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洪民 《农家致富》2004,(24):45-45
肠吻合手术,即将部分肠管切除后,使两个断端再连接起来,多见于大牲畜的肠便秘、肠扭转、疝气、肠膨涨及引起某段肠管坏死,难以治愈所采取的治疗中。小家畜如猪肠管较薄嫩,缝合十分困难,常规用肠钳夹住两端肠管并拢进行缝合,往往达不到良好效果,笔者曾多次采取黄瓜套入肠道,进行肠管吻合,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病因分析小肠梗阻病如肠缠结、肠扭转、肠套叠的发病原因通常不明确,一般在剖腹探查或死后剖检时才追溯到疾病的诱因。如在奶牛发生肠套叠时,常发现在套叠部位存在引起肠道异常运动的牛结节线虫结节或息肉,在传染性腹泻时犊牛比奶牛更常见发生肠套叠,也见到因外科手术将动物放倒保定引起肠系膜根部完全扭转的病例。类似地,特别是在犊牛横穿腹腔的带状纤维组织有可能卡住肠管,出现肠梗阻。日渐长大的犊牛因虱子引起的愤怒也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3.
猪脱肛是猪直肠后段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在猪的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常见病因有便秘、腹泻、营养不良、密度过大、咳嗽、遗传等。猪脱肛在早期发现时,容易治疗,还納脱出部分肠管,在肛门周围做荷包式缝合即可治愈,脱肛发现较晚时,脱出部分肠管发生水肿,甚至坏死,就需要手术治疗了,近5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遇到8例该种病例,采用切除水肿的肠管,对健康的肠管做肠吻合手术,再还纳回肛门内,7例病猪痊愈,死亡一例,治愈率达到87.5%,现报道其中手术成功的一例。  相似文献   

4.
<正>肠变位是由于肠管天然位置的改变,使肠管和所分布的血管发生机械性闭塞所导致的腹痛性疾病。发病后肠内容物排出障碍,肠管瘀血、出血和坏死,是最严重的腹痛病。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很高。肠套叠为肠变位的一种,为一段肠管套入其接连的肠管内,多发生于小肠,偶见于大肠。发病突然,然后腹痛剧烈,初期间歇性,很快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肠系膜套入相临的一段肠管腔内,造成肠腔机械性阻塞,陷入的肠管出现血循环障碍、坏死等,如不及时确诊和治疗,将会威胁到动物生命。笔者近两年共发现并收治肠套叠病例20多例,成功治疗16例,治愈成功率约50%。无论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收效均不太理想。笔者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经作一简要分析。瑾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肠变位病例,特别是马鹿发生肠变位并发生肠破裂的报道比较少见.肠变位在临床上分肠缠绕、肠扭转、肠嵌闭、肠套迭.此病多为个别发病,发病率低,而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多以死亡为转归.1997年10月20日,吉林地区某鹿场发生马鹿肠变位并发肠裂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粘液性肠炎(Enteritis mucombr-anacea),亦称纤维素性肠炎。是肠粘膜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即在肠粘膜表层出现以纤维蛋白和大量粘液渗出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炎症。渗出物在肠管内形成一种膜状物,被覆在肠粘膜上,引起腹痛,泄泻,消化障碍。  相似文献   

8.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进入相邻的一段肠管内,致使肠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疝痛性疾病,2~6月龄幼犬常见。临床表现以精神沉郁、呕吐、弓背、厌食和腹部触诊敏感为主要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1例2月龄的洛特幼犬肠套叠的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继发直肠脱。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脐疝是生猪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以育肥猪多见,分为有先天性脐疝和后天性脐疝,后天性脐疝居多,是由腹腔内脏器由扩大的脐孔脱至皮下而形成的,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脐孔闭锁,肠管无法复气立,出现粘连坏死,形成钳闭性脐痛。其治疗要手术去除坏死粘连肠管,进行肠吻合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1肠痉挛肠痉挛又称冷痛,是肠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所引起的腹痛病,临床上以肠音高朗及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病程较短,及时治疗,容易治愈。本病发病率高,可占马腹痛病的38.4%。1.1病因分析本病主要原因是受寒冷刺激,如大汗之后被雨水浇淋,寒夜露宿,风雪侵袭,气温骤变,重役之后暴饮冷水以及采食霜草或冰冻的饲料等。消化不良及肠道寄生虫病的经过中,由于肠壁神经的敏感性增高,反射地引起肠管痉挛性收缩,也可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1.
侯世明 《现代农业》2013,(11):94-95
食滞性胃扩张是马、骡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经过急剧.疼痛剧烈,如能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合理治疗,很快可以获得痊愈。反之发现过晚或不能及时确诊,特别是被误诊为便秘疝而投入大量泻剂加重胃的负担,导致胃、膈破裂或肠扭转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便秘,主要是因肠管运动机能紊乱,粪便停滞而使某段或几段肠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消化器官急性腹痛病,又称肠阻塞,中兽医称"结症",常发于马、骡,较少见于驴,是东北地区兽医临床上多见的一种消化器官腹痛病。在胃肠性腹痛病中,便秘占63.69%,其中,小结肠便秘为40.83%,左下大结肠便秘为17.10%,盲肠便秘为13.90%,胃状膨大部便秘为12.10%,骨盆曲便秘为10.62%,  相似文献   

13.
犬肠套叠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的肠套叠是由于犬剧烈活动,或肠剧烈蠕动,或长途运输剧烈惯性运动等引起一段肠管及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内,形成双层肠壁,导致肠腔闭塞的一种腹痛性疾病.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以幼犬多发,多见于小肠套入结肠、空肠套人回肠、盲肠套入结肠等.  相似文献   

14.
肠套叠是指某一段肠管进入相邻的一段肠管内,致使肠管发生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疝痛性疾病,2~6月龄幼犬常见。临床表现以精神沉郁、呕吐、弓背、厌食和腹部触诊敏感为主要特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列3月龄的幼犬肠套叠的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寄生在兔体内的球虫是一种原虫,属艾美耳属,主要为两型,寄生在胆管上皮细胞中的系肝型球虫和寄生在肠管上皮细胞中的系肠型球虫。此外兔场还常见混合型发生(具有肝型和肠型两种症状),患混合型的病兔,一般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在猪场,仔猪脐疝比较常见,多是脐孔先天性发育不良,闭锁不全或由于断脐技术不良而致脐炎所继发.笔者在猪场技术服务中不断看到仔猪脐疝,小的如鸡蛋大,大的有拳头大,它是腹腔内脏器官(多为小肠及网膜)经扩大的脐孔脱到皮下而发生.患病仔猪在脐部形成半球形、柔软有弹性的肿胀,一般无热无疼,压迫疝囊,疝内容物可还纳腹腔,听诊可听到肠音,但也有严重的脐疝,因为未及时发现治疗造成肠管和疝囊粘连或嵌闭.由于疝囊较大,可接触到地面,这样和地面摩擦,最终把疝囊和肠管都摩破,形成粪瘘.这时可看到从被摩破的肠管流出肠内容物,仔猪表现不安、不食、有的呕吐等.对仔猪脐疝的治疗,可以采取姑息疗法,即装压迫绷带,或在疝囊基部装疝囊夹,或在疝囊基部周围注射药物等,使疝环闭合,但此疗法不太理想,疗效不确切,有些会失败.对仔猪脐疝的根治疗法,还是进行手术治疗,疗效确实.现简述仔猪脐疝的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7.
猫肠便秘症又称大便秘结,是猫常发生的一种肠道疾病,是由于肠管运动障碍和分泌紊乱,肠内容物停滞、变干,而使肠道不完全或完全阻塞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芦刚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73-273
<正>前言:从实质上来讲,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伴同肠系膜套入邻接的肠管内导致肠腔闭塞并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犬肠套叠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多发部位是小肠向后套入结肠,也见发生在空肠与回肠之间。本论文详细叙述了一例金毛巡回猎犬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一、病例介绍金毛,19月龄,雄性,体重40kg。治疗时病犬消瘦,有呕吐、腹泻,稀便,覆有多量黏液及伪膜,后为粉红色稀便,带有血液,并伴有难闻的腥臭味;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有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9.
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股沟阴囊疝为猪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两例猪腹股沟阴囊疝继发肠坏死手术治疗中,采取从腹股沟环处纵行切口,小心剥离粘连的肠管,切除坏死的肠管及组织,并进行肠管吻合,然后连续及内翻缝合纳入腹腔,闭合疝孔,倒入适量青霉素粉,结节缝合皮肤;术后一周内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猪舍清洁、干燥、卫生,防止感染,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家畜被复有粘膜的空腔脏器中,特别是消化道的肠管,兽医临床较广泛的施行手术部分切除,并将肠管断端缝合。肠管经过缝合后必须确保:吻合口的密闭性,以预防肠内容进入创口的裂缝或线道内;创缘连合的坚固性,使浆膜与浆膜紧密地接近,以便创缘形成坚固的连合;保持肠管的可通性,这在对家畜的小肠管施行手术时特别重要。为此,作者结合2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