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家蚕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乃明  梅丽娟 《蚕业科学》1991,17(3):145-149
本试验以家蚕蛹为材料,研究了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蛹发育包括卵巢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K-42在蛹龄36小时之前处理有推迟复眼着色和羽化的作用,而且以复眼着色延迟更明显。KK-42对卵巢重和造卵数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K-42对蛹和卵巢发育的抑制作用可通过注射β-蜕皮甾酮恢复,而由于注射保幼激素类似物被加强。同时还就KK-42的作用机理和卵巢发育的激素调节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将具有抗保幼激素和抗脱皮甾醇作用的KK-42涂布家蚕三龄幼虫,用结扎头胸间的方法追究对内分泌的影响。若将对照幼虫经过不同时间结扎时,饲养24小时,36小时结扎的没有看到蜕皮迹象;饲养48小时结扎的约半数化蛹;饲养60小时,72小时结扎的幼虫全部蜕皮;结扎涂布KK-42蚕的断头个体与对照相异,既使饲养60小时,72小时  相似文献   

3.
梅丽娟  周乃明 《蚕业科学》1992,18(4):243-246
研究了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家蚕卵巢发育以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K-42对卵巢增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淋巴蛋白含量在蛹期变化幅度很小,卵巢蛋白质含量增加也很缓慢;而对照区在化蛹后,血淋巴蛋白急剧增加,第三天达到高峰,以后又迅速下降,与卵巢蛋白质增加相吻合。由此表明,咪唑类化合物KK-42不仅抑制血淋巴蛋质的合成,同时还抑制了血淋巴蛋白向卵巢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家蚕脑神经分泌细胞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骆琦  徐凤梅 《蚕业科学》1991,17(1):29-32
发现家蚕脑中央群神经分泌细胞中的A细胞的神经分泌物存在于家蚕一切化性品种的幼虫、蛹、成虫的各个发育阶段。但其数量在不同化性品种中存在着明显差异,有滞育多化性农42、无滞育多化性白皮淡的脑中央群A细胞中的神经分泌物,明显多于一化性罗尼3号和二化性苏5。查明中央群,侧群的B细胞也存在于家蚕不同化性品种中。第一次指出B细胞中也存在液泡。系统调查了A、B两种分秘细胞以及A细胞中的液泡在家蚕中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存在期等。并对神经分泌细胞在各个时期的生长规律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是近年在鸟类首先发现的一种神经肽,C端具有精氨酰-苯丙酰胺(RF酰胺),GnIH及其受体在脑和多种器官分布,具有抑制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刺激摄食等作用。在哺乳动物发现C端具有RF酰胺的多肽,为鸟类GnIH类似物,具有相似的作用和组织分布。本文对GnIH的发现、结构、受体、分布定位、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家蚕滞育激素受体基因(BmDHR)的分子克隆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家蚕滞育激素受体(BmDHR)能特异性地识别滞育激素(DH),参与滞育激素信号的转导,在家蚕滞育发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BmDHRcDNA,其开放阅读框长1 311 bp,编码436个氨基酸,属于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DHR蛋白序列与玉米夜蛾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受体(HzPBANR)和家蚕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受体(BmPBANR)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46.0%和40.9%。定时半定量分析显示,BmDHR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条件催青的二化性5龄幼虫、蛹体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4龄起蚕至蛹后期,每隔一定时间用不同剂量的 JHA 或 MH 进行处理,调查了该两种激素对家蚕发育及产丝量的影响。结果表明:JHA 和 MH 对家蚕的生物活性效应,均因蚕儿发育时期及激素剂量不同而异,同种激素甚至表现出相反的作用。用 JHA 重复处理或用两种激素适当配合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产丝量。  相似文献   

8.
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促前胸腺激素(PTTH)是由脑中央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为了探索PTTH分泌的调控机制,我们以蓖麻蚕为材料,对生物胺和环化核苷酸在其中可能的作用进行研究.注射外源生物胺、胰岛素和20—羟基蜕皮酮的休眠蛹和去脑蛹,仅20—羟基蜕皮酮  相似文献   

9.
利用Superdex75 HR10/30柱,从家蚕滞育性卵分离出滞育生物钟蛋白质酯酶A4的活性抑制多肽(Peptide In-hibitory Needle,简记PIN),将其注射家蚕大造品种非滞育性蛹,结果出现了产滞育性卵的母蛾。利用合成的DH成份,发现对EA4的ATP酶(ATPase)活性有强烈的抑制性。从分子量分析,PIN多肽和DH多肽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0.
柞蚕的滞育及其解除滞育的机理是柞蚕化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南方亦是柞蚕留种的关健,以往我们已经阐明蛹期长光照能激活并释放脑激素(羽化激素),使滞育蛹体解除滞育,(钱、梁、1979),后来并进一步与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合作作了“解除柞蚕滞育的分子机理探索”(柯、钱等,1984),1983年冬,我们并开始了柞蚕滞育蛹脑与发育蛹脑超微形态学的研究。实验滞育蛹用广西蚕业指导所放养引进的山东杏黄,83年9月收茧,发育蛹用该所放养的青黄一号,83年5月收茧,于8℃冷藏,10月下旬取出暖茧,11月初旬,在生理盐水中解剖二种蚕蛹,取出蛹脑,用一般电镜试料制作法制成超簿切片。电镜观察表明:滞育蛹脑激素分泌颗粒密集,细胞质内细胞器糙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均未找到,而发育蛹脑激素分泌颗粒分散,细胞质内线粒体尤其糙面内质网明显可见。过去认为CGMP刺激了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通过电镜观察知道CGMP刺激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脑激素颗粒,从而打破了蛹的滞育,次级反应才是蜕皮激素和ATP含量的增长,CGMP进一步放大蜕皮激素的效应,促使细胞核中基因表达,引起有关蛋白质的成合和蛾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从而羽化成蛾。  相似文献   

11.
<正> 1976年,美国学者 Bowers 从植物霍香蓟中提取到一种对昆虫保幼激素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命名为 Prococene,由于它能对若龄幼虫诱导早熟变态,因此被称为抗保幼激素。进而发现合成咪唑类化合物对昆虫有较强的诱导早熟变态的作用,已知 SSP—11和KK—42两种眯唑类化合物对家蚕诱导早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讨有关家蚕成虫分化的咽侧体机能,在咽侧体摘出蚕,施行去脑手术,调查其后的发育状况.在化蛹前特定时期,除去咽侧体的个体,依化蛹蜕皮直后除脑,自普遍的品种,也可诱导蛹期长达60日以上的永续蛹.这样得到永续蛹场合的出现率,雄此雌高.又在只除脑而得永续蛹的蚕品种,依预先摘出咽侧体,可提高永续蛹出现率.自以上结果考察,依去脑易否产生永续蛹,不仅在脑激素(PTTH),通过咽侧体  相似文献   

13.
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存在生长发育状况差、产丝量低、造卵数少、活力弱等问题.为解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分子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比较桑叶育和人工饲料育家蚕化蛹第3天雌雄蛹的转录组差异.结果显示,与人工饲料育家蚕相比,桑叶育家蚕雌蛹中共鉴定出6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5个基因上调表达,16个基因下调表达;雄蛹中共鉴定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4个基因上调表达,93个基因下调表达.结合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雌蛹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的通路,而雄蛹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糖胺聚糖降解、糖酵解和糖异生等途径.人工饲料喂养组中雌蛹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影响雌蚕体内激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殖;而雄蛹中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影响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雄蛾活力不高.  相似文献   

14.
家蚕滞育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蚕滞育激素(DH)是一个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功能、滞育的作用机理、滞育在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比较透彻:滞育激素基因也克隆成功,科学家们还深入研究了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及与家蚕滞育相关的几个酶(酯酶A4、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本对有关家蚕滞育机理的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正>保幼激素调节蜜蜂的变态、繁殖和行为发育,由幼虫和成蜂食道两侧的两个球形器官咽侧体合成。咽侧体和其他两个内分泌器官由神经相连,脑部通过神经内分泌信号调节咽侧体的活性。体外实验中,血液里的保幼激素滴度与咽侧体的合成速率相关,说明循环的保幼激素的数量主要由合成速率决定。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一起控制幼虫和蛹的成长和  相似文献   

16.
家蚕活蛹缫丝方法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蛹缫丝是家蚕品种选育、改良丝质性状的有效手段,但因家蚕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活蛹缫丝时,茧腔内空气稀薄,并受到药剂和剧烈跳动的刺激,有害蛹体生理健康,为此本文就几种常用的活蛹缫丝试剂及实验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以期促进活蛹缫丝工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家蚕5龄添食咪唑类化合物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祥 《江苏蚕业》1993,(2):46-48
<正> 昆虫激素中,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已在蚕业生产中普遍应用,起到调节家蚕生长发育和增产茧丝等作用。美国 Bowers于1967年报道了从植物中提取到能诱导昆虫早熟变态的生理活性物质,称作抗保幼激素(AJH)。近10年来,利用这种生理活性物质对家蚕作试验,能使4眠蚕诱导3眠化。这类生理活性物质大多是咪唑类化合物,其中生理活性较高的有 KK—42和 SSP—11等几种。木内等(1985)、赤井等(1987)报道,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的5龄期添食 SSP—11,表现出增丝作用。笔者用 KK—42和 SSP—11多次进行5龄添食试验,以谋求新的增产增丝途径,结果认为眯唑类化合物5龄添食具有明显的增丝效应。本文就家蚕5龄添食咪唑类化合物对5龄发  相似文献   

18.
三、脑激素 1、化学性质脑激素也称促前胸腺激素,是由神经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神经分泌物质,具有激活前胸腺,促使分泌蜕皮素,引起蜕皮的作用,对控制昆虫发育十分重要。石崎和市川(1967)从118,000个蚕脑中提取了纯化  相似文献   

19.
某些转运RNA(tRNA)在A37(UA37)处的异戊烯化在调节蛋白质合成效率和保真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高效蛋白质合成机制的家蚕是否使用这种调控机制尚未见报道。西南大学CHEN等在家蚕体内发现了一个tRNA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该基因具有3种剪接异构体(BmIPT1、BmIPT2和BmIPTi),但只有BmlPTX可以补充酵母突变体中缺乏的tRNA异戊烯基转移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RNA异戊烯基转移酶在鳞翅目昆虫中保守。BmIPT在检测的所有家蚕组织和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在4龄幼虫丝腺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龄1d幼虫。有趣的是,BmIPT在多个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野桑蚕。RNA干扰BmIPT会导致吐丝和化蛹异常;利用胞质肌动蛋白4启动子在蚕体内过表达BmlPTX,使其mRNA水平比非转基因家蚕提高了6倍以上,导致蚕体质量和茧层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合适的tRNA异戊烯转移酶表达水平对家蚕吐丝、生长发育和化蛹至关重要。因此,tRNA中A37位的I6A修饰可能在家蚕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金鹿三眠素”一类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添食早龄家蚕幼虫,可人为地诱导成三眠蚕,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化学物质有抑制家蚕幼虫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及加速蚕幼虫脑发育、提前分泌脑激素(促前胸腺激素),促进前胸腺合成释放蜕皮激素所致。本研究观察到药物诱导而成的三眼熟蚕的脑和前胸腺体积均比对照组相同经过时间的正常四龄三日蚕大,与后者相比较,前者前胸腺的内质网较为发达,游离核糖体也较为丰富,而与正常五龄熟蚕的情况很相似,表明药物诱导三眠熟蚕前胸腺细胞内的合成和分泌活动很旺盛。本观察研究结果与上述推测“金鹿三眠素”一类化学药物的作用机理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