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功效并寻找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选用系统溶媒(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普洱茶(熟茶)的水提物进行分层萃取,观察普洱茶(熟茶)茶汤和各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初步明确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普洱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普洱紧压茶(熟茶)的概念和品质特征、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关键工艺技术。简述了普洱紧压茶对加工原料、加工车间、仓贮环境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堆层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取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临沧的晒青茶原料,在其进行大生产加工过程中取样,参照国标检测项目及分析测定方法,系统地研究在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中各堆层的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探究后发酵工艺条件对普洱茶(熟茶)主要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均减少,其中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褐素、咖啡碱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则增加,其中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红素含量减少较明显,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则增加较明显。从不同层次来看,上层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咖啡碱、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中层茶坯的堆温、氨基酸、茶黄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下层茶坯的氨基酸、原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不同发酵阶段及不同层次发酵情况的研究,可以增加对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物质变化的可控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普洱茶(熟茶)深加工产品提供部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市场上茶饼干口味与种类,探究普洱熟茶与核桃添加对饼干风味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拟合得到最优配方。结果显示:以低筋面粉添加量为基准,植物油34.3%、木糖醇35.5%、核桃仁20%、熟茶粉8.3%、鸡蛋液20%、牛奶10%,底火160℃,面火185℃,烘烤15min,在此配方下制作的饼干茶味浓郁,口感疏松,色泽均匀;平行验证实验的感官评分平均值为86.2分,评分预测值86.9分,与实际相差0.7分,差异不显著。按上述配方制作的普洱茶核桃饼干品质佳,具有实用价值。本实验为普洱熟茶和核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茶饼干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普洱生茶和熟茶中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沉淀法和吸附分离法分别从普洱生茶和熟茶中提取茶多酚,测定提取物对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普洱生茶的茶多酚提取率都高于熟茶,普洱生茶茶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熟茶。[结论]普洱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  相似文献   

7.
冲泡及品饮普洱茶须维持最平和、最自然的心境,在不断感触和体味“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中进行。泡茶人平静柔和的心情是冲泡好普洱茶的先决条件,无论忙闲需静心于置,无论喜忧需清心以待,调以安然之境、恬然之席、易用之器、灵动之水,施以当然之法,据饮者之好把握应用冲泡技艺,方能冲泡出、品饮到最佳的普洱熟茶,这种茶、人、境合一的修为当是普洱熟茶的冲泡品饮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普洱熟茶中存在多种细菌,采用高压脉冲电场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方的8种普洱熟茶样品选择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和不同作用时闻进行了灭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前后其细菌总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以B组效果最好,平均灭菌率为92%,合适条件下灭菌串近100%.高压脉冲电场可为普洱熟茶的灭菌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翻堆样的红外图谱进行识别,并结合茶多酚的变化对吸收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图谱中1240,1150cm-1附近的吸收峰相对强度与茶多酚含量相关,1320,1640cm-1附近吸收峰强度与多酚氧化产物含量相关;T1640/T1240,T1640/T1150,T1320/T1240,T1320/T1150透过率相对强度比反映了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为普洱茶发酵程度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云贵 《新农业》2021,(6):27-28
本文介绍了普洱熟茶数控化立体小框发酵技术.和传统的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相比,数控化立体小框发酵技术具有原料取用灵活、发酵所用时间短、发酵技术具有可控性和稳定性、发酵中卫生问题得到大大改善等优势.普洱熟茶数控化立体小筐发酵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茶企业的启动资金,让一些爱好熟茶的人士也能在家自作优质的熟茶,鉴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泡腾片的制备工艺.[方法]将各种原料在50℃条件下干燥不同时间,考察压片粘冲程度;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茶叶中EGCG泡腾片最优配方.[结果]干燥150 min后,压片无粘冲,出片顺利.EGCG泡腾片的最佳配方为:EGCG 4%、柠檬酸和碳酸钠总量45%、柠檬酸:碳酸钠为1.6:1、乳糖20%、L-亮氨酸4%、甜蜜素4%、橙粉23%.[结论]用该配方制作的泡腾片,压片无粘冲,泡腾效果好,口感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中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以及普洱茶的云南特级地方标准样和临沧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方法]茶叶样品经沸水浸提和透析等前处理,采用蒽酮-硫酸法和硫酸-咔唑法分别测定茶叶多糖的中性糖和酸性糖含量,用Bradford法分析蛋白质含量。[结果]绿茶的总多糖平均值接近39.58 mg/g,红茶为30.73 mg/g,普洱茶为60.12mg/g,约是红茶的2倍。普洱茶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18.57 mg/g,高于绿茶和红茶。[结论]3类茶中,均以普洱茶的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研制以盐酸土霉素为主药的泡腾片,并建立其品质控制方法。将盐酸土霉素和柠檬酸、碳酸钠等组分制成干燥品,经酸碱分别制粒、整粒、混合后压片,并对其品质控制进行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土霉素含量。结果表明,所制制剂pH在4.5~5.0之间,平均每片发泡量12.63 mL崩解时间均在5 min内,片质量差异均在±5%以内。盐酸土霉素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74 nm,在5~25μg/mL内质量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07%(RSD=0.6%)。所研制的盐酸土霉素泡腾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郑晓燕  曹冠华  张倩茹  柏旭  袁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325-21327
[目的]探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变化和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对各发酵工序中茶样的细菌菌落进行计数。[结果]原料茶中的细菌数最多,为1.2×105cfu/g。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层温度最高,茶样细菌数量最少。[结论]该研究为有效控制发酵温度和更好地提升普洱茶品质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白娟  王勇  蒋明忠  戴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69-10870
对不同产地、不同厂家、不同形状、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日期的14种普洱茶样品,检测其大肠杆菌,实验结果表明,14种普洱茶中的大肠杆菌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泡腾片作为一种干的液体制剂,指的是在体外置于水中时,崩解剂迅速崩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新剂型。在此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起保健及预防疾病的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泡腾片工艺制备的综述,分析了泡腾片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中草药中功能成分的具体功效和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开发具有各种医疗保健作用的中草药泡腾制剂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树叶·茶叶及浸出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普洱茶树叶、茶叶及浸出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普洱茶及其浸出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浸出率的高低在普洱茶原料和成品茶之间没有相关性,而是与茶的品种、产地和生产环境相关。[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普洱茶中微量元素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发酵对普洱茶的品质、特色形成起决定作用,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征、类群分布、数量演变和对普洱茶品质形成作用及微生物在普洱荼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发酵的研究水平和普洱茶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普洱茶原料、温度、湿度、微生物、通气量、渥堆时间等诸多因子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并就目前普洱茶发酵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