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藜麦样品经酸化有机溶剂提取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不同品种藜麦的壳和米中的齐墩果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藜麦壳中齐墩果酸平均含量在4.53 g/kg,藜麦米中齐墩果酸平均含量在0.47 g/kg;供试品种藜麦壳中的齐墩果酸含量均大于藜麦米中的含量,藜麦籽实的齐墩果酸主要来源于藜麦壳。  相似文献   

2.
不同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对藜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施磷水平下配施腐植酸探究提高藜麦生长及产量的最佳施肥量,为藜麦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盆栽试验,以"藜麦1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对照(0 g/kg)、低磷(0.1 g/kg)、中磷(0.2 g/kg)、高磷(0.3 g/kg) 4个施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对藜麦根系生理指标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抗氧化物酶活性及其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中磷水平最佳。施加腐植酸可提高所有施磷水平下的藜麦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及其产量,籽粒产量和增产率均以低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与中磷水平下施加腐植酸处理较高,其中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8.42%和100.76%,但磷肥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以低磷水平施加腐植酸处理最佳。综合考虑,此条件下0.1g/kg的施磷水平添加腐植酸处理最适合藜麦生长,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迪庆藜麦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客观地提出迪庆州藜麦产业发展的思路,按照"规模适度,水平较高,效益显著"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依托优势,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藜麦属于外来物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不仅富含蛋白质及钙、铁、锌、维生素E等微量营养元素和全部必需氨基酸,还具有提高人群营养水平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功能成分。迪庆州具有藜麦原产地类似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适宜发展藜麦产业。2013年开始引进藜麦种植,由于迪庆生产的藜麦颗粒大、光泽度好,受到市场青睐,有很多企业愿意到迪庆发展藜麦产业。藜麦收购价曾经达到30元/kg,农民种植藜麦亩收益高达8000多元,藜麦产业曾一度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4.
由于藜麦的富含营养元素及耐寒耐旱等特性,已被世界粮农组织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已成为藜麦产业发展的研发目标。本试验主要对藜麦生育期所需营养元素氮磷钾进行配比,旨在探索干旱、半干旱区藜麦生长发育所需最佳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N、P_2O_5、K_2O的亩配施量分别为4 kg、4.5 kg、3 kg时(T7),藜麦生长性状较好,穗长、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千粒重等测试指标达最大值,亩产量最高,达145.3 kg。  相似文献   

5.
永登县于2014年开始引种藜麦,虽然面积逐年递增,但是产量提高不明显,在施肥方面也不够重视。本试验采用纯N 0、纯P 0,纯N 8 kg/亩、纯P 14 kg/亩,纯N 10 kg/亩、纯P 17 kg/亩,纯N 12 kg/亩、纯P 17 kg/亩4个施肥处理,分别对藜麦生物性状、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水平为纯N 10 kg/亩、纯P 17 kg/亩时,藜麦的生物性状良好,产量最高,可作为当地藜麦种植施肥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9年齐河县在宣章镇农业科技园区试种藜麦46.7hm~2,经过精细管理,7月份喜获丰收,平均单产达到4500kg。为推广发展藜麦产业,提高种植效益,经过认真总结和归纳,整理出了适合平原地区种植的藜麦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玉龙县藜麦生产水平,特开展藜麦种植密度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种植密度6700株,亩用农家肥2500kg、生物有机肥100 kg、复合肥20 kg、硼砂1.5 kg混合作基肥塘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藜麦的生物活性,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藜麦凝集素的提取工艺。以凝血活性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藜麦凝集素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藜麦凝集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 7.2,液料比15∶1(mL∶g),提取温度17℃,提取时间14.3h,该条件下,凝集素血凝活性实为3.612 36。  相似文献   

9.
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麦营养全面,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好,其原始生长环境又符合贵州地区的气候及生态特性,值得加大力度推广。通过分析藜麦生物学特性,结合贵州省自然条件优势,对藜麦的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概述,为藜麦在贵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5个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六盘水地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以5个藜麦品种(系)(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和品系LM)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多点试验,研究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市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在六盘水市海拔1 900~2 100m地区露地直播种植,5个藜麦品种(系)都能够正常出苗、生长和抽穗开花结实;陇藜4号产量最高,为75.7kg/667m~2;陇藜1号和品系LM产量分别为59.49kg/667m~2和55.66kg/667m~2;陇藜3号、陇藜2号产量表现较差。根据2017年藜麦商品市场价格计算,陇藜4号产值最高,可达5 662.0元/667m~2;其次藜麦1号,最高产值可达4 450.0元/667m~2。与常规粮食作物相比,藜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藜麦种植灌区属于高地气候区,藜麦属中熟灌溉类型。本研究通过在格尔木农业区对藜麦自4月10日开始每隔10d进行分期播种,共播种3期,对分期播种的藜麦进行生育期观测和产量测定,经过各生育期和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得出藜麦生长的前期对温度敏感性差,在四叶-分枝-显穗生育期对温度条件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日均温度能够影响藜麦的分枝和孕穗。16.0℃左右日均气温最适宜藜麦麦穗形成和开花,17.0℃左右日均气温最适宜藜麦成熟期生长。第二期播种藜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适宜,株高平均在2m左右、茎杆生长粗壮、千粒重产量高,藜麦种植最适宜播期在4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造成农作物产量损失最大的非生物胁迫.藜麦作为一种新型的粮食作物,对干旱、盐胁迫、土壤贫瘠和冻害等非生物胁迫均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以作为土壤与气候逆境条件下的优选作物.筛选、培育耐旱藜麦品种并探明藜麦抗旱相关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藜麦产量与品质,以及提供抗旱基因资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从藜麦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机制、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及转录组研究等方面分别进行概述,为藜麦抗旱性鉴定工作提供借鉴,并对今后藜麦抗旱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壮大陇中黄土高原冷凉山区藜麦产业提供藜麦品种筛选依据,对3种不同粒色的藜麦品种进行随机区组排列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陇中黄土高原冷凉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种。结果表明:白色藜麦在陇中黄土高原冷凉山区种植发芽率为82.35%,出苗整齐,植株茎秆直径3~4 cm,抗倒伏能力强,果穗紧凑,落粒现象少,株高230 cm左右,分支多,适应性强,产量达2 698.05 kg/hm2,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宁夏藜麦规模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藜麦种植现状及宁夏藜麦规模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宁夏藜麦规模化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强藜麦品种引进筛选、加强藜麦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研究、加强藜麦产品开发、探讨藜麦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加强藜麦的国内外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藜麦营养价值,本研究利用金针菇发酵藜麦,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碳源种类、氮源种类、碳氮源添加比例、时间等因素对发酵产物的影响。最终得出多糖最适发酵条件为:蔗糖、蛋白胨、碳氮源添加比例5:1、发酵时间15 d;多酚最适发酵条件为:葡萄糖、蛋白胨、碳氮源添加比例15:1,发酵时间15 d。金针菇与藜麦的发酵产物中多糖、多酚含量分别为130.46±5.42 mg·g~(-1)和4.89±0.02mg·g~(-1),与未发酵藜麦相比,均有显著提升。表明食用菌发酵可以有效提高藜麦营养成分,本研究为食用菌与藜麦发酵产物在食品行业的运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岢岚县藜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在岢岚县示范种植藜麦地膜覆盖并配套多项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可使藜麦出苗率提高到95%以上,千粒重由露地栽培的3.25 g提高到3.55 g,平均单产达3 075 kg/hm~2,增产570 kg/hm~2,增产率18.5%,该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培育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河北省北部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质藜麦品种,创制藜麦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地推动河北省藜麦产业的发展。【方法】选用南美藜麦资源ZK08为亲本,通过30Gy钴60辐射进行诱变,筛选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抗逆优质藜麦新品种,通过群体分离,经历4代目标性状的选育。【结果】成功选育出藜麦新品种燕藜1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为175.5~176.5 kg/667m2,较对照(蒙藜1号、冀藜3号)增产16.69%~21.73%;生育期115 d左右,株高约167cm;单株穗重约112g,单株粒重约76g,千粒重3.2g;紧穗型,穗长约62cm;抗倒伏、抗旱能力强。【结论】燕藜1号2021年通过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冀认藜麦2021-001),成为河北省种子站认定的第1个藜麦品种,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藜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效应,指导藜麦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藜麦、红豆、绿豆、黑豆4种作物单作为对照,设置藜麦/红豆、藜麦/绿豆、藜麦/黑豆3种间作模式,共计7个处理,探究藜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藜麦与3种豆科作物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其中藜麦/红豆间作的LER最高为1.52。(2)在藜麦生育期,藜麦/红豆提高了藜麦植株氮磷钾含量。(3)与藜麦单作相比,藜麦苗期间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红豆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最高;藜麦成熟期间作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绿豆的有效磷和全氮含量显著最高。(4)在藜麦苗期,藜麦/红豆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显著最高。在藜麦成熟期,与藜麦单作相比,所有间作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藜麦/红豆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最高。(5)回归分析表明,藜麦苗期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藜麦成熟期的氮磷钾养分与大部分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藜麦与3种豆科...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藜麦秸秆的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时间、乳酸菌添加量和秸秆含水量3个因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后藜麦秸秆感官品质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发酵后的藜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乳酸菌添加量>秸秆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24.5 d,乳酸菌添加量12 mg·kg-1,秸秆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藜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6.93±0.05)%。该结果可以为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施肥量对旱作区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平川区旱作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藜麦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藜麦的株高、主穗长、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施用藜麦专用肥(N-P2O5-K2O为13-22-10),籽粒产量达3 622.45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产1 377.55 kg/hm2,增产率61.36%,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