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息肉因其有恶变的危险,故视为癌前病变.以往临床上对高位息肉,无蒂广基息肉多采用剖腹手术切除,因其疗程长、创伤大、费用高,病人不易接受.作者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肠腔结扎器(已获国家专利权),采用结扎器经内窥镜结扎息肉基底部,阻断其血循环,瘤体枯萎而自行脱落.在我科结扎治疗直肠息肉62例,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涪杂一号"株高52厘米,开展度58厘米.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中皱,蜡粉中等,无刺毛,叶缘波状,裂片2~3对,叶片长3.5厘米.瘤茎近圆形,皮色浅绿,瘤茎上每一叶基外侧着生肉瘤3个,中瘤稍大于侧瘤,肉瘤钝圆,间沟浅.从出苗至现蕾需145~150天,抽薹较晚,丰产性好,平均667米2(1亩)产2500~2800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以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合并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据相关报道显示在美国大约每6万~30万人有1例PJS患者。目前我国对该病的发病率的报道仍较低,作者收集了近30余年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PJS,现将病例综合报道如下。图1 PJS的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图2 PJS的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1临床资料2例病例中,1男1女,年龄分别为10岁、16岁。患者皆是无明显诱因发生口唇周围出现黑斑,逐渐增多,随年龄增长逐渐发展到手和足的掌面(如图1)。伴有间断腹痛、腹泻。不伴里急后重、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行肠镜检查见直结肠距肛门5~15 cm有多处的息肉样病变,息肉无特征性表现,有蒂、无蒂、分叶状均可见到(如图2)。息肉主要分布于结肠、直肠。息肉的大小及数量不等,直径可以从1 cm至5 cm以上,以多发为主,多数表面黏膜光滑。经肠镜下经高频电加圈套器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诊断为胃肠多发息肉。经内镜下切除息肉后,腹痛腹泻都能有所缓解,色素沉着无缓解。经随访发现,症状缓解后易复发,时间短,仅为4月余。2讨论PJS是一种极少见的以...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在喉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内镜及电动切削系统配合支撑喉镜在喉微创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43例喉部良性疾病患者(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乳头状瘤、会厌囊肿和披裂囊肿)在支撑喉镜加鼻内镜下应用电动切削系统进行微创手术。结果43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声带息肉和小结患者20例,治愈19例,好转1例;会厌囊肿14例,披裂囊肿1例,全部治愈;喉乳头状瘤8例,治愈4例。全部病例随访4个月至2a,除4例小儿喉乳头状瘤外,其余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和电动切削系统在治疗喉部某些良性病变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创伤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息肉,又称假性血管瘤、出血坏死性息肉、出血性上颌窦炎及血管瘤型息肉等。其临床表现酷似上颌窦恶性肿瘤,易误诊。现将我院1981,06~1986,08收治的五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41岁。左侧鼻塞伴流血性分泌物二年,反复小量鼻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结核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脑结核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影像学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确诊2例,1例抗结核化疗6月后病灶缩小,仍在治疗中.1例抗结核化疗者2年后病灶消失.4例手术完整切除瘤体,病理诊断为结核瘤,术后常规抗结核化疗,4例手术治疗者无复发,其中1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脑结核瘤多以颅高压为主要表现,颅外结核史多不明确,临床诊断较困难,影像学可有特征性表现,应结合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结核抗体检查.诊断明确且无明显颅高压首选抗结核化疗,颅高压明显、癫痫频繁、不能定性等可手术治疗,手术完整摘除瘤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以5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试材,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B1、B27个世代材料,对茎瘤芥营养生长期瘤茎蜡粉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瘤茎有蜡粉对无蜡粉为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蜘蛛毒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蜘蛛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虎纹单柄蛛(Ornithocton huwen)、海南单柄蛛(Ornithoctonus hainana)、敬钊缨毛蛛(Chilobrachy jingzhao)和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4种蜘蛛毒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蜘蛛毒素对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同一蜘蛛毒素浓度越高抑瘤作用越好,蜘蛛毒素作用时间越长抑瘤效果越强,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良好;不同蜘蛛毒素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效果不同,以敬钊缨毛蛛毒素作用最强,IC50为0.109μg/μL。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的第一报和第二报中,作者分别报道了从广东省各地的668个动物中检出了22种肿瘤共107例。这些肿瘤是鼻咽癌、副鼻窦癌、鼻腔癌、食管癌、卵巢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色肉瘸、淋巴肉瘤,外阴癌、纤维肉瘤、原发性肝癌、小肠癌、结肠癌、乳腺癌,圆形细胞肉瘤、纤维瘤、脂肪瘤、马立克氏病、肾癌、畸胎瘤、膀胱乳头状瘤和口腔癌。 第三报中,作者继续报告了从这668个动物中检出的最后一批肿瘤计5种18例,叙述其流行病学、病因学等有关资料和病理形态学特征。这些肿瘤是猪的胃腺瘤和卵巢血管纤维瘤、鸡的输卵管癌、骨石化病和犬的胆管癌。 作者在这668例动物中还检出一批息肉、白斑、上皮不典型增生和乳头状瘤等病变。 本文最后对这批病例的肿瘤检出率、良恶性肿瘤的比率、从各种动物检出肿瘤的类型、年龄分布、以及发生器官部位等概况做了说明,对广东省动物的某些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特点以及防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5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瘤茎纵径、瘤茎横径、瘤茎产量、菜形指数和茎/叶等5个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产量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类效应明显大于非加性类效应,加性率在50%以上;在瘤茎纵径、瘤茎产量和瘤茎横径的遗传中显性与上位性效应也较重要,其效应率均在10%以上,在菜形指数的某些组合中也显著存在;而茎/叶的上位性率达21.99%,比显性效应更加重要;产量性状的上位性较为普遍,主要是加性与加性、显性与显性的互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的CT表现。结果:纵隔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为前上纵隔形态不规则实性肿块,可明显强化。结论:纵隔实性肿瘤难以定性时,应考虑到精原细胞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以茎瘤芥幼苗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SMART RACE技术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克隆到瘤芥酸性核糖体蛋白P1 基因(命名为BjARPP1,GenBank登录号:JX282179),并利用ProtParam、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核酸序列和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酸性核糖体蛋白P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42 bp,编码113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27,相对分子质量为11.25 ku:二级结构预测显示α-螺旋占53.98%、不规则卷曲占33.68%、延伸链占12.39%,还含有5个磷酸化位点;同源进化树预测分析其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96%,与其他物种同源性低.茎瘤芥酸性核糖体蛋白P1基因为首次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功能、遗传变异规律以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属钛夹在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切除直肠息肉中的应用、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在EMR切除直肠息肉并使用钛夹处理创面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6例患者术后直肠息肉均予以切除,并使用钛夹处理创面。息肉治疗成功率98.4%(183/186)。3例不成功案例中2例为钛夹1周内脱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好转,1例为术后第3天钛夹撕脱伤致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腹痛或里急后重感16例。结论:金属钛夹在直肠息肉EMR中的应用具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1对于直径较小(10mm)的息肉,靠近肛门(距肛门5cm),如果创面平整、无明显渗血,尽量少用或不用金属钛夹;2钛夹数量不宜太多(3枚);3相较于消化道其它部位息肉的切除,直肠息肉EMR术后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流质饮食时间(建议流质饮食1周);4术后帮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太硬蹭掉金属钛夹,导致钛夹过早脱落致出血。  相似文献   

14.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属罕见肿瘤,现报道1例. 病例:男性,岁.间断剑突下隐痛不适1wk,胃镜检查示胃窦部粘膜下1.5×1.5cm隆起性病变,疑为平滑肌瘤,于2003年7月29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正常,腹部平坦,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弓下未触及,腹部无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化验检查:血常规、血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胸片无异常.经术前准备于2003年8月1日行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窦部前壁隆起,局部可触及一个约1.5cm×1.5cm的包块,质中等,可活动.剖检示:胃窦部粘膜隆起,包块位于胃壁肌层内,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红色,与周围无侵犯.术后送病理检查报告:胃血管球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于2003年8月5日治愈出院.随访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及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在结肠镜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结果:372例921颗大肠息肉均成功摘除,无一例穿孔,15例出血,经内镜下处理均有效止血。结论:采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大肠息肉的治疗经验。方法:对46例共68枚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的儿童息肉,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或徒手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或徒手治疗儿童大肠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红尾副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尾副鳅的消化系统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咽腔顶壁有味蕾分布,粘液细胞较底壁多;胃呈"U"形,贲门部和盲囊部含有大量胃腺,而幽门与肠交接处胃腺消失;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肛门粘膜下层发达。消化腺主要为肝脏和胰腺。肝细胞索明显,但无明显的肝小叶,亦无明显的中央静脉存在,但肝血窦发达;胰腺主要弥散分布于肝脏中以及胃与肠交接之处,其他还伴随着肠呈纵行分布。  相似文献   

18.
大肠息肉癌变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及寻求息肉癌变的早期诊断、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断的68例(71个)大肠息内癌变的内镜、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1660例(2540个)大肠息肉中有68例(71个)癌变,癌变率为4.10%,左半结肠息肉癌变69个,占息肉癌变总数的97.18%。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癌变率较高(分别为56.76%、14.7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为4.17%)。息肉直径>2.0cm者癌变率为37.40%,息肉直径1.0-2.0cm者癌变率为4.64%,息肉直径<1cm者癌变率为0.43%,息肉直径>2.0cm者癌变率明显高于2.0cm以下者。广基息肉癌变率10.08%。结论:左半结肠息肉、宽基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9.
71例原发于纵隔的肿瘤及囊肿,其中胸腺瘤占35.2%,畸胎瘤占23.9%,神经源性肿瘤占18.2%,其他肿瘤占22.7%。三类常见肿瘤中,以胸腺瘤恶性率最高(32%),神经源性肿瘤次之(15.4%),畸胎瘤无1例恶性。术前正确诊断25例,未能分类25例,误诊21例。本文分析了误诊原因。此外,报道1例罕见的胸腺瘤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肺叶切除,13例行肺楔形切除(其中2例在胸腔镜下完成),1例行肿瘤摘除术。全组术后无死亡a结论: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与肺癌鉴别困难,术前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经皮穿刺肺活检有一定的误诊率。肺炎性假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中要以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术式以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