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135kg/hm2、P29.7kg/hm2、K112.1kg/hm2)、中肥(N180kg/hm2、P39.6kg/hm2、K149.4kg/hm2)、高肥(N225kg/hm2、P49.5kg/hm2、K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在黔西北山区进行两年的肥料试验,分析了施肥与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后小麦产量增加,氮磷钾肥配施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5 811 kg/hm2。单施氮、单施钾和氮钾肥配施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可以提高小麦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且肥料配施效果优于肥料单施;单施氮肥时氮肥利用率仅为30.09%,分别与磷、钾、磷钾肥配施后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单施磷肥时磷肥利用率仅为17.40%,分别与氮、氮钾肥配施后磷肥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黄土旱塬小麦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 a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研究了丰水年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或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M〉NM〉NP〉PM〉M〉N〉P〉CK,肥料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并维持相对稳产;NP、NM、PM、NPM的交互作用明显,连应值均为正;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水分利用率,氮磷有机肥配施效果最佳,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64.9%,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03.5%,氮磷单施不如肥料配施;氮磷配施不利于土壤速效钾的积累,化肥和有机肥长期配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7个超级稻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新品种准两优527产量最高,达11.67t/hm2,而对照Ⅱ优838产量仅为8.98t/hm2;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黔南优2058、D优527、准两优1120值得在本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3种不同用量的硅、钙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两优29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施硅不利于提高准两优527的理论产量及其大部分构成因素,但能大幅减少因倒伏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施硅对提高两优293产量的作用不大,低量施硅甚至产生负作用;高量施钙有利于提高准两优527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量施钙能通过降低其表观倒伏率而达到增产的效果;施钙不利于提高两优293的理论产量及其大部分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准两优527的表观倒伏率与实际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夏阳白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夏阳白对NPK肥料的利用效率,以期为夏阳白科学施肥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明,N肥对夏阳白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影响最大,K肥次之、P肥第三,N、P、K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提高夏阳白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青麻叶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探索NPK肥料在青麻叶上的利用效率,以期为青麻叶科学施肥提供科技支撑.结果表明:N肥对青麻叶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影响最大,P肥、K肥次之,N、P、K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青麻叶产量的关键措施;N、P、K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在试验条件下,N、P、K肥料配合施用青麻叶的N、P、K肥利用率分别为49.5%、27.4%、58.1%.  相似文献   

8.
在栽培方式相同情况下,研究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超级稻准两优527的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推荐施肥能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并协调好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的关系,有利于有机物合成,为作物高产奠定基础;测土配方推荐施肥、常规施肥分别比对照增加214.7 kg/667m2、100.3 kg/667m2,增产44.3%、20.69%;测土配方推荐施肥较常规施肥增加114.4 kg/667m2,增产19.56%,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根据土壤养分分析化验数据,采用合理推荐配方施肥,能增加穴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最大幅度提高超级稻准两优527的产量;在该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测土配方推荐施肥比常规施肥增收97.64元/667m2,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平凉市黑垆土区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下冬小麦肥料利用率,提高当地冬小麦生产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和小麦增产。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等冬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机械施肥方式及配施生物有机肥均能够更好地促进冬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其中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促进冬小麦增产,提高氮肥、磷肥利用率效果较好,而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钾肥利用率效果较好。通过对各试点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其养分分类归并,应用肥料利用率计算方法得出,平凉市冬小麦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57%、20.61%、61.06%。  相似文献   

10.
花生间作大葱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肥料试验,探索花生间作大葱条件下氮磷钾配施效应,经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花生间作大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大葱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葱的产量升高,各施肥处理产量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50%~82.00%;同时,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各施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2.83%~48.73%,氮磷钾3种肥料对花生产量的效应函数拟合性较好。综合3类7种肥料效应函数,在花生间作大葱条件下高产推荐施肥量为:N 157.2kg/hm2、P2O5143.1kg/hm2、K2O 125.8kg/hm2,肥料用量比例为N:P2O5:K2O是1.25:1.14:1。  相似文献   

11.
黄慧 《农学学报》2023,13(9):13-17
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玉米根系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期促进根土互作、加强根系与水肥的耦合性,提高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单施无机肥(U)、单施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U+M)和不施肥作对照(CK),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氮素吸收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处理增加根系干重、根长密度,尤其增加40~80 cm土层根长密度,使其根系空间分布合理并且深层根系多,深层根系与养分的协调性较好,根系功能期长,既能满足前期养分的需要又能够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总氮素积累量、氮肥偏生产、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有利于籽粒的形成、产量的增加。单施有机肥和单施无机肥处理增加表层土壤根系,不利于产量的形成。通过有机无机肥配施在不降低谷物产量且降低环境风险的情况下维持较好的氮素平衡,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可为黄淮海玉米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多层覆盖塑料大棚越冬韭菜为试验材料,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作为对照,设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1)、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2)、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3)和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4)4个配施处理,探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韭菜生长、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较CF处理显著促进韭菜株高及根系活力,同时产量增加7.30%~10.57%,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19.67%~39.34%、7.45%~22.98%、12.39%~33.19%,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14.84%~27.26%、8.7%~18.52%;较CF处理,各配施处理促进韭菜根、茎、叶氮磷钾积累量,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61.30%~141.47%、312.63%~429.82%,且配施处理以T2为最优处理。在同一生物有机肥配施水平下,化肥减施量的增加不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化肥减施水平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同时产量及养分积累随生物有机肥的增施而提高。因此,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够在提高韭菜产量的同时改善产品品质、增强肥料肥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分析有机无机配施对玉米生长与营养状况,为玉米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5个处理,3次重复,CK:不施肥;PK:施用磷钾肥,不施氮肥;NPK:施用氮磷钾肥;NPKZn:施用氮磷钾肥和锌肥;NPKM:施用氮磷钾肥和有机肥。【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产6.5%,N素吸收量增加4.5%,籽粒Zn浓度增加3.25 mg/kg。【结论】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N素吸收量和籽粒Zn浓度,是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合理施肥是保证作物高产、减少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基于7个长期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氮量及施肥模式(不施肥CK、化肥NPK、有机肥M、有机无机配施NPKM)对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整体呈抛物线趋势,作物产量最高值均出现在NPKM处理。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NPKM与NPK处理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M、CK处理;NPKM、NPK、M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K处理。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模式对氮肥利用率有一定影响,小麦季NPKM与NPK处理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且高于M处理,玉米季NPKM、NPK、M处理之间氮肥利用率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施氮量与有机肥替代率两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华北平原,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可观,且不会显著降低作物产量,甚至增产,但为避免显著减产,在考虑提高有机肥替代率时,需要满足总施氮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春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途径之一,以紫色土为基质,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春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连续2年试验,采取6种施肥模式:农民常规化肥施用量FCF,四川省农业厅推荐化肥用量CK,化肥分别减量10%、20%、30%、40%的处理T-10、T-20、T-30、T-40,用有机肥补足这4个化肥减量处理的损失肥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春甘蓝产量,提高春甘蓝品质;相比于对照组CK的产量,T-20、T-30的增产率均在9.8%以上;其中,T-30的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及安全品质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由此说明,在化肥减量的条件下,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春甘蓝产量与品质,这是西南紫色土区春甘蓝提质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为紫色土区域有机养分资源的利用和春甘蓝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茅台酒丢糟有机肥的肥效及施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施用丢糟活性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和化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产量以施用无机肥大于施用茅台酒丢糟活性有机肥,再大于纯施清粪水。无机肥施用量最大(每667m2施尿素21.6kg 普钙35kg 硫酸钾12.8kg)的处理,高粱产量最高,达330.2kg/667m2;茅台酒丢糟有机肥施用量最大(160kg/667m2)的处理,高粱产量为290.1kg/667m2;每667m2纯施清粪水2000kg,高粱产量达283.5kg/667m2;不施肥的高粱产量最低,仅为166.8kg/667m2。与不施肥相比,无机肥、丢糟有机肥、纯清粪水处理的高粱产量分别增产163.4kg/667m2、120kg/667m2和116.7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97.96%、71.94%和69.9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烟碱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烟碱累积的影响,在相同氮用量的情况下,对烟株施用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后对其烟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烟碱的累积与氮素的吸收并不同步,对氮的吸收速率在移栽后50 d左右达到最高峰,烟碱的积累在移栽50 d前缓慢,50 d后积累开始增加,打顶后烟碱积累急剧增加,最大累积强度发生在移栽后80 d左右,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并未改变这种趋势,但烟株现蕾前的累积强度高于纯化肥处理。各处理烟株根、茎、叶中烟碱含量受打顶的影响,打顶前烟根含量最高,茎和叶相差不大,而打顶后烟叶远高于烟根,烟茎中烟碱含量最低。施用生物有机肥烟碱积累总量高于纯化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菜籽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土培试验条件下研究菜籽饼肥及其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L.)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烟草根系中后期较饼肥和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大,饼肥处理根系生长发育停滞较早,但下部叶成熟期以前各施肥处理根系干重以及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茎干重均无明显差别。施用化肥的烟草下部叶片平均单叶长、宽和鲜重及产量均比施用饼肥小,上部叶片则有相反趋势,饼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下、中、上部叶片均得到较好发育,总产量最高。在烟草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的趋势为饼肥处理>饼肥 化肥处理>化肥处理>对照,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一般表现为化肥处理>化肥 饼肥处理>饼肥处理>对照,随着生育期推进,3种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有效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设追肥施用方法 T1(常量施N,撒施)、T2(N肥减量,撒施)、T3(N肥减量,喷施)、T4(减N增P,喷施)、T5(减N增K,喷施)、T6(减N增P增K增微肥,喷施)6个处理,研究了微灌条件下不同追肥施用方法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4和T6处理可明显延缓玉米叶面积指数的下降和叶片衰老,降低透光率,延缓叶绿素降解和群体光合势下降,明显提高玉米吐丝后14 d以前阶段的玉米生长速率和单株干物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而T5处理可明显提高成熟期玉米的生长速率和单株干物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但不利于干物质运转。氮肥喷施较撒施肥效高,氮肥撒施仅13叶展追肥1次,虽然后期物质运转率和收获指数较高,但后期脱肥影响到产量的提高。生产上提倡氮、磷、钾和微肥少量多次施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甘蔗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明确其对甘蔗产量、肥料利用及环境效应,为南方赤红壤蔗区合理施肥,维持甘蔗高产、稳产及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肥料径流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过量施氮(OPT+N)、过量施磷(OPT+P)4个处理,分析甘蔗蔗茎8年产量变化、肥料贡献率及氮磷地表径流流失量。【结果】在种植的前4年,CK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急剧下降,之后保持在50 t·hm-2并趋于平衡。施肥处理不同年份间波动性较大,但在相同年份内波动较小。与CK相比,施肥显著提高甘蔗蔗茎产量和稳定性,8年平均,蔗茎产量施肥处理增幅均高达70%以上。施肥处理下,蔗茎产量OPT与OPT+P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OPT+N处理。蔗茎产量稳定性三者间均差异不显著。蔗地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4年急剧下降,肥料贡献率急剧上升。之后,两者均基本稳定在50%左右。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利用率OPT处理均显著高于或相当于OPT+N和OPT+P处理。施肥显著提高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量。过量施入氮磷肥显著增加相应氮磷流失量,但对氮(磷)肥径流流失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过量施入氮磷化肥不仅没有增产、稳产优势,还造成养分流失。推荐施肥是南方赤红壤蔗区兼顾甘蔗高产稳产、高肥料贡献率及低养分流失的较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