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昆虫作为食物的传统用途广泛地延续于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它提供了有益的营养,为农村居民带来了经济和生态效益,西方人应更加警觉他们是昆虫食物的偏见而形成的负面影响的事实,长此这样会导致作此用途的昆虫逐渐减少,不可替代的营养丧失和其他利益的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架设防虫网、人工养蝇、引蝇访花并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苍蝇、蜂和其他种类昆虫在杧果(Manglfera indica)花穗上的活动情况,研究杧果传粉的主导因子、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对提高丰亡果授粉受精率的效果,以及在不同天气类型情况下温度对主要传粉昆虫苍蝇访花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丰亡果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其中苍蝇在杧果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蜂。苍蝇在杧果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不同天气类型对苍蝇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苍蝇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和温度范围都较大。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可大幅度提高杧果受精发育果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产生一种伴胞晶体蛋白,被称为δ─内毒素或杀虫晶体蛋白(ICP,Insecticidalprotein)。目前所发现的ICP的毒杀范围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的昆虫,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杀剂。B.t.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种碱溶性蛋白(ICP),典型的ICP由两个部分构成,N端的活性片断和C端的结构片断.活性片断由毒性区与细胞结合区组成。携带结构片断的ICP被称作原毒,它经昆虫中肠道的蛋白酶消化后,可产生有毒性的毒性肽。具体步骤是:原毒素进入昆虫消化道后,先溶解,然后被某些特定的蛋白酶水解,释放出毒性肽。激活后的活化毒性肽的细胞结合区可与昆虫中肠道的纹缘膜上的受体结合。有人认为该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活化毒性肽的毒性区作用于细胞膜,使细胞膜穿孔,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并最后引起细胞裂解使昆虫死亡。B.t.毒蛋白能否毒杀某类昆虫取决于两点:(1)B.t.毒蛋白能否在昆虫的消化道深解,不同种类昆虫的消化道环境不同,而类型不同的ICP正常水解所需环境不同;(2)昆虫的消化道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特异性受体、是否能与对应的毒性肽结合。有资料表明:B.t.的毒性与毒性肽和昆虫中肠道细胞的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龙眼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网捕方式采集传粉昆虫进行鉴定,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蜂类和蝇类等传粉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情况,并通过架设防虫网研究龙眼传粉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龙眼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传粉昆虫有3目9科17种,其中以蜂类和蝇类个体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3.3%和20.6%。蜂和蝇类昆虫在龙眼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蜂类访花的适宜温度在25~30℃之间;蝇类在20.0℃开始访花并随温度升高访花次数增多,超过30.5℃访花次数减少。不同天气类型对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条件下蜂和蝇类昆虫访花次数较多,并且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判定昆虫迁飞特性与确认其虫源性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的迁飞特性对其自身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却给有害昆虫的监测和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研究昆虫的虫源性质,掌握其迁飞规律,是监测和治理有害昆虫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关于昆虫虫源性质的研究方法,许多学者做过大量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有利于今后研究之所需,现就农林昆虫几种虫源性质研究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昆虫病原物的致病特点及其在茶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毒、虫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病原物防治茶虫的优点。提出了茶虫病原物的应用策略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网室内用3种昆虫为大豆不育传粉,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传效效果最好,不育系单株异交结荚率,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分别是开放条件下自然传粉不育系的10.5,12.8和11.8倍;不育系产量(按小区面积折算)2:1行比处理平均为488.4kg/hm^2,比1:1行比产量提高23.5%;喷糖,吹风,放彩带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蚂蚁和苍蝇传粉效果差,无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架设防虫网、人工养蝇、引蝇访花并选择不同天气类型观察苍蝇、蜂和其他种类昆虫在杧果(Mangifera indica)花穗上的活动情况,研究杧果传粉的主导因子、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对提高杧果授粉受精率的效果,以及在不同天气类型情况下温度对主要传粉昆虫苍蝇访花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杧果主要传粉媒介为昆虫,其中苍蝇在杧果传粉中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蜂。苍蝇在杧果花穗上的活动主要受温度影响,不同天气类型对苍蝇访花活动也有影响,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苍蝇在花穗上的活动时间和温度范围都较大。人工养蝇和引蝇访花可大幅度提高杧果受精发育果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蒲螨是一类寄生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外寄生螨,寄生导致寄主麻痹甚至死亡。本文对蒲螨的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国内外作为天敌的利用情况以及蒲螨体内提取的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tox34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连续2 a对儋州、临高蔗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蔗区趋光性昆虫共有10目27科45种,主要为鳞翅目(5科14种)和鞘翅目(11科20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50.82%、17.74%。甘蔗害虫6目17科34种、天敌昆虫6目10科11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97.74%、2.26%,益害比1 ∶ 44。大部分昆虫趋光高峰呈现在19:00~23:00。主要害虫发生峰期出现于4~10月,6月左右种群数量最为丰富,年发生规律显示天敌种群密度随害虫数量增多而加大。  相似文献   

11.
陈玉柳 《福建稻麦科技》2011,29(3):74-76,73
介绍了昆虫病原的主要类群及其治虫特点,重点阐述昆虫病原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西充县为主要授粉作物——脐橙传粉的传粉昆虫种类,测定脐橙对传粉昆虫的传粉依存度并对传粉昆虫对脐橙的传粉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网捕法和定点观察法,调查西充县脐橙种植园传粉昆虫种类,采用套袋试验测定传粉依存度并结合2020年西充县相关农林经济数据进行传粉昆虫对脐橙的传粉服务价值及其在西充县农业总产值中占比的计算。[结果]研究共有12种访花昆虫,隶属于7科10属,其中蜂类的人工蜂种为脐橙主要的传粉者,脐橙对昆虫传粉高度依赖,传粉依存度为0.27~0.88,脐橙对传粉昆虫的传粉服务价值约为6 524.4万~21 264.8万元,约占2020年西充县农业总产值的1.61%~5.25%。[结论 ]查明了西充县脐橙种植区主要的传粉昆虫种类,测定了脐橙作为西充县主要种植的一类水果类作物对传粉昆虫的传粉依存度,评估了昆虫对脐橙的传粉服务价值及其对西充县农业生态和经济的贡献程度,为后续传粉昆虫在西充县果园授粉系统中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树昆虫区系及其区域性发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99,19(2):81-86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 种, 分别属于2 纲14 目109 科, 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 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种与北方种相互交错延伸, 在地理上自北向南呈现随纬度增加而种类相应减少的趋势。四大茶区茶树昆虫的种数是: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各茶区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与优势种不尽相同, 既有共有的全国性重要害虫, 也有许多区域性的代表或特有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14.
大豆田昆虫对不同颜色趋向选择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颜色色板对大豆田各类昆虫的诱集效果,在田间测试了昆虫对10种颜色色板的趋向选择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豆农田环境中,利用色板可诱集到258种节肢动物,分别隶属于昆虫纲9个目和蛛形纲1个目,其中浅绿色板和黄色板诱集种类数和个体数最多;不同颜色色板诱集到的昆虫类群组成略有差异,但对同翅目、双翅目和缨翅目昆虫均有较强的诱集力;不同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反应存在差异。本研究初步筛选出诱集大豆田各类昆虫的最佳颜色,应用色板诱集技术于大豆田害虫绿色防控具有可行性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应用生态工程控制害虫技术取得较大进展。【方法】对稻田水生昆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3年的系统调查,以探明生态工程防控技术对水生昆虫的影响。【结果】实施生态工程防控技术稻田中的水生捕食性昆虫豆娘的数量显著高于农民自防田,其他水生捕食性昆虫和中性昆虫等数量也有类似的结果,同时,靠近田埂的稻田区域豆娘和水生中性昆虫的种群数量也显著高于稻田中间区域。【结论】说明通过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稻田水生捕食性昆虫及中性昆虫种群数量,这对提高水稻生长后期的天敌控害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豆昆虫传粉研究初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9,18(1):73-76
随着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大豆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蜜蜂和苜蓿切叶蜂做为传粉昆虫,在网室内为大豆豆传粉。结果表明,不论是蜜蜂还是苜蓿切叶蜂,都是大豆传粉有效昆虫,利用它们传粉,都可使不育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得到显著提高,在网室内,苜蓿切叶蜂的传粉效果要好于蜜蜂。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下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在麦套夏播、麦套春播和单作三种种植条件下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种植方式的棉田,棉铃虫均不再是主要害虫,而棉叶螨、棉蚜和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天敌的种类变化不大;三种种植方式以麦套春播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最好,单作春棉次之,麦套夏棉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南充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四川南充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明确群落多样性水平及昆虫发生动态变化,利用马来氏网共收集到分属于15目、144科共25393头昆虫样本.其中,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数的20%以上;半翅目和双翅目占总数10%以上;其余各目均低于10%.试验区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对比较平稳,其中,多样性指数在2.028~...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无公害茶园昆虫群落的演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谢振伦  赖时华 《茶叶科学》1994,14(2):141-147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雷州半岛完全不施用农药茶园昆虫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变化,昆虫群落的演替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从建园开始至投产期为第1阶段,这一时期以趋嫩性害虫居多,如茶细蛾,沫蝉和零星分散的茶蓑蛾;从采摘盛期(封行后)开始,进入第2、3阶段,这一时期因各种天敌的作用明显,害虫危害不显著;茶树进入老龄后为第4个阶段,这一时期里,钻蛀性害虫(如茶枝小蠢、蛀梗虫)抬头。群落的多样性与均匀度以盛采期最高,群落较为稳定;二年生茶树和进入老龄后的茶园多样性与均匀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2014-2015年开展了吉林松原地区花生田昆虫系统调查,旨在阐明当地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相关群体指数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松原地区花生田共收集到昆虫38281头,隶属12目137科,其中膜翅目和双翅目类群个体数量最大,分别占总收集昆虫数的29.67%和44.13%,主要昆虫种类有暗黑鳃金龟、大黑鳃金龟、大灰象甲、小长蝽、小绿叶蝉、花生蚜、西花蓟马、灰地种蝇等;主要类群个体数峰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初、8月下旬至9月初,最低值则出现在花生起收后;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在2.8~3.4之间,在每年7-8月份期间较为稳定;昆虫群落总体均匀度指数整体保持在0.65以上;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在8-9月份较为稳定,峰值出现在8月上旬,最高点为95;昆虫优势集中指数整体水平较低,而昆虫群落丰盛度随花生生育进程推移呈单峰曲线变化,通常在7-8月份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