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把“坚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列为发展国民经济十项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在我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江谓清同志也把它列为我省发展国民经济七项任务的第一项。把农业搞上去确实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久高速发展和能否顺利实现“四化”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以一九四九年农业总产值为一百,至一九七八年,增长到三百四十点六,平均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四点三。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走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3,(3):F002-F003
一、产业结构 (一)产业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西方产业结构研究中最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在1940年发表的著名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次运用的。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其生产物取自于自然。第二次产业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第三次产业是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 2.标准产业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统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口径而出现的。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曾颁布过《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它把全部经济活动首先分解为10大项,在大项下分中、小、细共4级,各项都有编码。其10个大项是:①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②矿业和采石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煤气、供水业。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⑦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⑧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⑨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⑩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和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后来他在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又明确地说:“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态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发展以循环农业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产业互动、工农协调、多元生态循环发展态势.文章简单地探析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农业资本存量,是影响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每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所论述。特别是从“十二五”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持续扩展、力度不断加大。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显著,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  相似文献   

5.
“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首条方针。这条方针的制定是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准确把握和运用。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一系列论述,不难发现:“农业首位”思想是贯彻始终的。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位置邓小平历来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当作安定天下的产业和民族独立自强的根本。首先,解决吃饭问题要靠农业。人首先是消费者,然后才是生产者。而人类消费资料的绝大部分来自农业,农业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是“吃饭产业”。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口一直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线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农业经济也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支柱,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三农"问题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为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后劲,稳定国家经济,促进我国基本经济产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一、要优先发展农业这个“第一次产业”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认为,鸟瞰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划分,它反映了人类生产活动发展的历史顺序,与人类需要紧迫程度有关。第一次产业,以农业为主,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为人类提供满足最基本需要的食品,第二次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第三次产业,以服务业为主。从整个发展历史看,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第一次产业有了相当发展后,才去发展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一九七九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奖金的美国经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业产业是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江宁正处在转型发展和”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抓住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速发展江宁生物农业产业,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江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玲  孙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83-6684
“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针对这种产业组织形式,首先应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其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的博弈形式如果从囚徒困境走向无限次重复博弈,则能够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给出有效解决“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效率低下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论农业的外部性与农业政策目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表现出的弱势,源于农业的“市场效率”低于其他产业,而农业又具有提供消费以外的价值,其外部性不能被“市场效率”所体现。因此,实行农业保护和扶持政策,已为我国农业发展之必需,而农业政策的实施必须能够达成社会公平福利、国家稳定和安全以及社会成本最低等目标。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提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根据国情大力发展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科技于一体的农业智能化技术 ,并利用网络系统推广应用。文章就技术开发的模式、推广应用的措施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发展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和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发展现代农业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素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3-1104,1107
地方政府在农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彰显地方政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功能,克服市场失灵的缺陷,积极引导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对地方政府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加入WTO三年来上海农业发展状况,分析了WTO后过渡期上海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上海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昭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97-16599
对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比较了天津与北京、上海的现代农业发展状况,指出天津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科技研究与农民素质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杰  郑钦玉  邬彬  杨蓉 《现代农业科学》2009,(3):240-241,250
通过对沅江市农业的实地调查研究,针对沅江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农业的工业化总体思路,提出了推动沅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挺  陈婷  卢同  陈敏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3):88-92,97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针对该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研发技术落后、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对策,为促进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53-4154
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establish modern agriculture and reduce harmful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to agriculture,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are essential. This paper firstly elabor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nalyzed some reasons which restricted China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ing speed, and then gave some improving suggestions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