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兔.魏氏梭菌病又称兔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及其所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肠道急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最为常见,即使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兔场也有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断乳以后的家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因此对养兔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其病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饲料、蔬菜、污水、人畜肠道内以及粪便都常含有。当兔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消毒不彻底时.病原菌迅速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兔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暴发。2005年4月。我县近郊一养兔专业户饲养的兔突然发病、死亡.并伴有剧烈的腹泻等症状.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造成大量死亡,经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该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负.球虫病是家兔中最常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多发生在潮湿多雨的梅雨季节.特别是4月龄内的幼兔感染最为严重。感染了球虫病的兔,一般体重可减轻10%-30%,死亡率高达80%以上,未死的耐过兔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极大损失。病兔和带虫兔的粪便中的卵囊是该病的传染源。饲养管理不好可使卵囊广泛散布,因而污染饲料、饮水、饲具、用具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该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疥癣病一同被称为四大兔病。该病不仅流行广,而且死亡率高,尤其是断奶期的家兔更易感,感染率达100%,死亡率可达70%,给家兔饲养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兔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的夏季和秋季多发.该病是由于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索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乳兔和断乳期仔兔.致死率很高。断乳后的幼兔的发病率也不可忽视。饲养管理不良、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低、饲料污染、饲料和天气突变、卫生条件差等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改变.使肠道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也可继发于球虫及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6.
养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幼兔成活率低。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为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兔出血症感染。据报道,此病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特别是成年兔易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幼兔的感染死亡率也相当高,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著,感染此病的最小年令为出生后60日左右。在养兔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即然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的防疫注射,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日龄兔的严重死亡。因此,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关键是做好防疫工作。科学的防疫时间,对幼兔来说,最好是做到与仔兔的断奶同步。  相似文献   

7.
兔疥癣病又称兔螨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疥螨或痒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该病侵袭面广,发病率高,是冬春季节兔的主要病害.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若治疗不及时,病兔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而死亡,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8.
一、风寒性腹泻 1.病因。该病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兔舍笼内温度不均。忽冷忽热,导致兔外感风寒,邪毒侵入脏腑。脾胃受犯,使消化失调,清浊不分而引起发病。 2.症状。患兔精神不振,腹部胀气,肠鸣如雷,拱腰打喷嚏,流鼻涕,粪便似泥浆,气味酸臭,耳、肢发冷,食欲停止。若治疗不及时,常引起寒塞脾胃.肚胀拉稀死亡。  相似文献   

9.
王银燕 《福建农业》2013,(11):28-28
黄兔真菌病是由致病性皮肤癣真菌,感染表皮及毛囊、毛干等附属结构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该病传播速度较快,其主要的特征是,皮肤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脱毛、断毛以及皮肤炎症,致使病兔慢慢消瘦,虚弱以致死亡,是目前严重危害黄兔健康的一种疾病,必须及时诊治,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现将一家黄兔养殖场发生黄兔真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兔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该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疥癣病一同被称为四大兔病.  相似文献   

11.
兔体表真菌病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感染皮肤表面及其附属结构毛囊和毛干所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疾病,是一种极顽固的传染病,对家兔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曾把该病列入近几年三大兔病之一.随着规模化养兔业的发展,该病呈现迅速蔓延趋势,有的甚至因此而毁掉整个兔场,对养兔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2.
钟梅 《中国畜禽种业》2010,6(2):114-114
兔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是近年来贵州省息烽县中小型规模肉兔养殖场常见的传染病.由于当地刚发展肉兔养殖。农户养殖经验不足,饲养管理粗放,在立碑、硬寨等肉兔养殖小区.该病的发生给养兔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作者多年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就肉兔发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归纳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因此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该病是引起1~6周龄兔死亡的主要原因。兔对巴氏杆菌特别易感,且本病发病急,很难早期发现,导致病兔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球虫病是影响养兔业严重的传染病,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但以6~8月份居多,以1~4个月龄幼兔患病最重,成年兔多为带虫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很高,特别对幼兔威胁很大。此病主要是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兔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引起。  相似文献   

15.
兔瘟的防治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家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急,死亡率高,一般药物治疗无效,发病率和致死率可达95%以上。该病的传染源是病兔和带毒兔。病兔或带毒兔与健康兔接触,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和黏膜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病兔、带毒兔的排泄物、分泌物、死兔的内脏器官、血液、兔毛等污染饮、水、饲料、用具、笼舍、空气以及由人、鼠、猫、狗、家禽等机械性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一例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仔兔黄尿病多数是由于仔兔吮吸了患有乳房炎母兔的乳汁而引起。该病主要发生于开眼前的仔兔,往往全窝发病。仔兔感染后,表现昏睡、肢体发凉,后肢及肛  相似文献   

18.
兔球虫病是家兔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给养兔业造成的危害极大。对兔球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养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一、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哺乳期的子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家兔传染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春秋两季较为多发,主要危害幼兔,常在养兔场内广泛流行,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对养免业危害极大。其主要特征是,病兔口腔粘膜发生水泡,流出大量唾液,严重的伴有消化不良和腹泻,很快死亡。多年来对该病采用中西医桕结争冶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