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沿海沙岸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开展套种木麻黄无性系更新研究,结果表明,基干林带下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加而下降;基干林带郁闭度在0.3以下时,选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501、601和701采取挖大穴、下客土和拌肥料的造林措施进行雨天套种更新,2年生林下幼林保存率在84%以上,高生长量达1.5m以上。林下套种是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的一个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相思树种在沿海沙地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生长量和抗风性能等指标,研究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纹荚相思等树种在沿海后沿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采伐迹地、风口困难立地等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3个树种为适宜在沿海后沿沙地上生长的相思树种,它们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m.a-1,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cm.a-1;厚荚相思生长快,林分郁闭早,抗风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是一个基干林带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厚荚相思对沙荒风口大风、流沙和严重干旱等恶劣生境适应性较强,生长最大,是风口困难立地造林的可取树种。  相似文献   

4.
东山县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套种改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山县木麻黄基干林带稀疏老化的现状,采用木麻黄701无性系、厚荚相思、潺槁木姜子和澳洲杉在木麻黄林带下进行了套种改造。结果表明:木麻黄701无性系和厚荚相思在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生长较好,林带套种厚荚相思、澳洲杉以及木麻黄后风降率和防护效能较大。建议东山县海岸前沿稀疏老木麻黄林带改造采用木麻黄、厚荚相思在林下套种。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开展相思类树种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对海岸前沿不良生境适应性强,可作为更新改造的主要树种之一;厚荚相思、纹荚相思、直干大叶相思及马占相思在低郁闭度林带下套种保存率高,生长量以厚荚相思表现最佳;基干林带间隔带状皆伐方式更新厚荚相思与湿地松、厚荚相思与木麻黄无性系多行配置种间关系稳定,单行混交易引起种间矛盾和空间的激烈竞争;后沿沙地厚荚相思与马占相思生长快,干形通直,蓄积量大,出材率高,是理想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老林带保护的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厚荚相思 ,较适宜的树种有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2个树种 ;适宜于滨海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木麻黄惠安 1号无性系和木麻黄澳大利亚种源C3 8,具有一定潜力但尚需做进一步观察的树种有短枝木麻黄、木麻黄澳大利亚 1 5 1 98种源、木麻黄无性系 70 1 #和细枝木麻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沙荒风口选择湿地松造林,前沿基干林带不同郁闭度套种湿地松、林带更新湿地松不同密度造林及湿地松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更新效果调查,表明:湿地松在风口沙地造林适应性较强,在低郁闭度(0.3以下)林带下套种更新效果与迹地更新相近,湿地松不同密度林带更新效果较好,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刚果 12号桉等树种单行混交造林易引起受压现象产生,多行配置即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又可防止湿地松被压,保护湿地松不受风害。  相似文献   

8.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9.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上,其中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檬果(Cerbera mangha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cubeba)5个树种套种5年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生长量、防风效能最好的为台湾海桐和水黄皮,可以在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林芝县林芝云杉幼林更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10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 000倍!很多物种未被命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对内陆的各种不同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大多已作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对于边远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还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12.
二白杨 (PopulusgansuensisC .WangetH .L .Yang)是甘肃的乡土树种 ,原产于河西的高台、临泽、张掖、金塔、酒泉等县 ,以金塔、高台为分布中心。二白杨树体高大 ,干形通直 ,生长迅速 ,抗逆性强 ,繁殖容易 (刘 榕等 ,1 995)。自 70年代起河西人民主要用来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四旁植树”。截止 1 985年 ,河西共营造农田防护林及“四旁”植树 1 73 47× 1 0 4 株 ,二者面积合计 4 7× 1 0 4 hm2 ,其中二白杨树种就占到 90 %左右 ,现在的树龄在 2 0~ 30a左右 ,已经到了过成熟和衰退时期 ,防护效…  相似文献   

13.
竹子开花习性和开花竹林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竹类资源和经营竹子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竹类开花的现象,竹子的开花习性分为每年都开花的竹子、成片而定期开花的竹子、开花不定期的竹子3个类型.为减少竹子开花后的损失,应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复壮更新两种措施,做到科学管抚竹林.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柏木防护林成熟进行了研究。根据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建立柏木林胸径、树高、生物量、及冠幅生长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林分平均木生物量指标为依据,确定不同立地条件下柏木林的最大防护成熟龄;根据初始防护成熟龄和最大防护成熟龄确定防护成熟期、更新期及合理的更新年龄。3种生长类型Ⅰ、Ⅱ、Ⅲ初始防护成熟龄分别为:13.4a、15.4 a、18.2 a;最大防护成熟龄分别为:97 a,77 a,53 a;防护成熟期分别为:13.4~97 a,15.4 a~77 a,18.2 a~53a;更新期分别为:49 a~97 a、34 a~77 a、23 a~53 a;合理的更新年龄分别为:49 a、77 a、53 a。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立地条件越好则柏木林的初始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早,最大防护成熟期来得越晚,相应的防护成熟期越长,更有利于发挥林分的防护效益,反之,则防护效益越短。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山林区森林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锡  许金铎 《林业科学》1989,25(6):570-574
川西高山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北端,为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向川西北草原草甸区过渡地段,森林面积约61万ha,森林蓄积1.4亿m~3,垂直分布在3500—4300m。本区生长季热量不足,霜雪、低温及干旱限制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及存活,人工更新效果很不理想,加之放牧牲畜践踏苗木严重,给营林更新带来很大困难。一、自然环境概况本区多为剥蚀山原地貌,坡度较缓,相对高差几十m到400m。森林垂直分布简单,海拔3500m以下为河谷干旱灌丛草原带,海拔3500—4100m为暗针叶林带,海拔4100—4500m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为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和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林区年均温为2.88—4.73℃,温度日变幅大,年变幅小。太阳辐射强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开挖产生大量的工程弃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对其资源利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进行泥沙分离是工程弃土的主要资源利用方式,分离后沙石直接作为骨料利用,而剩余的泥渣中含有丰富的黏土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从技术原理、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提出以泥渣和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再生种植土的新思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工程弃土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置难题,还能为我国的种植土资源提供新的补充来源,在高质量绿化种植土生产和耕地占补平衡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五营林业局红松林三种更新方式的对比分析,指出该林区红松林分的最佳经营方式为人工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8.
lllehardt`ood-Korcanpincforcstsintl1cXiaoxinganMts.havebecncxtCnsivclycx-ploitcdsinccl948forn1orethan4oycars.Uptono`t.thcrcarcIiuIcKorcanpincresourccstobecxploitedinmostbureaus(rCgions),andthercare2/3ofbureaus(regions)havingPoOrKoreanpincrcsourccs.Inl95Os,Korcanpincforestsoccupicd53.8%ofthcforestcdarcaand74.3%ofthevolumcinthewholercgion.NaturaIKoreanpineforesthasgrcatlydc-creasedto5.4%and9.8%initsareaandvol-umeresPectively,andthcarcaandvoIuncofhardx`oodforcstincrcascdcorrcsPOndingIy.ln…  相似文献   

19.
沙岸黑松海防林防护成熟期及更新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山东省黑松海防林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应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沙体岸黑松海防林的调查研究。采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黑松海防林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化评价,划分出11种立地类型;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将研究区的黑松海防林划分为3种林分生长类型;其中生长类型Ⅰ的林分生长表现最好,生长类型Ⅱ的次之,生长类型Ⅲ的最差。在综合分析黑松海防林防护成熟和数量成熟的基础上,提出黑松海防林的防护成熟期;生长类型Ⅰ为33-57a,生长类型Ⅱ为14-32a,生长类型Ⅲ为13-28a;确定黑松海防林的更新期;生长类型I为33-57a,生长类型Ⅱ为23-32a,生长类型Ⅲ为21-28a;确定黑松海防林的合理更新年龄;生长类型Ⅱ为32a,生长类型Ⅲ为28a。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in spruce-dominated uneven-aged boreal forests. The study was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from 15 stands with permanent plots, which had been intensively monitored for 10 years in southern Finland. All trees (height > 1.3 m) were measured every fifth year. Regeneration was measured on 64 permanent sample plots (4 m2) in each s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irst-year seedlings was analysed on a yearly basi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older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H. Karst.) seedlings were analys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made every five year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ruce seedlings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bundance of seed crops. Seedling cohorts originating from abundant seed crops were clearly detect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edling height distributions over time. It took about 15 years for spruce seedlings to reach a height level of 15-30 cm. Local basal area had hardly any effect on the emergence or survival of small spruce seedlings, while the number of higher spruce seedling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ocal basal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