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单膜和双膜2种覆盖方式对棉花播种孔土壤总盐、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可以降低0~10 cm土层播种孔土壤盐分含量,棉花出苗率增加13.7百分点,产量增加19%。  相似文献   

2.
刘文萍 《中国棉花》2001,28(4):27-28
在山西特早熟棉区进行棉花双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率,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并使之合理分配,最终获得早熟、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3.
棉花应用“双膜”覆盖育苗体会张水山,陈尚西,郭西道(永安乡农技站332106)棉花营养钵育苗,怎样才能达到早播、全苗、齐苗;我们进行过多次探索,实践证明“双膜”覆盖育苗在保温出苗上优于单膜覆盖,有利适时早播、争早发、高产。近三年来在全乡由示范到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兴华  李捷 《江西棉花》2008,30(1):16-18
棉花苗期病害历来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障碍,严重影响到棉花的高产丰产;采用种子精选,适期制钵播种,床土消毒,双膜覆盖,适时揭膜通风和护苗等综合配套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避免棉苗期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提高棉瓜间套田棉花产量的方法韦昌生河南省睢县农业局棉田套种西瓜是一项高效益的栽培方式,特别是近年来采用双膜栽培西瓜,效益更为可观。1992年以来,我县魏集、梁集等乡农民,利用双膜覆盖的优势,改棉花育苗移栽为膜内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使棉花单产提高1~...  相似文献   

6.
双膜植棉技术在新疆石河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石河子特早熟棉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但春季倒春寒和大风天气过程频繁,对棉花适期早播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严重制约本区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升。2004年起,开始试验双膜覆盖技术,通过3年的试验证明,采取双膜覆盖技术,能保全苗和培育壮苗,共推广1.25万hm2,已成为该区一个新兴的主体技术。1行距配置播幅4.2m,采用三膜十二行膜上精量点播,单膜膜宽1.25m,一膜四行棉花,行距配置为(10 60 10)cm,行走行65cm,接行60cm,株距9.5cm,理论株数每公顷29.4万株。底膜上再同时盖两个窄膜,以利增温和后期揭膜,窄膜膜宽40cm,主要覆盖在下膜行距为10cm的两…  相似文献   

7.
棉花宽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与叶面积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宽膜覆盖的土壤增温效应十分显著,4~6月上旬5cm与10cm土壤温度分别较窄膜覆盖提高2.0℃和1.8℃,对促进南疆地区棉花的早播、早出苗、多结早桃、增加产量有重要意义。宽膜覆盖的温度补偿效应,有利于棉株早发、旺长,有利于叶面积系数增加,但易造成棉田遮光荫蔽,消光系数增大,中下部蕾铃脱落严重。研究认为,南疆棉区高密度的栽培条件下,宽膜覆盖栽培的棉花叶面积系数控制在3.0~3.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棉花早发,产量增加,但是容易早衰,秸杆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是棉花迟发,产量降低;膜,草二元覆盖能够促进早发,防止早衰,增加土壤养分积累,生产潜力看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三十团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种植业按照十大主体技术和六项精准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加压滴灌、双膜覆盖、杂交棉、大棚育苗等农业技术.2007年,全团棉花平均每公顷产皮棉3150 kg,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5亿元,增长12%;全团职工均收入14418元,增长8%.2008年,三十团在往年的基础上,又利用国家土地整改项目和团场投资结合的办法,新增加压滴灌733 hm2,推广应用双大膜覆盖棉花种植技术,面积达667 hm2.这些技术在晚春播生产中成为亮点.特别是双大膜覆盖棉花种植技术,成为承包户争抢采用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10.
双膜棉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塑膜育苗移入大田后再覆盖地膜,称作双膜棉。据岱山乡1983~1987年资料,双膜棉亩产皮棉149.19公斤,比移栽棉增产18%以上。双膜棉平均亩投入109.47元,亩产出611.25元。它比移栽棉亩投入多19.96元,而亩净增值为85.66元,增值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