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省森工企业“两危”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根治“两危”、振兴发展国有林区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阐述了在森林资源、产业结构、经济扶持、管理体制、科技兴林、林区社会经济等方面所必须采取的基本对策,有待省、国家解决的应急措施,勾画了远景,明确了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可采资源日益减少,林区的“两危”严重影响着林区的生产和职工生活。如何扭转“两危”局面,振兴林区经济是摆在林业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扭转局面。在林区改革中,国家应根据国有林  相似文献   

3.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在我国林业发展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在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两危”(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  相似文献   

4.
关于推进重点国有林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开发建设50多年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生态建设.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区域经济和稳定边疆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但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重点国有林区开始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森林资源急需休养生息.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在1998年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实施8年来.中央已累计向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投入天保资金280多亿元.不仅为森林资源的恢复发展、缓解林区“两危”局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  相似文献   

5.
继上期在“区域林业发展”栏目里讨论了平原、沿海地区的林业发展问题之后,我们又在这期组织了几篇有关国有林区林业发展的文章。所选的几篇文章各有侧重,但一个共同点是作者都面对国有林区“两危”的现实,试图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新的观点从较深层次上探讨摆脱困境,促进发展的途径。诸如,有的作者认为“森林资源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源利用结构的失衡;企业经济危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产品结构的失衡”。这一思路抓住了“两危”的主要矛盾点,对于正确把握、解决“两危”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有的作者打破过去单因素、从局部或一个企业出发考虑问题的套路,提出了用系统工程方法优化林区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问题。有的作者对林业企业办社会的弊端,特别是企业多元职能与改革目标模式冲突的分析是有一定深度的。我们认为这些作者不落俗套的研究,对于治理“两危”,确定国有林区的发展道路不无启迪意义。随着对这些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无疑会给国有林区的发展带来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受重采轻造思想的影响,营林跟不上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数量、质量急剧下降,进而引起经济效益下降,特别是开发较早的林区更为严重。为了维持林区社会再生产,不得不加大采伐量,这又加剧了资源的消耗和质量下降,从而经济效益进一步下降。这种恶性循环就是造成现今林区“两危”(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主要根源。要使林区走出“两危”的困境,除了国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林区本身积极发展林木产品深加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森工企业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林区森工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资源和经济危困使森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林区向何处去,如何改变“两危”的困扰,成了林区人和有识之士议论的话题,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林区正面临着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严重局面,这已不是个别林区、个别企业的状况,而成为整个国有林区的通病。导致“两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此,许多同志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在本文里仅就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优化区域经济,并实施相应配套的扶持政策来根治“两危”,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以“天保”工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攻坚阶段为契机,针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的“两危”现状,提出了北药开发是振兴林区经济的发展出路,并分析了北药开发的多种制约因素,重点探讨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北药开发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布局。  相似文献   

10.
郭宝英 《林业科技》1998,23(3):50-52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庭院经济的探讨郭宝英(大兴安岭林管局科技处庭院经济是林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庭院经济是解决林区分流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形式。大兴安岭林区自1964年开发以来已经30多年,目前正处在资源和经济的“两危”状态,特别是进行林场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为确立我国林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探索国有林区摆脱“两危”的新途径,积极跻身于国际分工和竞争,我们以伊春林区为例,就国有林区劳务输出发展对策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系统论证,现将结果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森工企业“两危”仍在加剧,陷入严重经济和资源双重危困的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经过20年的改革探索,在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推行了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是国有林区最后的“路”,还是过去的“摸石头”,作者认为这必须在对国有林所肩负的历史、现实任务和所承担的角色做出深刻剖析后再下结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该林区严重“两危”局面,提出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以全民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全方位发挥林区优势的复合型大林业模式,以从速缓解“两危”。历经八年实施的显著效益,不仅使合江各局场、所经济复苏、职工富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林区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实施“对森工林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决策。为解决森工林区经济危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和发展契机。本文着重论述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基本思路——针对森工林区的性质和特点、搞好调研、编制调整改造实施方案及各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最终实现“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30多年来,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长时期过量采伐,林区可采资源锐减,企业逐渐陷入了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为了摆脱林区的“两危”,笔者拟就开发人造板工业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是国家首批57户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森工集团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产业基地,龙江森工的发展像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经历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的困境,经过林区人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最终龙江森工浴火重生、渡过难关,并顺利完成转身,走上了经济发展、林区和谐盼陕车道。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尽管开发较晚,也同其他国有林区一样,昔日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依然面临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厄运。究其原因,概括的说,除了有经济体制的弊端,社会基础簿弱等客观因素外,这种在全国国有林区既普遍又性质相同的通病,是国家较长时期对林业政策导向上的失误,本文主要从导致“两危”的方针政策入手,探求国家与地方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使大兴安岭林区避免“两危”的发生。为决策者和经营者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业改革的着眼点必须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发展和扩大,使林业生产摆脱两个“危困”,实现“两增”,走上“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摆脱“两危”,现在林区正在发动群众开展讨论,为战胜资源危困,经济危困献计献策。无论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还是实行立体开发,增加效益都离不开现有森林资源。如果现有资源都保护不好,任其遭受危害,怎么谈得上增加资源。资源不能增加,增加经济效益又从何谈起。造成林区资源危困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执行过量采伐的结果。另一方面与森林  相似文献   

19.
<正>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早在五十年代建立的林业局,由于连年超计划采伐,森林采伐量大大超过林木生长量。经过几十年的大量采伐林木,多数林业局可采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企业经营随之出现经济危机。这种“资源危困和经济危困”还将继续不断的恶化。如何解决“两危”,当然可通过发展多种经营的优势,增加企业经济收入;降低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连年采伐过量和特大森林火灾,使大兴安岭林区也出现了危机。而怎样避免和摆脱资源危机,走出困境,振兴林业,是摆在当代林区建设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下面,仅就机电工作如何适应“避危兴林”,谈些粗浅看法。 1 机电工作适应“避危兴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1 有利条件目前,大兴安岭林区的机电工作的开展为缓解“两危”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实现“避危兴林”宏伟目标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