,病原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检测对采自云南不同蔗区的57份锈病样品进行病原鉴定;并构建NJ树分析甘蔗锈病病原与其他柄锈菌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云南勐海海引1号4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桔黄色,夏孢子梨形,栗褐色或金黄色,表面有刺,壁顶端加厚10μm,大小为(25~50)μm×(16~35)μm,具4~5个芽孔。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屈恩柄锈菌(GU058021)同源性在99.9%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是由屈恩柄锈菌引起的甘蔗黄锈病;其余53份锈病样品的夏孢子堆棕红色,夏孢子球形,棕色至深棕色,表面布满小刺,壁四周均匀加厚,大小为(20~40)μm×(13~25)μm,芽孔多4个;侧丝无色,匙形。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黑顶柄锈菌(GU058001)同源性在99.8%以上,表明这些锈病样品都是由黑顶柄锈菌引起的甘蔗褐锈病。系统进化树显示,文章获得的4条屈恩柄锈菌与Puccinia polysora(GU058024)聚为1组,遗传关系近;53条黑顶柄锈菌与P.nakanishi...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米南方锈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玉米南方锈病致病力、不同温度对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夏孢子形态特征、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玉米锈病的主要类型是南方锈病(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其致病力极强,接种植株平均发病率达88.3%;广西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夏孢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在24—28℃之间,温度在36℃以上时孢子不能萌发;南方锈病病原菌夏孢子为单胞,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平均大小为26.82μm×34.46μm。研究结果为广西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相似文献   

4.
淡紫紫孢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柑橘木虱中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性的菌株ZJPL08,观察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克隆并分析其rDNA ITS序列,并测定该菌株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结果表明:ZJPL08的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淡紫色至深紫色,富生粉质状分生孢子;3~5个轮生瓶梗,大小为(7.5~9.0)μm×(1.8~3.0)μm;分生孢子卵形或纺锤形,大小为(1.5~2.8)μm×(1.3~2.5)μm。该菌株的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个淡紫紫孢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100%,因此,菌株ZJPL08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接种后培养时间越长,柑橘木虱的死亡率越高;培养时间相同时,孢子悬浮液浓度越高,柑橘木虱的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光叶菝葜是我国南方常用的中药植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锈病的发病面积也逐年增加。光叶菝葜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病斑处产生桔黄色粉状物,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显微观察发现夏孢子为卵圆形、梨形或椭圆形,孢子大小为22.6μm×20.2μm。初步鉴定该病原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冬孢菌纲(Teliomycetes),锈菌目(Uredinales),夏孢锈菌属(Uredo)真菌。目前在野外尚未发现该病原菌的冬孢子和转主寄主。研究结果为光叶菝葜锈病的识别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株野生蘑菇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一株野生蘑菇G1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传统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G1菌株子实体菌盖白色,直径2.1~5.6 cm;菌柄粗0.6~1.0 cm,呈中央着生,菌柄和菌褶基端分离;在菌柄上部有单层菌环;有隔菌丝,菌丝体上无锁状联合;一个担子上普遍着生2个担孢子,孢子椭圆形、棕色,孢子的大小为(5.52~6.12)μm×(5.02~5.47)μm。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G1菌株为蘑菇属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由Gen 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可知,G1菌株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序列与双孢蘑菇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综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和ITS序列分析结果,最终鉴定G1菌株为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山西省欧李褐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测定对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同心轮纹状,灰白或灰黄色,产孢丰富;分生孢子梗较短,有分枝;分生孢子串生,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孢子大小为(7.5~20.0)μm×(7.5~11.5)μm。经形态学鉴定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rDNA-ITS序列与Monilinia fructicola的同源性为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省邵武市的桃蚜上分离出1株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为西虫瘟霉Zoophthora occidentalis。其初生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有明显的孢领,大小为(23.4~31.2)μm×(7.8~10.9)μm,L/D=2.4~3.8。次生分生孢子与初生分生孢子同形,大小为(15.6~25.4)μm×(7.8~10.4)μm,L/D=2.46~4.08。毛管孢子大小为(20.8~29.9)μm×(6.0~10.4)μm,L/D=2.4~3.6,柄长36.4~104.0μm。菌丝直径6.5~8.8μm。休眠孢子表面光滑,无色透明,直径23.9~29.9μm。用“孢子浴”方法将该菌对桃蚜接种,结果显示接种后第4d为死亡高峰期,最终累计死亡率5.4%~95.7%,因剂量而异。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测得接种4d后LD50低于10个孢子·mm-2,表明该菌株对桃蚜具有较强的毒力。  相似文献   

9.
对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株可降解黄原胶的兼性厌氧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幼龄时期为杆菌,大小约为(0.4~0.6)μm×(1.0~2.0)μm,呈直杆形或稍弯曲杆形,但在1周以上的培养物中,只存在大小约为0.5μm×0.5μm的类球状细胞;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能利用多种糖类基质。初步鉴定该菌为鞘氨醇单胞菌(Sph ing om ona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单卵囊分离获得的鸡球虫种类.[方法]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该鸡球虫寄生部位、最短孢子化时间、潜伏期、孢子化卵囊和孢子囊大小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该鸡球虫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卵囊呈卵圆形,囊壁光滑分为2层,囊内有1~3个折光性颗粒,未见卵囊残体;测100个孢子化卵囊大小为(13 ~22) μm×(11 ~ 16) μm,平均为16.96 μm×12.96 μm,形状指数1.31;测60个孢子囊大小为(8~ 13) μm×(5~8) μm,平均11.22 μm ×6.83 μm;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7 h,潜伏期为99 h.[结论]根据该鸡球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参考国内外文献,鉴定该鸡球虫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