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决“五叶香”和“坊前肉丝瓜”等传统丝瓜品种运输过程中果皮容易褐变,烹饪之后果肉、汤汁变黑、影响食用价值等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耐褐变种质资源筛选和新品种选育等的研究,并于2013年起,陆续推出苏丝系列(果肉不褐变)丝瓜新品种用于生产。通过对苏丝6号丝瓜的熟期、结果习性、雌花节位及果实主要农艺性状等的观察,总结出新品种的种植模式、茬口安排、浸种催芽、苗床管理、定植苗标准、移栽时期、植株调整、采收标准等栽培技术,并进行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收益。  相似文献   

2.
正丝瓜有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me.]和有棱丝瓜[L.acutangula(L.)Roxb.]2个栽培种,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各省区以栽培肉质清香软滑的普通丝瓜为主,而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省则以栽培肉质清香、脆嫩、加工后不褐变的有棱丝瓜为主。丝瓜是深受大众欢迎的蔬菜之一,适合于炎热的夏季栽培,有力解决了夏淡季蔬菜缺乏的突出问题,在武汉市蔬菜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过去,武  相似文献   

3.
蛇瓜俗名蛇豆、印度丝瓜、大豆角等,属葫芦科栝楼属一年生植物。瓜条的形状和颜色象蛇,故名蛇瓜。瓜皮有一种特殊的臭味,瓜肉绿白色,嫩瓜肉质松软、细致、无臭味,故削去皮后可以炒食或做汤菜,也可做饲料或供观赏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丝瓜品种褐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种不同丝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采后丝瓜果实进行褐变鉴定,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苏丝3号""苏丝6号""苏丝7号"属于抗褐变品种;"苏丝4号""苏丝5号""苏丝10号"属于耐褐变品种;"苏丝8号"属于严重褐变。从褐变酶POD和PPO变化来看,"苏丝8号"POD活性高达456.7 U·mg-1,抗褐变品种"苏丝3号""苏丝6号""苏丝7号"POD活性均在250 U·mg-1。"苏丝8号"PPO活性为68.2 U·mg-1,"苏丝3号"PPO活性最小,低至25.2 U·mg-1。从褐变基因的变化来看,"苏丝8号"在LcPOD家族基因表达中均高于对照"苏丝3号",其中LcPOD3基因表达量高达5.23,是对照的5倍以上,其它的丝瓜品种LcPOD3基因变化不显著。褐变品种"苏丝8号"在LcPPO基因家族中上调显著,表明"苏丝8号"果实褐变时促进LcPPO基因家族的表达,从而转录翻译成PPO加快果实的褐变。与对照相比,丝瓜褐变基因LCWRKY在"苏丝8号"中上调显著,表明其参与了丝瓜果实采后褐变。其它丝瓜品种LCWRKY上调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普通丝瓜耐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丝瓜在运输、加工过程中果皮、果肉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从褐变的生理生化机理、耐褐变品种的选育、耐褐变的遗传研究3个方面对丝瓜耐褐变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普通丝瓜耐褐变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姑苏香丝瓜是苏州市地方早熟丝瓜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特点。商品瓜瓜面粗糙,瓜皮深绿色.具少量白粉,果实圆柱形,长25~30cm,单果质量200~250g,瓜肉淡绿色,肉质细嫩,有香味。品质好。深受苏州消费者欢迎。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姑苏香丝瓜可于5月中旬上市。早期进行密植早熟栽培.后期天气转暖。疏去2/3植株进行常规栽培。笔者根据多年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姑苏香丝瓜的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果蔬褐变抑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加工中的褐变导致的色泽、香味的变化均会降低产品的感官特性,因此,控制褐变对保持果蔬品质是十分必要的.现着重对抑制褐变的物理方法和利用有机酸、络合剂、亚硫酸盐或硫酸盐、己基间苯二酚、巯基化合物、蜂蜜等化学试剂进行的化学方法作以综述,以期为果蔬褐变机理的更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早春设施栽培条件下筛选种植8个丝瓜品种(系),对其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与口感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丝瓜品系PX4总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翡翠二号)极显著增产44.28%,早熟性好,坐果率较高,瓜形好,不易老化,建议对这个品系进一步鉴定并进行小面积示范;玉龙丝瓜口感好,低褐变,瓜皮色雪白,产量高,可作为精品瓜菜在示范园区展示。  相似文献   

9.
对117份丝瓜种质资源的果肉褐变特征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丝瓜果肉褐变性状变异系数高达82.32%;筛选出极耐褐变材料10份,占8.55%,易褐变资源占总资源的73.50%;极耐褐变资源瓜形多为圆筒形;耐褐变材料作为亲本之一所配制组合的褐变指数均较低,尤其是以极耐褐变材料作为母本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蔬菜加工中变色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加工中变色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刘振华高书岐(山东省滨州农业学校食品加工科256624蔬菜在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色现象,如变褐、红、黄等,其颜色的变化我们统称为褐变。对蔬菜来讲,褐变是有害的,它不仅降低产品的营养价值,影响外观,而且往往是败坏不...  相似文献   

11.
外来花粉对普通丝瓜F_0果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我国分布有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L.)M.J.Roem.〕和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L.)Roxb.〕两个种,长江流域主要栽培普通丝瓜。丝瓜以嫩果供食用,瓜肉细腻柔软,味道鲜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夏季蔬菜。实际生产中某些普通丝瓜品种的雌雄花期不完全相遇,对坐果率有一定的影响,间种少量其他品种传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坐果率,这对于瓜农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外来花粉授粉后对普通丝瓜F0果实发育有无影响并未见报道。育种学上,由受精卵到种子发育成熟的时期即为F0。异花授…  相似文献   

12.
丝瓜属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嫩瓜,可用来炒食或做汤,瓜肉细嫩柔软,清香滑口、味鲜美,丝瓜是夏淡季蔬菜之一,入厨是佳蔬,入药是良药,有润肺、止咳、美容活血等功效,除平民百姓食用外、在宾馆、酒店,甚至国宴也可见到丝瓜的踪迹。近几年,随着人们对  相似文献   

13.
从1996年开始,我市利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即由地膜、小拱棚、草帘、大棚组合覆盖方式,进行丝瓜早熟栽培,当年一举获得成功。丝瓜的上市期比原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到1个半月,一般在4月上旬即可上市,亩(667m2)产量达5000公斤(kg)左右,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1 选用品种 培育壮苗1.1 选用品种 大棚丝瓜栽培应选用早熟、丰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在我市一般选用地方品种盐城早熟棒形丝瓜。该品种瓜条呈长棒形,长约30~50厘米(cm),瓜皮绿色,瓜肉柔嫩多汁,单瓜重0.3公斤左右。1.2 培育壮苗 大棚丝瓜栽培最好采用电热…  相似文献   

14.
普通丝瓜为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亚洲南部热带地区,大部分品种以主蔓结瓜为主,以嫩果供食用,瓜肉细腻柔软,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夏季蔬菜作物之一。随着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迅猛发展,丝瓜从单一露地栽培到露地和规模设施栽培并重发展,从传统夏秋供应到全年上市,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局面,在全年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福研3号丝瓜新品种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05008-1为母本、08006为父本育成的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早熟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瓜呈筒状,瓜长25~32 cm,横径5.5~6.5 cm,单瓜质量600 g左右。瓜皮绿色,粗糙,果肉致密,不易褐变,商品性好,每667 m~2产量3 000 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褐变在板栗深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是影响板栗加工产品质量的重要问题。针对小包装栗仁抗褐变标准研究尚属空白的状况,进行了褐变程度分类及比例调查研究,并以鲜板栗为对照,制定了小包装栗仁抗褐变标准。  相似文献   

17.
农福丝瓜801是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低褐变优质普通丝瓜一代杂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本文从播种育苗、整畦施基肥、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矿质元素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蝴蝶兰初代培养过程中,不同浓度Fe、K、Ca、Zn、Cu等矿质元素对其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Fe、Cu浓度越高,褐化越严重;培养基中K、Ca、Zn随浓度升高褐变越轻.  相似文献   

19.
益阳白丝瓜     
白丝瓜因瓜皮呈白色而得名。该瓜用于切片作汤时,色味俱佳,柔滑可口,是湖南省益阳地区的传统蔬菜。白丝瓜肉色绿白,瓜面平整无棱。有三个品系: 短白肉丝瓜:瓜短圆筒形,长44—54厘米,横径8—9厘米。种子乌黑色。单瓜重300—600克,瓜两端的粗皮层极短,易刮皮,品质优。 长白肉丝瓜  相似文献   

20.
黄树苹  徐长城  谈杰  张敏  王春丽  陈霞  谈太明 《园艺学报》2015,42(Z2):2921-2922
‘鄂丝瓜2号’是以自交系‘LWB-02’为母本,自交系‘LJ-0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一代丝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第1雌花节位7 ~ 9节,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圆筒形,瓜长42 cm,瓜横径4.4 cm,单果质量420 g,果皮黄白色,瓜蒂端翠绿色,瓜肉紧致,商品性好,加工后褐变轻。田间抗逆性强,适宜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早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