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王晶懋 《北方园艺》2018,(15):108-114
在分析西安城市公园系统结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西安城市公园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性和区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动态性和前瞻性、实用性和大众性的构建原则,提出了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构建策略。将城市公园系统构建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风景旅游规划、城市绿道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相结合,达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悦 《现代园艺》2021,(6):82-83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已不再是少数富人的私人花园,而成为市民户外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但随着公园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园游览的人数激增,使用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城市公园已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活动需求,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提档升级,公园绿道景观需通过更有效的设计解决公园建设与使用的矛盾。公园绿道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探究了城市公园的绿道景观建设,为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极具现实意义。探讨了城市公园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旨在帮助城市充分利用公园空间,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从而构建生态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绿道网络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具有生态、娱乐、教育、美学等多种功能,对于构建乡村人地友好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二者融合有利于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基于系统理论和SWOT法,分析乡村旅游与绿道网络要素的相关性,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构建出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姚岚 《现代园艺》2019,(11):140-142
"城市双修"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措施,绿道建设在城市双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城市双修的视角,从生态修复、功能激活以及慢行系统构建方面阐述绿道的作用和意义;列举新加坡绿道建设的成功案例加以借鉴,并以成都为例进一步阐述"城市双修"视角下的绿道建设应该注重增强绿道连通性、城市功能产业带动以及居民的可达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鹏  王崑  赵庆  张亚娜 《北方园艺》2016,(17):91-97
以哈尔滨市绿道建设为例,提出一种绿道融合旅游资源的设计方法,并利用绿道将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从旅游资源与绿道融合理论、融合模式、融合应用3个方面探讨了融合设计在绿道建设中的应用,对哈尔滨市初期绿道建设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之初,便应该将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减少城市面源污染,提高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更好地推动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详细介绍了城市公园内面源污染控制系统进行合理构建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以望京昆泰公园为例系统阐述了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在城市公园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许多江河洲岛正面临城市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绿道网络的构建是洲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宜居环境营造的关键环节。现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江心洲为例,通过归纳江河洲岛的景观共性特征,分析江心洲的生态本底、文化脉络和规划发展要求,确立"环""轴""链"耦合的洲岛绿道网络策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具体构建措施以及提出了相应的慢行系统设置手段。以期为我国众多江河洲岛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陈培栋 《花卉》2012,(5):44-44
最近,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广州市将16个城市公园增添岭南特色.市郊的十大森林公园建设成美丽、休闲的度假圣地,再建造200公里绿道和营造100公里生念景观林带。将南国花城打造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岭南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9.
孙文清  高群英  康学建  郭红雷 《现代园艺》2022,(18):155-156+159
绿道作为在实践中演变而成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美学与社会基础。分析了国内外绿道网络构建发展历程、绿道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探讨了国内外优秀实例,汇总了绿道当前的研究趋势和建设方向,以期对我国绿道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钟德超 《花卉》2019,(8):147-147
武汉市自2012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全市绿道系统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建设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基本形成具有山水特色、武汉地域风格的绿道网络,受到市民广泛欢迎。本文从武汉市建设绿道的意义、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绿道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要阐述武汉市绿道规划和建设管理情况,探讨绿道建设管理的要素及处理方式,从而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实例出发,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绿道系统规划,适合构建绿地系统的原因。并且以顺义区东郊森林公园为实例分析其中的郊野型绿道。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居民对顺义区郊野型绿道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花卉》2018,(22)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尾气和噪音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低碳、舒适,且具有生活和休憩氛围的绿道及慢行系统,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迫切。东部新区作为台州湾集聚区的核心地区,构建区域慢行交通系统,无缝串联绿化空间和休闲设施,建立一体化的绿道慢行网络,以完善台州城市慢行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光  金云峰 《现代园艺》2014,(3):56-57,82
随着绿道建设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推进,国内绿道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本文通过对佛山新城绿道规划设计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其它地域的绿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民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旨在不断提高城市标志的识别性,展现城市生气盎然的景象,从而创造出风景结合的怡人视觉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城市绿道的概述与在城市发展中的探讨,提出城市绿道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战略意义,为今后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刘强  郑吉 《现代园艺》2022,(11):157-159
郊野型绿道作为绿道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植物景观规划尚缺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本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绿道一期为例,结合绿道场地现状以及规划目标和理念归纳总结出统筹兼顾、生态优先、层次分明、多元一体、经济实用5方面的实践手段,试图为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武汉东湖的自然地理条件,武汉市政府正在修建东湖绿道,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市的发展。但东湖绿道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影响东湖绿道功能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东湖绿道的规划展开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及其周边相应范围线性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主城区段使用及建设角度出发,运用绿道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搜集,分析杭州市三江两岸绿道主城区段的绿道建设现状、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星 《现代园艺》2023,(6):161-163
绿道是城市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形态。城市绿道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多功能的景观空间,同时也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构建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我国绿道理论研究及设计实践现状,结合LID理念提取典型措施,对武汉滨水绿道生态修复方式进行了探索。以武汉东湖绿道为研究对象,从驳岸、亲水设施、绿化、硬质景观、小品和环境设施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出挖掘区位特色、保留原始形态、利用历史人文遗迹、形成节点空间等绿道地域性景观营造方法。以期重塑山、水、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关系,缓解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绿道是源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建设基本不占用建设用地,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近几年绿道建设率先在我国广东珠三角地区开展,随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起来,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了城市功能,强化了地方风貌特征。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绿道建设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广东珠三角绿道建设为例,着重对绿道建设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进行了探析,并针对当前绿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绿道通常依托于风景道路规划绿色景观路线,具有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推动着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简述了城市生态绿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内容和作用,分析了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