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天水地区苜蓿霜霉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在苜蓿生长季节,观察和描述症状。采用悬滴法,研究温度、pH值和营养液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采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经鉴定,苜蓿霜霉病病原为Peronospora aestivalis Syd,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1℃,最适温度为18℃;孢子囊在相对湿度100%时的萌发率为5.56%,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孢子囊萌发的适宜pH值为6.15~7.69,最适pH值为6.91;1:5的苜蓿叶片汁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测定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致病力,为乌头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滴法研究环境条件温度、pH值、碳源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采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内相对湿度,测定相对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并用离体叶盘法接种霜霉菌孢子囊悬浮液观察乌头发病情况并统计病情指数。结果显示,孢子囊在4~25℃范围内均可萌发,18℃时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不能萌发,在相对湿度为100%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水分为孢子囊萌发的必需条件;孢子囊在pH值为5.74~8.06的条件下均可萌发,且在pH值为5.93时萌发率最高;在4种供试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孢子囊都可萌发,其中可溶性淀粉培养条件下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接种48 h后,叶背面初现水渍状病斑,2.5 d后可以看到明显病斑,呈弥散型,7 d后病斑开始坏死。观察期内,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湿度与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湿度、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为葡萄霜霉病的预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光照等三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和人工接种叶盘的方法,明确孢子囊萌发的条件及存活的气象因子。【结果】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够萌发并释放游动孢子,最适萌发温度是18~22℃。孢子囊的存活与温度,湿度,光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35℃,70;和100;湿度条件下,孢子囊只能存活3 d。而在10~20℃各个湿度条件下,无论完全光照、完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孢子囊都可存活6 d以上。用干瘪的孢子囊接菌叶盘,仍然发病,说明不能用干瘪孢子囊作为孢子囊死亡的标志。孢子囊经0.58×102μW/cm2的紫外光照射5 h、直射光照射8 h就死亡,但散射光照射10 h孢子囊仍然存活。【结论】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萌发,水是孢子囊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对紫外光比较敏感,在光照强度为65000~107100 lx的直射光下8 h孢子囊就死亡。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黄瓜霜霉病菌产孢及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起广东黄瓜霜霉病的古巴假霜霉菌,在饱和湿度下,5~40℃均能产生孢子囊,且产生的孢子囊也能萌发,但不同温度下其产孢率和萌发率有明显差异,其中产孢最适温度为15~20℃,孢子囊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5.
控制日光温室温湿度防控黄瓜霜霉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黄瓜生长和黄瓜霜霉病发生的有两个重要因素。霜霉病发生和黄瓜正常生长所需的温、湿度范围往往相近。黄瓜霜霉病最适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最适于发病的相对湿度为85%以上,特别是叶片背面有水膜时,最易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菌株生物学特征及致病力,以10份不结球白菜霜霉病病变叶为材料,收集、提取、培养并保存霜霉病菌菌株,测定菌株生物学特性,并调查其病情指数,为不结球白菜霜霉病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25℃范围内孢子囊均有萌发,18℃萌发率达到最大值; 在相对湿度98%~100%范围内均可萌发,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达到最大值,在48 h萌发率达到最大。南京地区霜霉病菌孢子囊相对较大,而天津地区霜霉病菌孢子囊相对较小。不结球白菜品种‘042-S2-1’病情指数为4.80,为高抗;品种‘084-S2-6’病情指数为68.15,为感病。而Cc-nj2的侵染能力最强,Cc-nj3的侵染能力最弱。综合分析,不结球白菜品种‘042-S2-1’和‘027-S2-1’为抗病材料,‘084-S2-6’为感病材料。本研究探讨不结球白菜霜霉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以期进一步为霜霉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1、马铃薯晚疫病1.1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2):78-80
以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霜霉病菌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8 h萌发率即可达到80%以上,适宜萌发温度为10~25℃,且光暗交替环境下能够加速孢子囊萌发,但光照强度对其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1、马铃薯晚疫病1.1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  相似文献   

10.
<正>1、马铃薯晚疫病1.1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  相似文献   

11.
韭菜灰霉病又叫韭菜白斑叶枯病,韭菜白点腐烂病,是冬季棚室韭菜的主要病害。1 发生条件 该病发生与温室和湿度关系最密切。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5~30℃,菌丝生长的适温是15~21℃,高温时产生菌核。湿度也是主要诱发因素,孢子萌发需要水滴或85%以上的相对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发病重,低于60%  相似文献   

12.
一、调节温湿度 一般在上午可利用温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可将温室或大棚密闭,使温度提高到30~32℃,既有利于黄瓜生长,又控制病菌侵染.下午可利用湿度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午后开始放风,把温度降到20~25℃,空气湿度降低到60%~70%,控制病菌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湿度、水质、氢离子浓度和时间等对向日葵霜霉病孢子的萌发影响不同。在温度为 18~ 2 0℃、湿度 10 0 %、1%蔗糖液、pH 6时孢子萌发最适宜 ,在温度 17℃以下时 ,只需 9h孢子即可萌发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及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休眠孢子囊萌发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及13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温度为25 ℃~38 ℃,适宜萌发温度为25 ℃~35 ℃.代森锰锌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其毒力(EC50)为100.00~112.17 mg/L,其次为恶霉灵和霜脲氰;戊唑醇、甲霜灵、腐霉利、丙环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休眠孢子囊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唑酮、福美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条件,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光照处理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35℃培养条件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均能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26~32℃,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9.6%、47.5%和49.5%,适宜pH值为6~9,休眠孢子囊萌发率分别为49.3...  相似文献   

16.
辣椒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农业学报》1997,9(4):22-26
研究表明,辣椒疫病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的菌落形态多为绒毛型,孢子囊会脱落,带有长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长宽比1.4~1.7,乳突明显;混合菌株可形成藏卵器,雄器底生;菌株在12~35℃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对浓度为1/8×10-6的孔雀石绿不敏感;不同菌株利用淀粉的能力差异很大;孢子囊的形成受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多;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为20~28℃;pH值影响孢子囊萌发方式和萌发率,适当偏酸,孢子囊萌发率高,有利于形成游动孢子;病菌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17.
一、选用无滴膜,采取增温排湿法.上午揭苫先放顶风15分钟左右,散出夜间的潮气,然后闭合风口迅速提温到32℃~33℃时,再打开风口,随高温把湿气排出室外.温室内要挂上干湿表,观察温湿度指标.如适宜黄瓜霜霉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5%以上,适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70%以上,适宜番茄晚疫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以上,适宜灰霉病发生的空气相对湿度是90%以上等等.以此标准调解室内的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18.
温室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黄瓜霜霉病1.1发生规律。整个生育期可发病。首先危害中下部叶片,在叶片背部出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霉层。该病属真菌性气传病害,潜伏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极强。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是霜霉病发生的决定性因子。大棚内通风不良、结露多且时间长,有利于病菌萌发、侵入及孢子囊的形成,霜霉病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的病残体里越冬,翌年湿度大、温度在18~22℃时,萌发侵入寄主,在病株上病原菌产生大量孢子囊或游动孢子,借助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相似文献   

20.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大凤  高正良  杨建卿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68-5369,5377
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