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百分含量和每束针叶营养绝对含量的季节变化,并就取样株数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N用气敏氨电极测定,P用钼蓝比色法测定,K用火焰光度计测定,Ca、Mg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在9~10月最稳定,取样株数随叶龄和测定元素种类而变。文中给出的采样株数可供研究华山松营养状况时参考,利用本文的每束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可简便估算林分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对油松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季节变化的研究表明,各龄针叶中N、P、K含量在6月初较高,在生长季节中逐渐降低;Ca含量为持续增加;Mg含量在一龄叶中呈递增趋势,在二、三龄叶中基本保持稳定。并提出了分析油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最佳采样时期及最小采样株数。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漳州南靖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的海拔效应。结果表明:①在0m海拔和100 m的林地中马尾松成熟针叶的N含量要显著高于海拔为200 m和300 m的含量,马尾松成熟针叶中P和N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马尾松叶片的N/P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该立地条件均存在磷限制。②2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N含量最低,而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叶中最高。随着海拔的升高,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100 m海拔区的马尾松衰老针叶中P含量含量最高,而300 m海拔区的最低。③高海拔马尾松叶片的N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低海拔的马尾松,其中在200 m海拔时达到最大值;叶片P的再吸收效率随海拔变化的规律与N相似,在所有海拔林地内,P的再吸收率均要高于N的再吸收率。  相似文献   

4.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 400~1 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处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解剖统计探索上限高度限制马尾松生长与叶结构的关系,有促进角质膜,管胞壁分化和气孔密度形成,抑制其它组织的发育。角质膜厚度和气孔大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分别γ=0.923和γ=-0.945(γ_(0.05,3)=0.878)达显著。SSR测验海拔1300m和1100m以下各高度的叶肉内构差异,腹面叶肉厚度、叶肉细胞横径、壁褶瓣(?)、木质部横面积和管胞横径均达极显著,管胞数和壁厚达显著。因此,上限高度叶内、外光合面积、供水系统均明显减少。天然林和人工林叶结构差异主要在腹面叶肉厚度,t=2.857达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越冬期间包膜及露地苹果枝条蔗糖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露地枝条韧皮部蔗糖含量越冬期间持续下降,而包膜枝条则经历了缓慢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于3月20日形成37.07mg.g^-1蔗糖高峰。不同越冬时期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枝条(p<0.01);②包膜及露地枝条木质部内源ABA2月20日前含量高,其后快速下降。包...  相似文献   

7.
越冬期包膜苹果枝条蔗糖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越冬期间包膜及露地苹果枝条蔗糖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露地枝条韧皮部蔗糖含量越冬期间持续下降、而包膜枝条则经历了缓慢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于3月20日形成37.07mg·g~(-1)蔗糖高峰。不同越冬时期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枝条(p<0.01),②包膜及露地枝条木质部内源ABA2月20日前含量高,其后快速下降。包膜枝条ABA 下降快,含量低。3月20日和4月5日ABA 含量均显著低于露地枝奈(p<0.01)。全部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处理提高了越冬后期苹果枝条的蔗糖含量,降低了枝条木质部内源ABA 含量,从而有利于苹果幼树的萌芽成枝。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马尾松针叶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施肥后马尾松针叶的养分状况,研究了施肥对针叶营养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拖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均能显著提高针叶含N量,提高针叶含K量则以施用过磷酸钙再配合施尿素或氯化钾作用最大,而针叶P、Ca、Mg含量则要施用过磷酸钙达5760kg/hm2以上才会有显著的提高;施肥对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表现为N、P、K、Mg、Ca均达到O.05以上水平差异,而其中K、Mg持续3年内均有显著差异,N、P、Ca则仅只1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凭祥27 a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马尾松不同产脂类型针叶形态特征差异,探讨产脂量与针叶形态特征的关系,为马尾松高产脂优树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针叶长度: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高产脂类型>低产脂类型。2)针叶鲜重: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高产脂类型>低产脂类型。3)针叶叶柄厚度: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高产脂类型>低产脂类型。4)马尾松产脂量与1年生针叶和2年生针叶形态特征均呈正相关关系。与1年生针叶长度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43。马尾松不同产脂类型的针叶形态特点不同,通过了解产脂量与针叶形态特征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进行马尾松高产脂优树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损伤与邻近健康复叶槭植株内脱落酸和茉莉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相似文献   

11.
采用滤纸片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ventriculi,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马尾松叶的水、丙酮、乙醇溶液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随着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对各种菌的抑菌效果越好,马尾松叶乙醇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00.0 g.L-1时,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为25.6 mm;对3种霉菌的抑菌效果与质量浓度的大小不成正比;3种提取物中以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而水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尾松木材燃烧过程中温度和含水率的测定,研究分析了纵向部位、横向部位以及燃烧方向等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部位对温度变化率的影响最大,以靠近梢部最大;而对含水率变化率影响最大的是横向部位,以心材最大.为直观地看出燃烧过程中不同位置点的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描绘了温度场和含水率场的分布图.本研究可为揭示马尾松木材燃烧过程中的热质迁移规律提供依据,也为木材阻燃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针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薄层层析、颜色反应及红外光谱对马尾松针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鉴定。以φ=6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提取温度、料液的质量与体积比(物料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马尾松针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马尾松针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提取温度、料液的质量与体积比(物料比)、提取时间因素顺次降低,当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W/V)为1∶25时,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26.3 mg/g。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光谱技术,探索马尾松反射光谱与其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手持式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马尾松冠层光谱,对观测叶片进行同步叶绿素含量测定,并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马尾松叶绿素含量与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植被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光谱与叶绿素含量最大相关系数位于621 nm和715 nm;通过对13种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TCARI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PVR、SRPI。从而说明下一步可以选择621 nm和715 nm以及TCARI进行马尾松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证明马尾松松针中抗氧化因子的存在及各因子与马尾松松针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关系。[方法]以新鲜马尾松松针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提取液的过氧化值、酸价、VC、VE、VP和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了马尾松松针的抗氧化特性。[结果]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相比,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在同一时间测定的酸价较小,其在不同时间测定的酸价变化值也较小。添加了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远远小于未添加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油脂。马尾松松针提取物的Vc含量为4.092mg/kg,VE含量为21.000μg/kg,VP含量为36.385μg/kg,胡萝卜素含量为10714.300μg/kg。各抗氧化因子对松针抗氧化特性都有协同增效作用。各因素的协同增效作用依次为:VC>VP>VE>胡萝卜素。[结论]马尾松松针含有抗氧化因子,可以作为功能食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木材微波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微波干燥速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连续干燥过程明显分为加速段、等速段和减速段3个阶段,等速段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占的比例最大。微波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大致分为初期升温,等温和后期升温3个阶段,初期升温和等温阶段木材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后期升温阶段木材内的温差逐渐增大。微波干燥过程中,在整个横断面上,木材初含水率梯度没有被加大,而是被均匀化,甚至还出现木材表面含水率提高的情况。图6参10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离体胚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了从马尾松离体胚诱导丛生芽苗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发现丛生芽苗的形成必需有适当浓度比例的BA和NAA,二者缺一不可。离体胚在MS+BA0.5~1.0mg/l+NAA0.2mg/l的培养基中,从子叶上分化出的丛生芽生长状况最佳。离体胚在MS+BA0.6mg+GA0.2mg的培养基中,萌芽率最高,苗的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18.
蔡清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22-7124
通过对将乐县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物总量为35.512 t/hm2,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为28.608、3.861、3.043 t/h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0.56%、10.87%及8.5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干(40.90%)〉枝(25.73%)〉根(23.87%)〉叶(9.50%);就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而言,马尾松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3 m区分段,而干则主要分布在0~2 m区分段。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种源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开展91个马尾松种源造林试验,选择全国马尾松种源中具代表性的43个种源胸径生长资料,采用二元线性方程及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马尾松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43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二维空间异质性规律较明显,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马尾松胸径生长的空间异质性效果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拟合优度达99.99%,是模拟马尾松生长的空间异质性的理想模式,从而为马尾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