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黄尾密鲴冬片鱼种高产高效养殖试验,3口试验池塘放养密度为水花3.8万尾/3.2亩,饲养265d后,成活率达60%以上,平均规格为50.4-51.1g/尾,1#、2#、3#池塘的养殖效益分别为5910.5元/亩、5915.3元/亩和5936.1元/亩,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池塘中将岩原鲤大规格鱼种养殖成尾均重为300g/尾的商品鱼,养殖周期为一年,通过试验得到了岩原鲤池塘成鱼养殖合适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产量、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3.
2 0 0 1年设置 2m× 2m× 2 5m网箱 6只 ,其中 3只放养密度为 4 0 0尾 /m3 ,鱼种规格 2 2cm ;另 3只放养密度为 5 0 0尾 /m3 ,鱼种规格 2 7cm ,试验期 180d。 2 0 0 2年设置 2m× 3m× 3m网箱 6只 ,3只一组。一组放养密度为 375尾 /m3 ,鱼种规格 4 0cm ;另一组放养密度为 4 17尾 /m3 ,鱼种规格 6 5cm ,饲养期16 0d。 2 0 0 1年成鱼起捕平均规格为 0 17kg/尾 ,单位产量 6 2 6kg/m3 ,成活率 80 9% ,单位箱体纯收入996 6 7元 /m3 。 2 0 0 2年成鱼起捕平均规格为 0 2 4kg/尾 ,单位产量 87 1kg/m3 ,成活率 90 7% ,单位箱体纯收入 10 90 6元 /m3 。试验证明 :全雄太阳鲈适合高密度的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辽宁沈阳市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大豆最大化草鱼饲料进行从草鱼鱼种至成鱼养殖的情况.试验将草鱼种放养在3口2.4亩(0.16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5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草鱼7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  相似文献   

6.
放养规格、养殖密度和水深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池塘集约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分别设置了不同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和池塘水深进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苗种的放养规格对养殖效果有明显影响,放养规格为2.5 ~2.7 cm的试验组,其亩产量、成鱼规格和成活率均高于放养规格为0.8 ~1.0 cm和1.2~1.5cm的试验组.不同放养密度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放养密度为1500尾/亩的试验组,收获的商品鱼规格最大;而放养密度为2000尾/亩的试验组,其亩产量最高.不同池塘水深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水深2m时,商品鱼的规格、产量及养殖成活率均最高;水深1 m时,各项养殖指标均最低.  相似文献   

7.
陈志援 《内陆水产》2007,32(12):16-17
冷泉水流水养殖史氏鲟,养殖面积2000m2,放养规格为20.4g/尾的史氏鲟3万尾,放养密度15尾/m2,经257d,共收获商品鱼24246kg,净产量23634kg,成活率94.42%,单产12.12kg/m2、净单产11.82kg/m2,饵料系数1.23,平均日增重3.25g,产值72.74万元,利润35.12万元、单位利润175.6元/m2,投入产出比1∶1.93,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殖技术,是培育大规格鱼种,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项新的养殖方式。湖北省江陵县泥港湖渔场利用该系统工程培育鱼种,亩放1.1万尾,获亩净产575.4公斤(一茬养殖)的产量,规格在16~20厘米以上,比静水常规池增产53.2%。其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利用山涧水开展流水养殖黑脊倒剌鲃,在128m2水泥池中放养规格为10-11尾/kg的鱼种1042kg(10560尾),养殖密度82尾/m2.经271d养殖,收获平均体重511g的倒剌鲃商品鱼5039kg,净产量3997kg;饵料系数2.58,养殖成活率93.34%,净单产31.24kg/m2,利润119.05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78,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