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爱霞  刘学录  刘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77-5980
应用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和环境统计资料计算了甘肃省14个市级行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评价了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各市级行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有优、良、一般、较差4个等级。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的市有1个,为良的有6个,为一般的有6个,较差的有1个,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8.42%、29.88%、61.40%、0.03%。并针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提出了提高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钱贞兵  周先传  徐升  汪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12-8614
研究利用2000和2004年安徽省卫星遥感图像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安徽省17个市级行政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整体来看,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评估“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安徽省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用针对安徽省2015—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和总初级生产力的MODIS数据产品,以及两个典型生态区夏季的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反演的植被生态参数遥感产品,构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模型,分析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20年,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均值为62.27,评定等级为良,且各行政区生态系统质量等级均为中级以上,黄山市评价等级为优。2015—2020年,安徽省生态系统质量总体呈提升的趋势,其中,蚌埠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阜阳市、淮南市和马鞍山市生态系统质量明显下降;5个生态功能区中,沿长江平原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下降,皖西大别山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安徽沿江经济带和皖南山地丘陵区典型生态区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芜湖段和宿松段两岸、皖南山区的西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周君  孙世群  倪小东  褚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991-9992,10000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2013年我国各类土地生态系统单位生态服务价值为基础,估算2005、2009和2013年安徽全省及各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构成与质量的时空分布。研究发现,2005、2009和2013年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3846.055、3788.165和3754.096亿元。研究期间,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各类用地对区域内生态服务系统价值贡献大小的排序均未改变。湿地、水域、耕地和草地4类用地的减少,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主因。六安、安庆、宣城、黄山、滁州、合肥和池州7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维系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各地市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遥感技术评价"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功能。[方法]利用2011~2015年安徽省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和统计资料,依据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系统对安徽省"十二五"期间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2015年潜山县、太湖县、岳西县、金寨县、霍山县、石台县的生态环境功能指数为75.34~81.83,生态功能等级均为优。"十二五"始末相比,岳西县的生态功能变化度为略微变好,其余5个县均为无明显变化。[结论]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县域自然生态优越,生态系统承载力高,生态功能稳定,自我调节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通过对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影响因素耦合度协调分析,揭示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特征,以期为提升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一定的建议依据,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过程】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内涵与特征,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模型选取压力、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指标构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时序演化和影响因素耦合度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2008-2017年间,总体上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贴进度Tj由2008年的0.2738上升到2017年的0.6628,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承载力等级实现了由较差等级到良好等级的根本转变;从子系统上看,五大子系统贴近度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压力子系统贴近度由2008年的0.3414增长到2014年的0.6377后保持高位平稳趋势,生态建设压力驱小。在样本期内,安徽省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13年后增速明显,实现了由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利用河北省山区连续清查样地调查数据,从森林生态环境背景、森林生长状态和森林自然性3个方面来构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生态因子质量等级评分法、加权综合质量指数法系统地评价了河北省山区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质量状况.结果表明:①在1988—2001年,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质量尽管有些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逐渐变好的趋势.②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功能质量等级好、中、差所占的比重大小悬殊,其中质量等级为中等的所占比重最大,说明了河北山区提高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潜力.③1988年以来,森林自然性指数值随时间呈现出总体上的变小趋势,说明了该地区森林受到人为干扰程度在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从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角度,选取了28个单项指标,构建了泰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析2010~2016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七年来,泰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值由1.7973到1.2636,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良好"变"优秀",自2013年以来始终处于"优秀"等级,评价结果符合泰安市的实际情况.该研究为泰安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景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景区环境的不断维持与提高,科学合理的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能够为景区生态质量提供很好的参考。该文以蚌埠龙子湖景区为例,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概况,其次介绍了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原理和方法,利用评价指标-评价指数-综合指数的3层指标框架模型,建立了龙子湖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最后,以蚌埠龙子湖2014年Landsat TM影像、DEM数据为数据源,基于RS和GIS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处理,得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依据EQI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级与评价,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等级绘制龙子湖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分级地图。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9座矿业城市2013年和2017年生态安全状况表明:工业煤炭消耗量、人均水资源量、森林覆盖率等7项指标是影响安徽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2017年安徽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水平较2013年总体趋好,大部分城市已达到基本安全状态,仅淮北市、亳州市和淮南市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17年皖南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明显优于皖北地区。建议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的矿业企业管理制度,严格开展矿业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5年耕地的动态变化,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在对评价结果展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方略。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总体得分较高,表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通过对资源安全评价的聚类分析,将安徽省16个地市分成3类。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值有所提高,但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需逐步建立起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局提供的2012~2013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资料,对安徽省各地市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指标和空气污染指数的月、年均值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及横向、纵向对比,得出安徽省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多方面分析造成其规律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安徽省API年均值、高值城市数量均显著高于2012年;安徽省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2013年优良天数比例明显下降,Ⅲ1级污染以上天数也明显增加,出现V级污染的城市增加至7个,地域也扩大至安徽东南部;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铜陵SO2污染相对严重.安徽省逐月的API分布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差异,API高值期有1、6及10 ~ 12月,整体上淮北>江淮>江南,东部>西部;API高值期有明显的北高南低的逐降形势,区域间差值较大;API低值期则存在中东部偏高,南北相对偏低,区域间差值较小.安徽省各地市的GDP构成、人口结构对API起到基础性贡献,而6月小麦秸秆焚烧期及10月水稻-玉米秸秆混合焚烧期造成PM10浓度急剧增加,对API起到高峰推动作用,安徽省地形也起到平原扩散、山区阻挡堆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作为开发平台,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从农田土壤肥力、环境质量、健康质量和产出能力4个方面对安徽省的农田生态安全进行预警,建立安徽省农田生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并阐明了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预警级别的设置以及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法等。该研究可以为农田生态安全预警工作提供及时、动态的数据支持,实现农田生态系统总演化趋势、速度和后果等安全性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警源。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近10年的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徽省2006~2007年的闪电定位资料和1998~2007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以安徽省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为背景,分析了雷电灾害在安徽17个地级市的分布特征,统计了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以及经济损失。通过雷击发生频率与雷击灾害的对比分析,得出闪电频数大小并不是雷电致灾的唯一判据。这为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流经喀什市境内河流(克孜勒河、吐曼河和恰克玛克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整体良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分析了喀什市境内河流流域水环境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生态恢复对策如控制污染源,对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以及非点源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和控制,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生植物的保护和培育;限制人为因素对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干扰,保护水生生态环境等对策.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全流域合作管理模式是解决生态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