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吉林省盘石县水产试验站于1988和1989年从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进行了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现将1989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鱼池条件。鱼种培育池三口,1号和2号池作试验池用,面积各为2.5亩。3号池为对照池,面积3.1亩。三口鱼池池深均为1.8米。培育期间各池水深保持在1.2~1.6米,自然条件均为相同。  相似文献   

2.
池塘放养虹鳟鱼种,经过5个月的饲养,平均规格达到0.54公斤,折合每平方米产鱼7.3公斤。  相似文献   

3.
近二年来,我们利用太湖水位的自然落差进行流水高密度养殖草鱼成鱼及其二龄鱼种试验。1980年,试验面积达140平方米,喂养137天,总产达4,353公斤。其中,草鱼成鱼净单产为36.99公斤/平方米,草鱼二龄鱼种净单产为25.68公斤/平方米。生产每斤草鱼成鱼和二龄鱼种的饲料成本分别为0.403元和0.393元,加上鱼种成本(贸易价购进,每市斤价1.10元)和其它费用,总成本分别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集污系统的效能,以草鱼为养殖对象开展试验,分析比较了沉淀池、养殖池上游及水源等处的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溶解氧(DO)和酸碱度(pH)等水质指标。结果显示:集污系统可通过吸取和沉淀将鱼类排泄物分离出池塘,养殖水体中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69%和63.42%。沉淀池的TP、SS、CODMn含量高于养殖池上游的,最高时分别高出221.85%、241.67%、102.18%。养殖池上游的TN、NH4+-N含量与沉淀池没有明显差异,但NO2--N和NO3--N含量频繁高于沉淀池。水源、养殖池上游、沉淀池水体中的SS、pH、COD  相似文献   

5.
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谢和摄食生长,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立足发挥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青饲料资源优势,以放养草鱼为主,投喂青饲料为特点,具有占地面积小、放养密度大、单产高、投资少、效益高、管理简便、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等优点,并可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吃鱼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该养殖方式适宜在有流水条件的广大农村推广。现将山区小池塘流水养鱼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山区小池塘草鱼流水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区水足草多的特点,推广应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对象,采取青饲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相结合的投喂方法,注射冻干细胞弱毒疫苗与“三联”疫苗为防病方法的小池塘流水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面积80hm^2。结果表明,所应用的技术能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促进传统养殖方式向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草鱼生长快,成活率达到91.2%,草鱼平均产量增加396kg/667m^2,增产值3564元/667m^2,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沿黄低洼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生态防病技术,提高草鱼种成活率2000~2001年我们在沿黄范县陈庄渔场选择了4.6亩池塘进行了草鱼种生态防病技术试验。实验结果,草鱼种发病率低,成活率高,达到了86%鱼种规格达到了16.5厘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塘面积4.6亩,呈东西走向,池塘水深可达2.0米,水源采用黄河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塘配备有3千瓦增氧机一台,投饵机一台固定在池塘南岸离池边3米处。2.鱼种放养池塘清池后,6…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8年在顺昌县埔上鱼种场3.5亩的池塘进行的草鱼无公害养殖试验总结,仅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5亩,水深1.5米,水源为小溪水,进排水方便。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彻底清塘消毒,2~3天后注水,对注入池塘的水源及施入的粪肥经消毒后入池。  相似文献   

9.
在3005m^2的池塘里,高密度培养大规格草鱼种,且塔养鲢,鳙,鲤种。采取的技术措施是:草鱼种入池先喂芜萍,20天后改喂浮萍并驯喂粗蛋白含量较高的小颗粒配饵。草鱼种长到10cm后,改喂粗蛋白含量较低的配饵;定期注入新水,增氧,泼洒药物,投喂药饵,高温季节,使池水保持长流水。结果:共产草鱼种5032kg,平均规格80.1g;鲢鳙鱼种2660.6kg,鲤种536.3kg,纯利48928.6元,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10.
张克利  朱博 《河北渔业》2007,(9):49-50,52
"一龄草鱼难养"是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共识,这是因为一龄草鱼病害多,成活率低.为探索草鱼鱼种的健康养殖模式,我场于2005年进行了在主养草鱼鱼种的池塘里套养鲤鱼鱼种的养殖试验,鲤鱼套养数量为25%,远远超过传统的10%.经过一年精心养殖,667 m2产草鱼鱼种605 kg,鲤鱼鱼种401 kg,草鱼成活率达84%,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初步探索出了培育草鱼鱼种和鲤鱼鱼种的健康养殖模式.试验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减少了草鱼的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1 基本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在草鱼种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一大类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其菌体富含营养物质,其中粗蛋白含量高达65%,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且种类齐全,尤其是维生素B12、叶酸和生物素的含量相当丰富,PSB中的生理活性物质辅酶Q(泛醌)的含量远超其它生物。光合细菌能够改良水质,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提高鱼产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EM复合菌调控草鱼高产池塘水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庆杰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6):22-23,26
本文介绍采用EM符合菌来调控草鱼高产池塘水质。通过试验,改善了草鱼池塘养殖的各项水质指标,提高了草鱼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草鱼鱼种对复合酚的耐受性以及利用K- B法在体外测定了复合酚对荧光假单胞菌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 24, 48, 72 , 96 h 的LC50 分别为19-36 ×10-6 , 18-37 ×10 -6, 17-52 ×10-6 ,15-81 ×10 -6μL/L, 安全浓度为4-96×10-6μL/L。复合酚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明显, 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2-5×10-6 μL/L; 对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池塘里强化培育草亲鱼,通过加水保温、降水增温,增加有效积温,于2月中旬开始进行强流水刺激;当水温上升到18℃,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鱼,用LRH-A2对雌雄亲鱼分两次同步注射(雄的剂量为雌的一半),可使草鱼在4月下旬产卵繁殖,这一措施在时间上比往常人工繁殖季节提前半个月。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单养、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池塘的水质与生物组成特点,采取水质分析、环境DNA与传统鉴别方法对草鱼单养、混养(80:20)两类池塘的水质变化、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养池塘的水质优于单养池塘,混养池塘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3--N)、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的浓度比单养池塘分别低10.15%、3.78%、5.07%、80.18%,总磷(TP)和活性磷(SRP)的浓度分别低27.14%和56.26%;两类池塘中浮游植物均以绿藻门(Chlor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为优势种,但单养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为30×106cells/L,低于混养池塘104×106cells/L;两类池塘中的浮游动物均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优势种,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数量较少,单养池塘中浮游动物密度高于混养池塘;在底栖动物方面,单养池塘存在螺类、水蚯蚓和摇蚊幼虫,而混养池塘仅有螺类和摇蚊幼虫。在菌群组成方面,单养池塘水体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类群,混养池塘水体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类群;但在两类池塘底泥中,均以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以上结果表明,草鱼混养有利于改善养殖池塘水质,增加浮游植物丰富度,改变养殖水体菌群的结构。本研究为优化草鱼池塘养殖结构,改善水质,构建高效池塘养殖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硝酸钠(0、0.5、1.0、2.0 mg/L)和不同作用时间(24、72、120、168、264 h)对草鱼种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草鱼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0 mg/L组红细胞数量减幅最大,2.0 mg/L组与1.0、0.5 mg/L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0 mg/L组与0.5 mg/L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亚硝酸盐作用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120 h内变化变化明显.72 h与24 h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 h与72 h差异极显著(P<0.01),120、168、264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镜检血涂片共观察到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4种白细胞.实验组血栓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单核细胞由于数量极少,变化不明显.实验表明,亚硝酸盐对草鱼外周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2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草鱼养殖水体水霉的分离培养及孢子的诱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草鱼养殖水体中分离培养水霉菌,以天然营养物直接作为培养基质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玉米片诱生水霉菌丝所需时间最短,但菌丝崩解速度也较快;油菜籽诱生菌丝所需时间稍长,但菌丝长势较一致且崩解较慢,利于后续研究。游动孢子囊的诱生仍以油菜籽为佳,有性孢子的诱生以油菜籽和玉米片相结合为好。游动孢子囊的最适诱生温度为25℃,而与有性繁殖有关的藏卵器和精子器的最适诱生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的9个陆基鱼池中,对主养草鱼的3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模式Ⅰ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放养草鱼、鲢、匙吻鲟和高背鲫.通过122 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发现,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广大池塘养鱼的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其生态环境。本试验在武汉新洲973项目实验基地9个陆基鱼池中进行了三种不同混养模式鱼类生长和效益的比较研究,每种模式设3个重复。模式Ⅰ中放养草鱼、鲢、鳙和高背鲫;模式Ⅱ中放养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高背鲫;模式Ⅲ中放养草鱼、鲢和高背鲫。 结果表明:通过122d的养殖试验,模式Ⅱ中草鱼的生长不仅显著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P<0.05),而且其经济效益模式Ⅱ同样高于模式Ⅰ和模式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