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济宁3种类型的小麦主推品种济宁16(大穗型)、济宁12(多穗型)、济麦22(多穗型)、潍麦8(大穗型)、泰农18(中穗型)与临麦4(中穗型)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式,设置3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其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播期的推迟,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与品种选育单位所处的位置、开花成熟期及苗期基本苗的大小有关;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表现为大穗型品种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其他类型品种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明确了各个品种在济宁地区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江苏沿江地区宽幅带播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3为材料,设置10月26日、11月5日、11月15日3个播期和150万苗/hm2、225万苗/hm2、300万苗/hm2、375万苗/hm2 4个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宽幅带播(20 cm麦幅,40 cm行距)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3个播种期中,10月26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最高。与10月26日播期相比,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种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降低了5.98%和19.50%,其中11月15日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之间,300万苗/hm2、375万苗/hm2两个水平之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150万苗/hm2和225万苗/hm2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26日至11月5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375万苗/ hm2的基本苗。  相似文献   

4.
播期播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播种量对小麦群体虽有一定调节作用, 但播期影响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播种.在鲁西南地区, 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 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666.7m2基本苗13万~18万为宜,依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5.
以多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泰农18为试材,研究其在鲁中地区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和穗数先增后减,穗粒数逐步递减;随播量加大,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2011~2012年度气候条件下,最适宜播期是10月7日,济麦22最适播量(基本苗)是180万株/hm2,泰农18是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以华北地区4个主栽玉米品种和4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玉米基因型在3个密度下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低密和中密度产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其产量构成因子已发生显著变化,密度增加导致单株粒重、穗粒数、百粒重下降,空秆率上升。高密下产量显著下降15.5%。相关分析表明,空秆率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推广利用漯麦163,2018-2019年度研究了不同播期(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不同播量(75 kg·hm-2、105 kg·hm-2、135k g·hm-2、165 kg·hm-2、195 kg·hm-2)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间差异不显著,播量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变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穗粒数变化最大,千粒重最小,穗粒数与亩穗数和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稳定穗粒数,协调好其与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关系,使小麦产量三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区域生态条件下以10月17-24日左右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13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8.
播期播量对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比较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济麦22号生育期变化、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及单产水平等的影响,总结提出鲁西南地区济麦22号适宜的播期在10月5~10日左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亩基本苗12万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41-1444
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和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和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4个播种期(10月5日、10月12日、10月19日、10月26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所需天数延长,总生育天数缩短,株高下降,最高茎蘖数减少,而有效穗数以10月12日播期处理最高;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和04中36)在第3播期(10月19日)产量达到最高,为7 369.5 kg/hm~2,而半冬性小麦(西农979、矮抗58)以第1播期(10月5日)产量最高,为6 835.5 kg/h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宽幅精播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小麦宽幅精播栽培增产的机理,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材(播前用种衣剂包衣),采取大田对比试验设计方法,以传统精播为对照(CK),2012~2014年连续2个小麦生产年度进行生产示范效果对比试验,分析了宽幅精播栽培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精播较传统播种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5.26%、5.07%和2.74%,产量提高859.5 kg/hm2,增产率达12.28%,效果优于传统播种方法。小麦宽幅精播栽培能够有效协调小麦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小麦高产稳产。本研究结果可为宽幅精播栽培技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适期播种是培育小麦壮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壮秆大穗的基础,播期播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巨大。本试验以宁麦13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2个播期和12个播量,播期间隔3 d,播期推迟3 d每667 m2播量增加1.5 kg,以探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宁麦1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同一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不同,11月18日之后播种,1 kg种子成苗数显著降低,穗下节间显著变短,株高降低,有效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可以将11月18日作为一个播期的分界线,11月18日后播种,不仅需要增加用种量,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对产量提升作用不大。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宁麦13在盐城地区需在10月25日—11月18日期间完成播种。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对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较小.就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晚熟中粳品种.慎用早熟晚粳品种.不用中熟晚粳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养分高效且稳定性好的小麦基因型材料,对连续多年(1991-2001)的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氮钾配施(NK)、磷钾配施(PK)、氮磷钾配施(NPK)6种施肥处理下的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构成在年际间的变化幅度及变异系数(CV)均受施肥方式影响,缺素施肥处理(N、NP、NK、PK)中豫麦13亲缘系、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较大;NPK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群体穗数及豫麦47穗粒数在年际间变化依然较大;各基因型小麦的千粒重在6种施肥处理中年际间变化均较大。6种施肥处理中临汾7203、郑州941以及豫麦47群体穗数CV较小,而豫麦13亲缘系、郑麦9023则在NPK处理中CV较小;缺素施肥处理中各基因型小麦穗粒数CV均较大;千粒重CV仅有临汾7203的NP处理、豫麦47的NK处理和郑麦9023的CK、NP、NPK处理略高,其他基因型小麦较小。除亲缘系豫麦13和郑州8998外,其他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在6种施肥处理中相近,且均在施氮肥处理中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面积高产,以当前山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该品种的播期播量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济麦22在鲁西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对应的适宜播量(基本苗,下同)为180.0万~270.0万/hm2;最佳播期为10月9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180.0万/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新麦28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豫北地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新品种新麦2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播期及其与播量的互作对新麦2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对新麦28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推迟播期后,新麦28的成穗数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结论]10月12日播种新麦28的最佳播量为150 kg/hm2,晚播(10月19日)的最佳播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汉玉9号玉米株高、穗位高、茎基粗、棒三叶面积、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播期试验,分析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汉玉9号的株高、穗位高呈增加趋势,茎基粗、棒三叶面积、百粒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有效穗长、穗粒数和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汉玉9号春播安全播种期为3月26日至4月15日,最高产量播期为3月26日;夏播安全播种期为5月12—26日,最高产量播种期为5月12日。结果显示,生产上无论春播或夏播,适时早播均有利于汉玉9号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播期对棉花品种产量、品质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时晚播有利于棉花机械采摘,但晚播往往会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为考察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于晚播的棉花品种类型,本试验以10个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春播(4月24日)和晚春播(5月12日)两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长度和细度受播期影响变化显著——晚播条件下,棉花品种的纤维长度显著增加(平均增加6.49%),而纤维细度则因品种而异;籽指在晚播条件下显著增加,单铃重受播期与品种基因型互作的影响显著;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晚播导致籽棉产量显著降低(平均减产6.64%),而生育期较短或晚春播吐絮率大于80%(9月30日前)的品种,其籽棉产量显著增加。本研究为选育适宜于机械采摘的中早熟棉花品种、促进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以10月13—23日为最佳播期,早播、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应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相对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说明本生态条件下,在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数来提高小麦产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