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瞳 《当代农业》2014,(10):43-43
一、预防方法1.保持良好的水质。要及时加注新水.采取定点定时定量的投饵原则和“少量勤施”的施肥方法.防止水质变坏。  相似文献   

2.
一、浮头的预测 1夏季白天光照强、温度高,傍晚天气突变下雷阵雨或白天刮南风,水温高,到夜间突转北风,水温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鱼类浮头的预测及浮头轻重的判别,分析了浮头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及急救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正>所谓"鱼浮头",就是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毫克/升左右),鱼就会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叭咕、叭咕"地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  相似文献   

6.
8、9月份高温季节,池鱼浮头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池鱼减产。如何科学防治池鱼浮头、保障养殖者利益呢?下面介绍科学防治高温下池鱼浮头的预防和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暑夏期间.高产鱼塘往往会出现溶氧不足,如鱼类浮向溶氧较多的水面呼吸,随后又消失,这是正常的;如鱼类浮头由局部转向满池,由受惊即下沉发展到受惊不下沉时,这就不正常了,此时如不急救,就会造成鱼类窒息而大批死亡,俗称“泛塘”或“泛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每当季节转换之际,晴转阴时,往往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这时不但适当减少当日的施肥量,而且还要密切注意鱼类活动情况,严防鱼浮头。一旦发现鱼严重浮头时,必须急时抢救。在无增氧机条件下,可用如下土法:  相似文献   

9.
洪飞鹏 《福建农业》2008,(11):25-25
在丰收在望的季节,此时池塘载鱼量最大,也是鱼类浮头的高发时段。如果管理不善,则容易引起鱼类浮头,严重影响鱼类生长,有时甚至会引起全池鱼类的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鱼类浮头的预防和解救。  相似文献   

10.
左延忠 《新农业》2003,(9):36-37
在池塘养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鱼浮头的现象,有的是因缺氧而浮头,有的是因硫化氧中毒而浮头.鱼浮头起因不同,防治方法也各异,若不能加以区别,盲目用药,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鱼浮头现象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有些特殊情况引起的浮头,人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2.
邵焕武 《新农村》2007,(8):24-24
1.池鱼浮头的原因放养密度过大,施用有机肥过多,水质调节不当,阴雨闷热及雷雨等,都易引起水体缺氧,鱼儿浮头。2.池鱼浮头的判断一看水色。若水色呈深绿色,水面有气泡及腥臭味,表明水质严重恶化、缺氧,池鱼极易浮头。二看天气。闷热、阴雨或雷雨前,易发生缺氧、浮头。三看食量。  相似文献   

13.
夏秋季节,天气闷热,雷阵雨较多,池鱼一旦放养量过大或水质较差等就易引起鱼群缺氧浮头。因此,应加强塘鱼的科学管理,合理投喂饵料,做好预防措施,以提高养鱼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防止鱼浮头的措施有:下午3时前,向池塘加注新水;发现浮头预兆,应停止施肥并控制摄食量;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坚持巡塘,特别注意水质的水色变化,防止池水浑浊。  相似文献   

16.
钟小平 《农家致富》2007,(10):43-43
池塘养鱼,常因管理疏忽而发生塘鱼中毒或泛塘事故,严重时会死鱼。因此,准确地判别中毒与泛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以减轻损失,是渔业生产上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判别和解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鱼池水质的调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池水质清淡,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水质肥浓,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因此,要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水质调节的措施有二方面。1.施肥有机肥经细菌分解  相似文献   

18.
<正> 养鱼池塘,往往因管理上的疏忽而发生塘鱼中毒或泛塘事故,严重时都会死鱼。因此,准确地判别中毒与泛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减轻损失,是渔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19.
防治夏季泛塘死鱼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泛塘死鱼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防止池鱼浮头和泛池是池塘养鱼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及施肥投饵量较大,水中有机物较多,容易发生浮头,严重者导致泛池,使大批鱼类窒息死亡,给生产者带来重大损失。四大家鱼通常在水溶氧1毫克/升时开始浮头,0.5毫克/升时就可能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