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乙醇为提取剂,纤维素酶为酶解剂,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对脱脂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进行提取。首先,分别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分别为纤维酶添加量10 mg/g,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35(g∶mL),超声时间25 min。根据上述结果设计正交试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纤维素酶添加量对原花青素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而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对原花青素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并得出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8 mg/g,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40(g∶mL)),超声时间20 min。以以上条件对脱脂葡萄籽进行原花青素提取试验,所得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为17.2%,比单用超声波提取法提高了17.8%。  相似文献   

2.
以荞麦皮为原料,对其中的原花青素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乙醇为提取剂,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4个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得出最佳的提取条件为:50%的乙醇为提取液,提取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温度为60℃,提取液pH为5。该条件下可得到原花青素的量为4.35%。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种植的无核白、马奶子和赤霞珠葡萄枝蔓为原料,以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放大验证,并分别对三个品种的原花青素提取液进行纯化分离,获得低聚原花青素和高聚原花青素两个聚合度的产物,并对高、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物的稳定性、抗紫外线活性和还原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5 ℃,乙醇浓度50%,超声辅助时间15 min,提取时间9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无核白、马奶子和赤霞珠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分别为5.50%、5.83%、6.49%;纯化后的葡萄枝蔓中高聚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均高于低聚原花青素;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均高于90%,高聚原花青素含量均在70%左右;两种原花青素在试验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紫外线活性,且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对其抗紫外线活性影响不明显,同时两种原花青素均有较强的还原力,且聚合度低的活性略强。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种植的无核白、马奶子和赤霞珠葡萄枝蔓为原料,以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放大验证,并分别对三个品种的原花青素提取液进行纯化分离,获得低聚原花青素和高聚原花青素两个聚合度的产物,并对高、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物的稳定性、抗紫外线活性和还原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5℃,乙醇浓度50%,超声辅助时间15 min,提取时间9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无核白、马奶子和赤霞珠葡萄枝蔓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分别为5.50%、5.83%、6.49%;纯化后的葡萄枝蔓中高聚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均高于低聚原花青素;低聚原花青素含量均高于90%,高聚原花青素含量均在70%左右;两种原花青素在试验体系中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紫外线活性,且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对其抗紫外线活性影响不明显,同时两种原花青素均有较强的还原力,且聚合度低的活性略强。  相似文献   

5.
对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溶剂、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与提取次数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中低火,料液比1∶12,乙醇浓度70%,微波作用时间60s,提取1次,提取液中原花青素的最大含量可达5.2023mg·mL-1。  相似文献   

6.
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通过静态、动态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参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原花青素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XDA-8是纯化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最优树脂,吸附率为63.41%,解吸率为78.98%。其最佳工艺为:上样流速4 BV/h、上样浓度4 mg/mL、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4 BV/h。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纯度由5.25%提高到12.10%。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纯化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138、0.3699 μg/mL,清除能力强于Vc。因此,XDA-8树脂纯化法简单、高效,可用于紫苏籽壳原花青素的纯化,且紫苏籽壳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花生红衣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优化花生红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对原花青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提纯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香草醛-盐酸法测定原花青素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到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温度30℃,超声时间17.5 min,提取次数3次,料液比1∶16 (g:mL),得率为7.82%±0.02%。在小型离子交换柱中,采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柱填料,以乙醇为洗脱剂,进行分离纯化,经冻干后得到干物质中原花青素的纯度为76.85%±0.24%,较未纯化前提升42.57%。原花青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好,当质量浓度为0.05 mg/m L时清除率达到最大值为92.08%±0.01%。以上结果表明,花生红衣中的原花青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山竹果皮中原花青素的工艺,从而提高原花青素的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计划,建立山竹果皮原花青素提取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4%,乙醇体积分数80%,酶解温度59.5℃,酶解时间39 min,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山竹果皮原花青素在此提取条件下的理论提取率为25.52%,实际提取率为25.43%,两者相较,仅存在0.35%的误差,说明此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没有添加纤维素酶的实际提取率17.38%相比,山竹果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提高了约8%。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茶叶中花青素综合提取方法及其提取液稳定性等问题,采用超声辅助、酸性乙醇提取法,综合提取分离茶叶中的花青素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分析法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以获得花青素粗提液。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为80%、酸浓度为0.6%、料液比1/25、提取3次,可以获得含量较高的花青素,提取率为378.25 mg/100 g。pH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花青素保留率较高;碱性条件下花青素保留率降低。该研究将为拓展花青素的生产来源、组成鉴定、开发特色茶叶保健产品等奠定前瞻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八种紫甘薯资源原花青素相对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探讨不同提取剂和不同物料比对紫甘薯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紫甘薯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的差异。分别用5%的柠檬酸和95%乙醇(1%盐酸)作为提取剂,同时设不同物料比,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剂和不用的物料比所测得的甘薯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用5%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物料比为1:25,测定8种紫色甘薯资源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品种间中原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原花青素相对浓度最高的是渝紫1号。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葡萄籽、白砂糖、奶油等成分制作出果仁类营养饼干,确定葡萄籽对饼干的感官评价影响水平,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和模糊综合评价产品感官质量的方法,对葡萄籽饼干的配方进行优化选择。试验结果的最优配方为:乳化剂0.6%,奶油12%,水分8%,葡萄籽1.6%,影响葡萄籽饼干品质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乳化剂、葡萄籽粉、奶油、水分。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以提取率为指标,对夹带剂和夹带剂料液比进行优选,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7kg/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平均提取率15.12%。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新疆脱脂葡萄籽的基本成分,脱脂葡萄籽天然蛋白的分离方法、功能性研究以及改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刺葡萄籽油萃取及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刺葡萄种籽为原料,采用普通超临界和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发酵、未发酵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种籽进行脂肪酸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葡萄种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葡萄种籽油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55℃,分离压力12 MPa,在此条件下,普通超临界装置萃取的刺葡萄籽油萃取率高、油脂清亮且透明度好,优于超声波强化超临界装置。GC-MS分析显示,2种不同处理的刺葡萄籽油的成分都以脂肪酸为主,其中未发酵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7%,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5.67%;发酵后的刺葡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3%,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质量分数为82%,其油脂微浊,酸价较高,油质较不发酵的刺葡萄籽油脂低。  相似文献   

15.
续随子种子油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琴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133-141
确定续随子种子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索氏法、超声法、水酶法对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效率,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筛选索氏提取法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以种子油提取率作为响应目标,对筛选出的因素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进行优化,确定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三种方法的最高得率分别为41.97%,36.38%,34.33%。提取溶剂、液料比、温度、时间为影响最明显的因素。确定了索氏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液料比30:1(v:m),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 h。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种子油成分,共鉴定出8 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酸等为主,其含量达到总脂肪酸90%以上。在此工艺条件下,续随子种子油得率理论值为54.353%,实测值为54.175%,与理论值相比,相对误差为0.120%。研究结果可为续随子种子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续随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川芎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对川芎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径60目,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14,提取2次,川芎多糖提取率可达3.72%。  相似文献   

17.
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总结葡萄皮渣的营养价值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深对葡萄皮渣循环利用的了解,有助于葡萄皮渣的深入发展及广泛利用。葡萄皮渣包括葡萄皮、籽及果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多酚、酒石酸、膳食纤维、葡萄籽油等营养成分。国内对葡萄皮渣的利用程度不高,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上。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化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酿造季节大量皮渣堆积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推广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用光皮树种子为原料,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光皮树油,试验了几种溶剂、溶剂与物料比、微波辐射时间及功率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光皮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溶剂与物料比为1∶3,辐射时间7 min,辐射功率800 W,得率为7.13%。  相似文献   

19.
以醇变性菜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水溶性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方法,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13,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35℃,醇变性菜籽粕质量分数3%,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达45.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