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地域特色,表达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哈尔滨市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之际,城市公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城市公园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对城市地域特色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哈尔滨兆麟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哈尔滨城市公园地域文化表达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创作过程与表现形式,挖掘和提炼邢台市邢都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邢窑文化、武术文化、七夕爱情文化等地域文化,分析邢台市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地域文化资源概况。通过选取邢台市的达活泉公园、开元寺广场、清风楼广场3个代表性文化景观,阐述邢台市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表达,并通过龙岗文化公园概念规划意向具体案例实践,从公园历史文化景观区规划意向、公园特色民俗文化区规划意向、公园文化小品规划意向、特色植被区规划意向、休闲娱乐区规划意向等5方面,总结出地域文化景观是充分利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尊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腊春红 《现代园艺》2014,(21):57-58
公园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还要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展现城市特色。本文首先阐述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景观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19,(23):109-11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日益期望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除了城市公园建设,山地公园的建设也在迅速地开展。但由于建设中缺少技术和实践,山地公园的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概述了山地公园的来源,分析了山地公园的基本特征,以紫金山公园为例阐述了竖向设计在山地公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滨水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时与富有城市特点的地域文化相结合,能够起到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的特征,并能丰富滨水景观内容,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以洛浦公园滨水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在公园中的表达途径,进而总结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当下有关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活动场所,对于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较少触及。地方民众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规范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作用于地域环境形成乡土景观。所以,乡土景观及其构成元素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承载了地方民众对于所栖息环境的尊重与认同,由此获得归属感。同时,也在于教育和规范地方民众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成为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设计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探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凸显将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用地也愈发紧张,从而山体公园成为既能满足人们需要,又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选择。本文以山体公园和地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想探讨出地域文化在山体公园中的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园艺》2019,(23):112-114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兴起,山地乡村景观建设也在积极开展中。如何打造山地乡村特色景观,挖掘地域文化,是山地乡村景观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浙江省余杭区百丈镇石竹园村"竹"景观设计结合石竹园村的景观现状和丰富的竹资源,深入挖掘地域乡村文化,运用乡土材料,对石竹园村整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地域引领性,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公园"生态性"而忽视"文化性"的现象。如何从实际地域条件出发,突出不同地域城市生态公园的"文化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湖南省尚书山公园为例,从地域文化的视角简要探讨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建设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关注城市中公园绿地的建设。当前城市综合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发展对综合公园景观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分析了当下城市综合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城市综合公园设计应从明确场地竖向关系,边界空间设计,人性化的功能分区设计,营造生态的植物景观,展现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建设出环境优越的城市综合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市公园景观同质化问题,在城市公园建造上,着力打造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基于城市文化对公园景观进行多角度的塑造,打造辨识度高、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文化景观。本文基于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基本原则,从立足本地需求、表达地域文化元素、采用地域文化表达手法、打造个性化公园景观四重维度探究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山地公园可以改善区域环境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形成城市的绿色保护屏障。但目前国内山区城市的山地公园建设大多沿用一般公园建设理论,而忽略了山区复杂的环境条件对山地公园建设的影响。以贵州省内山体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山体公园范围内的地形及立地特点出发,探讨各类地形环境对山地公园建设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山地公园建设中的3种典型地形区域,针对不同的地形空间区域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文娟 《现代园艺》2023,(18):100-102
在“文化强则民族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精神指引下,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促进景观特色再生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众多的景观空间中,公园作为特色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发展潜能。基于此,以文化表达和再生为视角,重点探究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探索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激活实践方式。结果表明,地域文化作为人与场所之间的一种联系和“语言”,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互动和地域文化的延续,更有利于优化景观设计,促使景观表达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肖懋汴 《现代园艺》2023,(14):107-109
公园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何在满足功能需求和生态环保的基础上,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符号,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公园景观颇有研究意义。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萍乡市鳌洲公园二期景观工程为例,阐述了传承萍乡鳌洲书院文化的公园总体构思、规划布局和文化节点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实践探讨传承书院文化的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山地公园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天然的空间结构、较为稳定的群落构成、多样化的植被景观,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与休闲需求。基于GIS进行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为城市山地公园景园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合理运用现有资源规划公园建设,合理运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库,为后期公园建设与规划提供依据。旨在分析与阐述基于GIS的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技术,并结合鳌山公园实际建设情况,对技术应用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要以生态良好、环境优良为关键出发点,现阶段,城市公园体系中的口袋公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口袋公园规模小,可灵活布置在城市各个角落,通过对口袋公园的合理建设,可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景观占比,同时,改善城市居民休憩空间环境,更好地与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相契合。城市口袋公园设计要注重彰显城市地域文化,合理选用地域文化元素,提高城市口袋公园辨识度。基于此,以地域文化元素为要点,探究科学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发展。国家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城市环境治理中提出了建议及政策,但早期建成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通常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理念,以湿地公园景观为载体,创新地域文化在湿地公园景观中的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策略,以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晓禹  张迪妮 《现代园艺》2024,(10):130-131
我国山脉绵延不绝,地形复杂多样。巴渝地区以山地园林为主,而山地园林景观建设离不开文化融合,如何将地域文化与山地园林景观相融合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深入挖掘巴渝文化在山地聚落景观建设中的作用,系统分析了巴渝文化与山地园林景观的内在联系,旨在为园林景观艺术特色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借鉴,有助于更好地弘扬巴渝山地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园既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场所又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平台,而在城市公园建设过程过常出现"千园一面"的问题。本文以洞口县蔡锷公园规划设计为例,通过打造洞口名片及第一个以"蔡锷"命名的公园规划为契机,梳理公园的生态资源,在规划设计中将文化名人与地域文化融合,凸显生态特色和文化特性,构建具有洞口文化认同感的绿地空间。  相似文献   

20.
谭诗梦 《现代园艺》2021,(3):169-171,173
山地公园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格局,相比平原地区的城市公园,山地公园在自然教育、生态保育、野外探险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结合道路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了山地公园的主要生态要素和步道建设所引起的道路生态问题,依据道路生态学影响、道路生态因素评价和道路规划与设计方法对山地公园步道提出科学有效、布局合理、生态宜游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